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念平臺-正向螺旋,爲臺灣的世世代代
桃園埤塘扮演水利灌溉及儲水的重要角色,素有「千塘之鄉」的美名。圖/本報資料照片
轉瞬間,時序已入秋,一陣秋雨一陣涼,象徵着四季遞嬗的自然法則,現代社會雖然已不像農業時期的秋收冬藏,但依舊會隨節氣進行調整、重新梳理生活作息,一如佛家所說:「萬物循環往復,萬事因果相連」。
西方也有類似說法:「Everything is connected。」觀察我們邁入第20年的「社區一家」各組首獎提案,相當程度也印證了這樣的現象;一個希望家園愈來愈好的、隨手可做的、微小的起心動念,因爲一次又一次的鍥而不捨,將一個成功推向另一個成功,逐漸形成了一股正能量強大的向上螺旋。
「社區一家贊助計劃」是我們自2004年起推動的大型社會改造工程,希望人們可以走出家門,自發性將家的概念擴充成一棟樓、一條街、一個鄉鎮,甚至是整個臺灣,讓大家回到那個美好、互助、互信的年代。2015年升級爲「全民社造行動計劃」,20年來已擴散到全臺各地,一共協助了3,464個社區圓夢,超過1.6萬的提案件數,提案單位涵蓋全臺368個鄉鎮市區,也因此在2017年,成爲史上唯一由民間企業獲獎的「總統文化獎」得主。
■探索所生所長的土地,共生共好
第20年剛出爐的各組首獎就像一個正向螺旋一樣,共生共好、生生不息。最外圈是國小師生組首獎得主-桃園龜山區長庚國小的「長常金黑埤,庚學愛永續」,延伸學校內的環境課程,探索自己所生所長的土地,桃園爲何曾經被稱爲「千塘之鄉」?利用「做中學,學中做」,找回屬於埤塘的榮光,提升孩子們的家鄉認同感,並積極連結在地資源、透過各種宣傳渠道(VR影片、podcast),讓更多人認識埤塘文化、瞭解埤塘再造與投入埤塘保護。
相較於生活環境,與人類共存的其他物種同樣需要關注,今年的中學師生組與大專青年組首獎得主,不約而同選擇了生活中常見的母雞與毛小孩作爲主題。
■關懷及於環境與其他物種,利他利己
中學師生組是來自於南臺灣的高雄市立特殊教育學校-「社區共榮的母雞好朋友」,與友校-道明中學合作,在校園建構「友雞食農教育基地」,讓特殊孩子也能學習如何友善動物,走出校園進行相關販售體驗,並擴大號召鄰里居民參與,積極發揮永續校園、身障關懷與青銀共好等正面效應。來自逢甲大學的「在寵生活」,則是由三位大學女生以回收舊衣結合寵物經濟,並與弱勢團體建立長期合作關係,創建永續商業模式,一舉兼顧環境保護、弱勢照顧與寶貝寵物的三重效果,因此抱回今年大專青年組的首獎。
正向螺旋及於環境,向內源源不絕關照到其他物種,關鍵的動力核心終究必須回到我們自己身上,首要是回顧尋根,在無垠蒼穹中定位出自己的座標,彰顯我們與生俱來的多元獨特,始於天、歸於地,開枝散葉、生生不息。
今年築夢個人類首獎-陳子揚,來自於宜蘭三星大洲村,毅然放棄安穩教職,回鄉貢獻所長所學,從村裡的信仰盛事-開安宮重建一甲子出發,試圖集結村中耆老的生命故事,打造社區成爲學校教育的延伸,讓流動能量持續發酵,進而活絡社區意識、提升公民參與。
最後由幸福社區類的苗栗苑裡鎮公所-「苑裡童樂會-小小公民的民主練習課」集大成。年輕的女鎮長是社區一家的老朋友,學生時期就開始投入社造,這回藉由公所場域,建立一個在地支持社羣網絡,輔導、鼓勵兒童自主策劃和籌備專屬於自己年齡層和需求的活動;後期更積極引入專業社工、家長與學校投入,增加親子同樂和溝通的機會與溫度,相當程度實現了我們「由下而上」社區自治的終極願景。
春去秋來、歲月如流,社區一家即將邁入第三個十年,難以計數的美好與溫暖,20年來無聲滋潤着臺灣社會,但願這份幸福可以長長久久,爲你、爲我、爲臺灣的世世代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