故宮喊你跟着齊白石捕魚蝦,跟着李可染去放牛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蔣肖斌)近日,故宮出版社推出“跟着藝術大師”系列的3本新書,《跟着白石去捕魚蝦》《跟着李可染牧牛》《跟着顧閎中赴韓熙載夜宴》。

《跟着齊白石去捕魚蝦》,是此係列推出的第三本。故宮博物院院藏文物體系完備,以明清宮廷文物類藏品古建類藏品、圖書類藏品爲主,其中亦不乏近現代名家書畫藏品。2018年7月,故宮博物院與北京畫院合作舉辦“清平福來——齊白石藝術特展”,精選齊白石繪畫篆刻精品200餘件。

《跟着齊白石去捕魚蝦》作者周蓉供職於北京畫院,全書分爲“贏得鬢須殘雪——畫中的歲月”“吾道何之——畫後的淵源”“白石造化——畫裡的意境”三個章節,展示高清圖像180餘幅,爲我們瞭解白石老人的魚蝦題材,以及繪畫背後的故事,提供了一種全新視角

齊白石最初臨摹前人魚蝦,50餘歲時已經卓有建樹能畫羣蝦;66歲時,他的畫蝦技藝更進一步,連蝦堅硬的外殼也有表現,長臂鉗以三節分出,後腿由10只減少爲8只;他沒有止步於此,68歲時,將蝦的腿由8只減少至6只,而且在頭胸部加了一筆濃墨,他認爲對蝦寫生七八年,這一筆是十分成功的,不僅加重了分量,而且表現了白蝦的透明軀幹;70歲以後,他畫蝦已經定型,在筆墨精益求精

《跟着李可染去牧牛》由李可染畫院理事長王魯湘,李可染之子、李可染畫院院長李庚聯手撰寫而成。書中展示圖片150餘幅,其中精選李可染各個時期的畫牛作品56件,全面展示了李可染在畫牛這一題材的創新與突破。

書中還講述了李可染爲何喜歡畫牛,什麼時候開始畫牛的?1940 年,李可染住在重慶金剛坡下,看似最平常的農村生活,讓李可染有某種說不出的情愫 :“我的一間住房就在牛棚隔壁,那裡一隻大青牛,我清早起牀刷牙,便看見它,晚上它喘氣、吃草、蹭癢、啃蹄,我都聽得清清楚楚。”牛在他的眼中“其性馴良,其形軒宏”,是一種美學理想,成爲他後來建構李家山水範式的一條引線。1942 年,他開始畫牧童與牛。

《跟着顧閎中赴韓熙載夜宴》一書由呂鵬撰寫。《韓熙載夜宴圖》是故宮博物院所藏傳爲五代顧閎中的重要畫作,本書作者汲取老一輩古書畫鑑定、研究專家和現當代書畫研究學者的研究成果,對圖中的人物故事、裝扮服飾家居器用等逐一講述。

2020年,爲了更好地推廣中國傳統文化和藝術之美,故宮出版社推出了“跟着藝術大師”系列。此套叢書美圖帶文字,圍繞著名書畫家及其擅長的題材展開,一本書打通一個名畫家,讓讀者感受到藝術之美、之趣,讓藝術走下神壇,走進我們每一個人的生活。此前,此係列已出版《跟着王希孟遊千里江山》《跟着惲壽平去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