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2周就受不了?旅美臺人曝防疫失敗關鍵:真的很危險

臺灣三級警戒2周,本土疫情漸漸趨緩,但也讓部分民衆鬆懈,對此,旅美臺人表示,防疫最大的風險不是出門,而是羣聚。圖爲民衆自主封城時,信義區沒有人潮照片。(資料照/黃世麒攝

臺灣升三級警戒2周,本土確診人數逐日下降,讓自主封城的民衆開始鬆懈。對此,一名旅居美國女網友發文分享,防疫最大的風險不是出門,而是羣聚。許多人在家關久受不了,自認身體健康的年輕人開始往外跑,加上許多節慶與家人朋友聚會,她身邊許多案例都是這樣染疫的,因此在非常時期與親朋好友聚餐、打牌,真的很危險。

一位女網友日前在Dcard上發文分享,她在美國生活,去年爆發疫情以後,她從最初的不以爲意,到政府下令強制「居家庇護(shelter in place)」,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她們只能盡力死守到底,而她也分享過去一年多的防疫經驗大家參考。

女網友表示,爲了落實居家防疫,她改用線上購物App買菜,只要先預定好商品,在指定時間就會送到家中貨物抵達後,她會先用酒精擦拭外包裝,若是可以久放的食材,她就會靜置車庫裡一週,而剛收到的包裹也通通放車庫,並落實三餐自己煮。

女網友指出,關在家中的時間長,難免會讓人憂鬱起來,因此她會選在人煙稀少的時間,戴緊口罩去家中附近的湖邊散步,如果汽車需要加油,她則會戴上手套,並在包包與車上都備着乾洗手液,且外出回家後就會立刻換衣服並洗澡。

女網友說,所有的人際往來也全部轉爲線上,舉例來說,過去常常聚在一起看電影的朋友們,就改約成同時間上線在家看電影,結束後再打電話、視訊討論電影內容,或是跟同事相約線上打電動,傳訊息聊天、視訊等。

女網友也分享她所觀察到的狀況,她認爲防疫最大的風險不是出門,而是羣聚。美國加州一開始實施居家庇護的時候,多數人都還待得住,但關了1、2個月後民衆開始焦躁,自詡身體好的年輕人開始往外跑,加上許多節日會與親朋好友團聚,因此她身邊許多案例都是在「見家人」的過程中染疫,像她有個朋友1年多隻去見了媽媽結果就確診,由此可見,疫情期間與家人朋友聚餐、串門子和打牌的行爲都很危險。

女網友透露,至於網上獵巫確診者的行爲更是沒必要,因爲沒人希望自己確診,獵巫行爲只會讓潛在的確診者不敢就醫。臺灣在邊境圍堵政策人民自律下,已成功爭取1年多的時間,這是個非常了不起的成就,而現在就是等待疫苗和接種的時間到來,一切都會過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