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人士認爲中國兩會是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生動實踐 中國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中國式現代化造福全球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何欣蕾、朱曦莉、趙禕楠、黃繼順、宋煥鈺、楊探驪):一年一度的中國兩會是國際社會觀察中國謀劃內政外交、國計民生的重要窗口。在中國兩會召開之際,多位國際人士在接受總檯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兩會是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生動實踐,中國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大力推動中國式現代化既有利於自身高質量發展,也造福地區和全球發展事業。

南非知名雜誌《外交圈報》長期致力於報道外交領域全球動態。該雜誌董事兼創始人克坦·巴哈那在接受總檯記者採訪時表示,作爲擁有超過14億人口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今天的中國充滿活力和創新力,中國共產黨展現出卓越的領導力和執政力。中國兩會是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生動體現:"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以人民爲中心的發展思想,認真傾聽且積極迴應人民的需求。中國兩會就是傾聽人民心聲、凝聚廣泛共識的重要平臺,體現了全過程人民民主。代表委員們代表人民羣衆,提出他們的意見、觀點、關切和解決方案等,進行討論並達成共識,並最終將共識轉化爲行動。"

德國柏林普魯士協會名譽主席福爾克爾·恰普克強調,中國共產黨始終以人民爲中心,這將助力中國的長遠發展:"當你將中國與世界其他國家作比較時,尤其是與西方世界作比較時,你可以看到中國共產黨有主張,有想法,知道如何規劃未來的進程,並注重與自己的人民溝通。在我看來,中國始終優先考慮人民的利益,這一點非常重要。我相信對中國有益的事務,同樣也會惠及世界其他國家。"

在今年兩會上,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將2024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目標設定在5%左右。對此,委內瑞拉中國問題研究中心主任艾馬拉·格德爾認爲,這一目標是基於科技發展和創新的高質量增長得出的:"今年中國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的一個重點是大力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以助力中國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我覺得這是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最值得關注的地方之一,中國今年的經濟增長目標是5%左右,這將是基於科技發展和創新的高質量增長。"

意大利前經濟與財政部長特里亞認爲,得益於中國政府理性務實的財政和貨幣政策,中國經濟增長目標符合預期:"中國政府在促進經濟發展上採取的財政和貨幣政策,再次表明中國不只着眼於當下,並不追求大幅提高赤字,在短期內刺激經濟,而是非常重視確保經濟平穩增長,5%左右的增長目標是合理的。"

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治理與永續發展研究所所長盧耀羣認爲,今年中國兩會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經濟發展目標,切合實際且立足長遠:"今年(中國兩會提出)的發展目標是非常具體的,事實上,它們是非常切合實際的。因爲我認爲中國經濟已經達到了一定的成熟階段,新的發展重點將放在可持續增長上,新的發展目標爲未來帶來了很多希望。"

多位國際人士表示,中國經濟正處在加快轉型升級、邁向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時期。中國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在有力助推自身高質量發展的同時,將造福地區和全球發展;中國式現代化的成功實踐也將爲其他國家和地區的發展提供指引。泰國總理顧問、泰國前能源部長披差表示:"在習近平主席領導下,中國繁榮發展、各方面的成就都令人讚歎。中國科技創新走在世界前列,新能源汽車全球領先,中國式現代化給了我們啓發,也將帶動泰國發展,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推動高質量互聯互通。我相信兩國將走向共同繁榮。"

比利時前首相萊特姆表示,習近平主席關於新質生產力和中國式現代化等重要論述,將助力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並惠及世界。"發展新質生產力,對於中國實現經濟轉型和產業升級起到了重要作用,也會爲歐中企業、比中企業之間更好更多的合作創造新的機會,所以我認爲中國推動高質量發展、投資開發新技能、培養高技能人才,是非常積極的戰略舉措。與此同時,習近平主席提出的‘中國式現代化’,提出要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這同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高度契合,推動建設更具包容性和普惠性的經濟全球化。"

南非開普敦大學政治系主任萊昂納德認爲,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正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大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不僅中國人民從中受益,也造福了全世界。"得益於中國近年來在相關領域的進步,創造了經濟的快速發展,成爲南非乃至全球發展中國家和新興經濟體的學習榜樣。更重要的是,中國一直積極與世界各國分享發展成果,這推動了世界經濟的共同進步。"

日本東亞共同體研究所所長孫崎享也高度評價中國式現代化發展成就,他認爲這爲推動世界經濟持續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科技創新推動了新質生產力發展。在國家層級的政策引領下,中國社會形成了良好的科研環境,新質生產力將加速發展。(更重要的是,)中國不僅追求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還致力於實現世界的共同繁榮。通過共建‘一帶一路’等倡議,中國不僅在經濟層面,更在更廣泛領域引領世界實現共同繁榮,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國際秩序,維護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共同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