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中考的幾類代表性問題

明天(5月25日)有個闊別已久,官方舉辦的中考“盛事”,連同本週開放日彙總發在備用號頭條,大家可以移步觀看。

另外,備用號作用是防失聯,會發布一些可能敏感的資訊,以及分享區老師的日常,可以關注起來。

今天的內容,總結了最近回答頻率最高的問題,總有一款適合大家,不妨看看這些問題能否解你心中的疑惑。

‍一、錄取規則問題

如果到目前爲止,你自覺仍是非常小白的家長,首先建議刷一遍我視頻號裡面的【政策掃盲】系列視頻,今年一共更新了9期,全部都是用大白話去說清楚一些中考相關的規則。

其中最重要的是我說過很多次的一個錄取規則——多梯度投檔,因爲你如果不明白在什麼情況下你會被錄取,什麼情況下不會,那麼志願基本就是瞎填。也就是下面這個視頻:

還有相當多的家長,其實是明白這個規則的,然而還是意識不到它有多麼重要,導致對保底的預期出現重大偏差。

比如我在 這篇文章提過的,一旦過不了第二梯度線,你的處境會比較尷尬。尷尬的點在於只要你低於第二梯度線,你的大部分保底都有可能失效,比如老三區和天河區的熱門保底學校,如四中、西關外國語、十七中、十六水蔭、九十七中、四十一中、八十九中、七十五中、奧林匹克中學等等。

這些學校的預期全部都會在第三梯度線(635分)以上,去年奧中低於這個分數絕對是個意外。那麼,假設你的分數處於第三梯度,哪怕只是比第二梯度線1分(對應去年674分),你把上面這堆學校放在第三批次非第一志願,基於上述規則,存在保不住底的可能。只要你填的二志願學校在一志願錄滿,你就保不住,你填的三志願學校在二志願錄滿,你就保不住,去年可以不代表今年可以。

其他區也是同理,只不過其他七個區都有分數低於635的學校(你願不願意去是你的事情),而老三區和天河區沒有。所以要保底,這時候就要用第四批次的學校。

ps:我發現目前很多家長對第三批過分太樂觀,卻對第四批過分太悲觀,反了!第四批保底我明天文章再詳細寫寫我的建議。

二、學校的“穩”與“好”

你們總喜歡問,哪所學校更“好”,哪所學校又更“穩”。

其實,這個問題只要你們冷靜想想,自己是有答案的。多數情況下(我是說多數,不絕對),錄取分數線越高的學校,自然越好,錄取分數線越低的學校,自然越穩。

但與之對應的,越好的學校必然越不穩,越穩的學校必然越不好。

你問我哪一所穩,那你不如直接填100%普高線(545分)的學校,100%穩;你問我哪一所好,那必然是“前八”最好,但你分數夠得着嗎?

所以,這個問題毫無意義。你們想要的答案不是你們問的問題,而是要我結合你的需求,結合你的整個志願方案來給你判斷,那必不可能得到答案,因爲這建立在足夠的溝通上。

三、學校熱度問題

這是一個無敵主觀,且受信息偏差影響極大的問題。

當你關注A學校的時候,你可能會選擇去它的開放日,這時候你會發現學校裡涌入了成千上萬的家長,這時候你是不是覺得這所學校很熱?

但是你沒有關注同檔次的B學校,也就不會去它的開放日,也就不知道B學校的開放日去了多少人。

當你關注C學校的時候,你可能會加它們的招生羣,羣裡數以千計的家長,七嘴八舌,各種問題,老師也發言說今年預計XXX分,外區預計XXX分,從羣裡家長的隻言片語中你感覺大家都很高分,這時候你是不是覺得這所學校很熱?

但是你沒有關注的同檔次的D學校,可能也是如此。哪怕是C學校自己,有沒有可能去年的招生羣也是這般光景?只是你不知道,因爲你去年都沒關注。

當你關注E學校時候, 你會不自覺地留意你周圍的同學家長,你所在的羣裡面關於E學校的討論,你覺得它很熱。但你大概率不會特別留意同級別的F學校,覺得沒有什麼人討論它。

你會判斷學校熱度A>B,C>D,E>F,反映在分數線上來看,前者會更高分,然而最終可能和你的認知大相徑庭,因爲你認爲的熱可能只是因爲你投放了更大的關注度而已。

哪怕這所學校確實做了很多實質性的動作,吸引了很多人的關注,例如所謂的“海籤”(指和很多學生同時簽約)。但說真的,學校海籤,你們家長就沒有海籤嗎?一人簽了好幾所學校的不也是大有人在。

你都不可能全部履約,那學校海籤的人又有多少會報?簽得越海,報得越少。

你們去了參觀的學校,你們進了招生羣的學校,你問了N個問題都好,你最終就真的會報嗎?似乎也不是,也就問了再說。

所以,什麼熱度不熱度的,我也是會關注,我比你們的信息廣度稍微大一些,我也會作爲參考,但不佔重要比重,因爲每年這情況我見多了。

當你在檔次相當的學校間猶豫不決的時候,我認爲首要考慮的是對學校的認可程度、宿位、距離、硬件等等,而不是熱度。要是這些真的都差不多,你再考慮熱度。

總而言之,熱度在我這裡並不那麼重要。

四、簽約問題

去之前寫過的兩篇文章,今年同樣適用:

第一篇:

第二篇:

如果你不想看,那麼直接看下面的結論:

結論一:如果你本身就沒打算去這個學校,那麼不需要浪費時間簽約,如果這個學校本身就是你的首選,那麼簽了總比不簽好。

結論二:簽約一定程度上鎖死自己的志願選擇空間。

比如第二篇文章的數據,展示的是戶籍生如果簽約了本校高中,在名額分配裡面將處於非常弱勢的地位,極有可能直接浪費掉這個批次,要到第三批裡面血拼。

結論三:簽約要注意條款,通盤考慮。

比如有集團下屬學校的一些高中,簽約會附帶一個保底學校安排,填了保底學校並滿足某個條件是能“交流”回本部的。

舉例:A學校簽約,提供可以讓你第二志願填B學校保底的選擇,一旦你分數低於A學校10分以內並被B學校錄取,可以回到A學校就讀。

好處是,多了10分的安全墊,集團內這種“交流”應該說還是很安全可控。但這個和上一個結論一樣,會鎖死你自行選擇保底學校的權利,萬一你低了超過10分,那麼人就直接要到B學校,你能否接受?

ps:這個A學校今年很拼,開出了更大的撈人優惠條件,詳情翻我小紅書或者頭條號吧,不發出來了,不得罪人。

再比如分班不是保證重點班,而是滿足條件才分重點班。有的重點班一個學期就洗牌,有的是不洗的,這些都要自己考慮。

如果你覺得不知道怎麼選,太複雜了,那就直接忽略簽約。什麼都不籤,直接按照自己的邏輯合理填報,你不會吃虧的。

五、擇校和擇班。

也就是“雞頭”和“鳳尾”的問題。這個問題沒有絕對的對錯,考慮清楚利弊,自己取捨就行了。

首先要搞清楚的是,你們所說的【重點班】,其實分爲多個層次。班數在10個以上的學校,多半都是有三個檔次以上的重點班的,簡單理解爲最重點,次重點和次次重點。

你說的“雞頭”究竟是不是“雞頭”,還是隻是“雞脖子”或者“雞胸”?你得搞清楚。如果只是“雞胸”,那麼和“雞架”乃至“雞腿”,究竟有沒有那麼大的差距?值不值得你冒着志願風險來爭取?自己考慮。

我的意見是,最好的班纔算“雞頭”。但是你有最好的班的把握,你大概率能穩妥考上一個梯度的學校,甚至有機會衝比這個好得多的學校。比如,你能進41中最好的班,那麼你大概率能進南武甚至更高的學校,這時候的你,願意怎麼選?

這個選擇真的因人而異。相對來說,我認爲如果自覺初中學習已經很勤奮,比較吃力,補課較多才勉力維持這個成績的,或者心態不是太好的學生,適合選擇低一些的學校。反之,那種大大咧咧,隨波逐流,沒盡全力的,則可以考慮追逐更高層次的學校。

今天更新,發現文章內容摘也用上AI了,感覺不錯,用上!

今天先寫到這裡,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