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發改委正式發文,租售必須同權!
戶籍問題,一直都是國人除房產之外,又一個重點關注的問題。
但其實說白了,真正關注的不過是基於戶口而帶來的相關城市資源和公共服務等附加價值的考量。
但現實生活中,卻未必人人都有足夠的購買力
以至於發展到現在,對於那些背井離鄉的“外漂一族”來說,租售同權的意義往往比戶籍本身更具有吸引力。
也正因爲如此,近年來各級政府在針對人才引進制定相關福利政策時,也往往會在“租售同權”的問題上“大(xu)做(huang)文(yi)章(qiang)”。
但大部分還僅限於願景規劃,並沒有太多實際性的進展。
直到昨天,國家發改委在其官網上發佈了《2021年新型城鎮化和城鄉融合發展重點任務》(以下簡稱“任務”)。
而其中,有兩點可以說就是專門針對各類“外漂一族”長期以來在“租售同權”問題上的兩大核心訴求所提出的:
其一,在提及“城鎮落戶”等相關規劃時明確要求:城市落戶政策要對租購房者同等對待,允許租房常住人口在公共戶口落戶。
具體來說,即是需要城市要整體謀劃,周密設計,統籌做好開放寬落戶、人才引進和房地產調控的工作。同時,通過積極推動具備條件的城市羣和都市圈社保繳納年限和居住年限累計互認的方式來實現。
其二,即推動城鎮基本公共服務覆蓋未落戶的常住人口。
具體來說,即在細化教育類相關工作時,明確提出“鼓勵在人口集中流入城市擴大義務教育階段公辦學校的學位供給”和“支持有條件地區將未落戶常住人口納入普惠性學前教育保障範圍”。
請注意,這裡並沒有像以往各城市自己發佈的“惠民”政策那樣,提出所謂的學歷問題,也沒有各種條件限制。
反而更多的聚焦在如何解決和完善人口的居住能力方面。
說白了,其根本原因還是在於各級已經越來越清楚的看到人口紅利對於未來城市發展,尤其是咱們中國的城鎮化進程的影響。
而這一點,最近這兩三年,官方及各大機構也早就通過各類數據信息向我們大家傳遞過咱們國內現在不僅是人口紅利已經開始走了下坡路了,還將會在2030年進入負增長階段。
換句話來說,即比起過去單純看重人口質量來說,人口的數量價值正在進一步凸顯。
所以,如何更快通過合理的戶籍政策,最大限度的釋放進城農民和外來人口落戶所帶來的消費和投資潛力,自然也已經成爲能否激活當下中國經濟發展和內需的一大關鍵要素。
當然,作爲一份年度化的“重點任務清單”,除了以上兩點外,該《任務》中所公佈的共計24條措施具體還涉及以下幾個方面的重點工作:
常住人口300萬以下城市取消落戶限制
事實上,在戶籍工作方面,除了前面提到的“租售同權”的問題外,在該份《任務》清單中,還明確提出,城區常住人口300萬以下城市(根據2014年11月,國務院發佈《關於調整城市規模劃分標準的通知》中的規定,城區常住人口100至300萬的城市爲Ⅱ型大城市)落實全面取消落戶限制政策,實行積分落戶政策的城市確保社保繳納年限和居住年限分數佔主要比例。
而根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2019年城市統計年鑑》,目前我國城區常住人口低於300萬但高於100萬的Ⅱ型大城市主要包括了無錫、蘭州、海口等超過60座城市。
與此同時,該《任務》中還明確提出,將有序放開放寬城市落戶限制。
且各類城市要根據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和經濟社會發展實際需求,合理確定落戶條件,堅持存量優先原則,推動進城就業生活5年以上和舉家遷徙的農業轉移人口、在城鎮穩定就業生活的新生代農民工、農村學生升學和參軍進城的人口等重點人羣便捷落戶。
着力解決大城市住房突出問題
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因地制宜、多策並舉,穩定地價、房價和預期,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加快培育發展住房租賃市場,有效盤活存量住房資源,有力有序擴大租賃住房供給,完善長租房政策,合理調控租金水平。
以人口流入多、房價高的城市爲重點,擴大保障性租賃住房供給,着力解決困難羣體和農業轉移人口、新就業大學生等新市民住房問題。
單列租賃住房用地計劃,探索利用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和企事業單位自有閒置土地建設租賃住房,支持將非住宅房屋改建爲保障性租賃住房。
因地制宜,加快實施城市更新行動
在老城區推進以老舊小區、老舊廠區、老舊街區、城中村等“三區一村”改造爲主要內容的城市更新行動。
加快推進老舊小區改造,2021年新開工改造5.3萬個,有條件的可同步開展建築節能改造。
在城市羣、都市圈和大城市等經濟發展優勢地區,探索老舊廠區和大型老舊街區改造。因地制宜將一批城中村改造爲城市社區或其他空間。
確保土地資源集約高效利用
編制完成省市縣三級國土空間規劃,統籌劃定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三條控制線。
積極探索實施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制度,出臺穩妥有序推進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的指導意見。
推動深化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地區率先健全宅基地分配、流轉、抵押、退出、使用、收益、審批、監管等制度。
鼓勵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及其成員採取自營、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盤活農村閒置宅基地和地上房屋。
促進城鎮建設用地集約高效利用,全面推行增量投放與存量盤活利用相掛鉤。
適當擴大住宅用地供應比例,提高工業用地利用效率,有序增加藍綠生態空間。
探索推行混合產業用地供給、分層開發、立體開發和以公共交通爲導向的開發(TOD)等模式。
穩慎把握省會城市管轄範圍和市轄區規模調整。
落實實用、經濟、綠色、美觀的新時期建築方針,嚴格限制建設500米以上超高層建築,嚴禁建設“醜陋建築”。
劃定歷史文化保護線,加強文物保護利用。
加快建設現代化城市
推進市政公用設施智能化升級,改造交通、公安和水電氣熱等重點領域終端系統。
建設“城市數據大腦”等數字化智慧化管理平臺,推動數據整合共享,提升城市運行管理和應急處置能力。
全面推行城市運行“一網通管”,拓展豐富智慧城市應用場景。
建設低碳綠色城市,加強城市大氣質量達標管理,開展愛國衛生運動,推廣文明健康生活習慣。
控制城市溫室氣體排放,推動能源清潔低碳安全高效利用,深入推進工業、建築、交通等領域綠色低碳轉型。
深入建設公交都市,開展綠色出行創建行動,完善定製公交、自行車道和步行道。
完善以配建停車場爲主、公共停車場爲輔、路側停車位爲補充的停車設施體系,健全住宅小區和公共停車場充電設施,開展創新籌資方式支持停車場建設試點,進一步優化城市交通服務體系。
加快培育和發展現代城市羣和都市圈
其中,還專門點名支持福州、成都、西安等都市圈編制實施發展規劃。
並希望其它有條件的中心城市在省級政府的指導下,一方面充分利用既有鐵路開行市域(郊)列車,科學有序發展市域(郊)鐵路,打通城際“斷頭路”。
另一方面 ,則通過優化綜合交通樞紐佈局,建設一體化綜合客運樞紐和銜接高效的綜合貨運樞紐,促進各類交通方式無縫接駁、便捷換乘。推廣交通“一卡通”、二維 碼“一碼暢行”。
進而加快實現,並進一步提升城市羣和都市圈的承載能力。
不得不說,透過這麼多的利好信號,我們再一次看到中央和國務院關於穩步推進城鎮化戰略的堅定信念。
那麼,剩下效果的就讓我們大家一起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