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改委,重磅發聲!

中國基金報記者 盧鴒

4月17日下午,國新辦舉行關於宏觀經濟形勢和政策的新聞發佈會,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劉蘇社,國家發改委副秘書長、國民經濟綜合司司長袁達,國家發改委政策研究室主任金賢東參加。

劉蘇社在發佈會上透露,目前,發改委已會同有關方面研究起草了支持國家重大戰略和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的行動方案,經過批准同意後即開始組織實施。

已研究起草行動方案

目前,各方對超長期特別國債非常關注,中央決定從今年開始,今後幾年連續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專項用於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和重點領域的安全能力建設。

對此,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劉蘇社表示,“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部署,目前,發改委已會同有關方面研究起草了支持國家重大戰略和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的行動方案,經過批准同意後即開始組織實施。”

據其介紹,行動方案堅持目標導向、精準突破,集中力量支持一批事關現代化建設、發展急需、多年想辦而未能辦、需要中央層面推動的大事要事難事,堅持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動、夯實國家安全和長遠發展基礎;堅持統籌硬投資和軟建設,用改革辦法和創新思路破解深層次障礙;堅持分步實施、有序推進,2024年先發行1萬億元超長期特別國債。

在支持領域方面,重點聚焦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推進城鄉融合發展、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提升糧食和能源資源安全保障能力、推動人口高質量發展、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等方面的重點任務。

一季度內需貢獻率爲85.5%

據國家發改委副秘書長、國民經濟綜合司司長袁達介紹,今年以來,中國經濟延續了回升向好態勢,實現了平穩起步、良好開局。從目前所掌握的數據分析,主要表現爲“三有”,即穩中有升、穩中有進、穩中有改善。

一是主要經濟指標增速穩中有升。經濟增幅有所提高,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5.3%,環比增長1.6%,增幅分別比上季提高0.1個和0.4個百分點。

二是經濟結構調整穩中有進。產業結構穩步趨優,新舊動能轉換加快,製造業發展較快,一季度同比增長6.7%,其中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增長7.5%;新興產業加快發展,3D打印設備、服務機器人產量分別增長40.6%、26.7%。

“‘三駕馬車’拉動更加協調,內需主動力作用持續顯現,一季度內需貢獻率爲85.5%;淨出口拉動作用增強,外需貢獻率從上季的-3.1%轉爲14.5%。”袁達稱。

三是企業效益、就業收入、市場預期平穩改善。企業效益較快恢復,前2個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同比增長10.2%。一季度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6.2%,繼續快於經濟增速。市場預期穩中向好,3月份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爲50.8%,較上月提高1.7個百分點,時隔5個月重回擴張區間。

產能利用率有望逐步回升

對於產能方面的問題,國家發改委研究室主任金賢東表示,從中國近幾年的歷史數據來看,產能利用率的季度波動比較大,一季度產能利用率相對低一些,四季度相對高一些,這與春節假期等因素相關。

“初步分析,今後幾個季度產能利用率有望逐步回升。”金賢東稱。

在金賢東看來,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供需平衡是相對的、不平衡是普遍的,適度的產大於需有利於市場競爭和優勝劣汰,這種現象普遍存在。

“有些方面把產能問題與國際貿易掛鉤,認爲出口商品多了就是產能過剩了,這是站不住腳的。中國每年大量進口芯片、飛機、大豆、原油等商品,那麼,這些商品的出口國難道都產能過剩了嗎?”金賢東強調。

據國際能源署測算,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車需求量將是2023年全球銷量的3倍多。

金賢東表示,在推進綠色低碳轉型發展的進程中,電動汽車等新能源領域蘊藏着海量市場需求,這將是各國發展的共同機遇。中國新能源產業持續發展、持續提供優質產能,不僅滿足自身高質量發展需要,也對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和綠色低碳轉型作出重要貢獻。

編輯:艦長

審覈:木魚‍‍

版權聲明

《中國基金報》對本平臺所刊載的原創內容享有著作權,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授權轉載合作聯繫人:於先生(電話:0755-82468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