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勵女性投身科學 150名女高中生開箱中山大學17個實驗室

活動參訪海科系特聘教授陳孟仙實驗室,操作光學解剖顯微鏡。(翻攝照片/高雄洪靖宜傳真)

活動參訪化學系助理教授林渝亞「有機化學實驗室」體驗手做有機染料。(翻攝照片/高雄洪靖宜傳真)

爲鼓勵更多女性人才投入科研領域,國立中山大學5日舉辦「女性科學家實驗室參訪動手做體驗營」活動,開放理、工及海洋科學領域共計17個實驗室實體參訪,讓150名來自臺南、高雄及屏東的女高中生能親身體驗研究實驗室奧秘,期望透過參訪動手做體驗,激發及提升女學生對科技研究的興趣。

近年來國際上也越來越關注女性科研人才培育議題,國科會「STEM典範學習:女科技人才培育計劃」主持人、中山大學物理系特聘教授兼副校長蔡秀芬指出,全球知名學術網站Research.com在2022年首度針對全球頂尖女性科學家的論文高被引指數做前1000名排行,以國別區分前三名爲美國、英國及德國;在亞洲國家的入榜人數中,以大陸(含港澳)13人最多,新加坡2人,日本與印度各1人,臺灣則未入榜。

依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021年發佈科學報告(UNESCO SCIENCE REPORT)調查全球107個國家的資料顯示,女性在研究人員中只佔33.3%。國科會全國科技動態調查研發人力2021年統計資料顯示,全國總體包含企業、政府、高等教育及私人非營利部門的研究人員共20萬8660人,其中男性有16萬370人,女性僅4萬8290人,研究人員的女性比率只有23.1%。

蔡秀芬副校長表示,爲促使更多女性投身科學家行列,中山大學集結校內各領域教師實驗室資源,讓150名來自臺南、高雄及屏東的女高中生能親身一探半導體奈米元件、積體光電、液晶光電、光電調變、毒藥物快篩、通訊技術、海洋化學生物學、魚類演化生態及水下載具的研究實驗室奧秘。參訪過程中提供手做有機染料和操作光學解剖顯微鏡,共開箱17實驗室。

更希望能平衡(科學Science、技術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及數學Mathematics)相關領域的科學家及工程師性別失衡狀況,透過廣邀女性高中生參與,期能散播科技的種子,激勵女性學習STEM的自信心與動機,培育更多可能的未來女性科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