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迴應三孩政策:長期來看有利於緩解生育水平走低

【#國家統計局迴應三孩政策#:長期來看有利於緩解生育水平走低】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付凌暉16日表示,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顯示,我國人口老齡化程度在提高,生育率水平在降低。人口老齡化是世界人口發展的大趨勢,也是我國今後相當長一段時間內的基本國情。實施一對夫妻生育三個子女的政策,長期來看有利於緩解生育水平走低,改善人口的年齡結構,促進人口的長期均衡發展。(李金磊

生三孩的人:月開銷10萬起步,父母勸我別再生了

擁有三個孩子生活到底是怎樣的?

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指出進一步優化生育政策,實施一對夫妻可以生育三個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

七普結果顯示,2020年我國新生人口已經跌至1200萬,較2019年下降260萬;65歲及以上人口占比達13.5%,已出現老齡化、少子化趨勢,放開三孩政策勢在必行。

但有網友認爲,受制於種種現實困難,生育三個孩子對自己來說並非易事,甚至有些遙不可期。

時代週報記者採訪了三個家庭的兩位母親、一位父親。相同的是,這三個家庭都生了三孩。也都因爲三孩,生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不同的是,他們中有人實現了財富自由,有人51歲還在做月嫂掙養老錢,還有一位全職媽媽,幾乎沒有工作過。

我們的採訪幾乎都只能在夜裡11點後進行,因爲只有把孩子哄睡後,這些三孩的家長們纔有短暫的屬於自己的時間。哪怕只是玩玩消消樂,或者刷刷短視頻,也能讓他們感到自由。

柳冰32歲 某一線城市

“月開支10萬,我還想生第四個”

我今年32歲,老公34歲,我們兩個都是獨生子女,從小就很羨慕別人家有兄弟姐妹。所以我真的很希望自己的家裡孩子多一點,熱熱鬧鬧的。

我甚至有生四胎的想法,但是真的沒有錢養,父母都叫我們別生了。

24歲我結婚,25歲生了老大,26歲生了老二,這兩個男孩都是意外懷孕,不在計劃內。

生完老大和老二後,我們夫婦都還不到30歲,就一直想要一個女兒身邊的朋友幾乎都是一個男孩一個女孩,我們還挺羨慕的。而且生下哥哥弟弟後,都是雙方父母在帶,所以我們倆當時也沒有感覺到太大的壓力

於是,29歲那年,我生下了老三,一個小女孩。

在沒有老三之前,我就是一個不太懂事的年輕人。生了老三之後,我才真正變成一個母親。生老三前,我們買了房子,老三出生後,我們一家5口正式入住新房。

直到搬進新家後,我才真正開始帶三個孩子,才知道掙錢真的很難,才感受到爲什麼那麼多人不願意生孩子。

不少人問我爲什麼要生三胎,我經常開玩笑地說“想不開”。如果你問我後不後悔,說真心話,還是有一點的。

如果晚兩年結婚,我最多就生一個孩子。

生完三個孩子後,我們的生活只能用“非常貧困”四個字來形容。

我的父親已經退休了,公公婆婆以前是個體戶,現在沒有收入。所以他們沒有給我們太多幫助,我們只能靠自己,但現在這個社會,掙點錢挺難的。

老大今年上小學一年級,一個學期的學費是2萬多元,已經是很便宜的私立學校了。我身邊的有些經濟上跟我們差不多的家庭,因爲只有一、兩個孩子,所以他們都能夠給孩子報一些比較好的課外班。以我們現在的經濟條件,真的沒辦法給三個孩子提供那麼好的學習環境。

現在家裡的收入只靠我老公一個人,他是做生意的,但現在因爲疫情,收入也變得不穩定。我們統計過,房貸、車貸,再加上花銷,一個月差不多要10萬元,這已經很省了。如果單純只算花銷的話,一個月也需要5萬元。

現在市面上有形形色色的教育機構,但我都不敢冒險隨便去報,目前只給哥哥和弟弟報了游泳鋼琴和思維,接下來準備給他們報硬筆、跆拳道和畫畫的興趣班。

報這些班之前,我都得等富裕的朋友先去體驗過,確認了哪些是好的,我纔敢去。我曾經花5000元給老大和老二報過一個籃球班,但後來籃球班跑路了,錢也要不回來。我和身邊的年輕父母,哪個沒有花過這樣的冤枉錢?所以很希望政府對這類教育機構的監管再加強一些。

現在就是孩子的錢最好賺,一個商場如果沒有兒童遊樂場的話,基本上這個商場也沒什麼人去了。我帶孩子去商場,一趟花費1000元是最少的:進遊樂場,一個孩子100元,我三個孩子就300元,再加上吃飯,如果再給孩子買一點衣服鞋子,1000元是最少的,通常都是兩三千元。如果碰上輔導班的推銷,稍稍把控不住,那就是上萬塊的開銷。

以前說男孩要窮養,女孩要富養,但現在社會沒有能窮養的孩子。

我很想送兩歲多的女兒去早教班,因爲我發現她對藝術很感興趣,也有一點天賦。我也跟老公溝通過,就是很想把女兒教育好。女性在社會上立足真的是太不容易了,所以我想給她更好的教育。但很多早教班都是2萬元起步,真的送不起,太難了。

其實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最讓我崩潰的事情就是想給孩子報班時候,才發現自己錢包空空。因爲現在這個社會,每個孩子都在努力,都在你追我趕,別人能給孩子這些條件,爲什麼我們給不了。

五年我生了3個,基本上沒有工作過。畢業後,我開了一家寵物店,但是不賺錢,加上我懷了老大,就沒辦法經營了。生完老二後,也嘗試去工作,但因爲身體不好,工作總是做不長久。生完老三,我出去工作了8個月,白天上班,晚上照顧孩子,身體很快就吃不消,開始持續低燒,後來索性把工作辭了,一直在家帶孩子。

等我真正解脫的那一天,那時候我也真正地跟社會脫軌了。

老大現在讀一年級,等他到三年級時,我才能嘗試放手;但又要開始輔導老二到三年級;等到弟弟能放手的時候,老三又開始念一年級了。

三年三年又三年,我根本沒法出去工作,所以以後條件允許的話,我會考慮做一點生意。

在老三出生後不久,我就萌生了一個想法:等她長大後,如果不是她很愛很愛的一個男人,或者是真的對她很好很好的一個男人,我寧願她一輩子在我身邊就好了,不要受這種罪了。

我還跟老公說過,以後要跟兩個兒子立好條約,要照顧妹妹到老。但是老公不能理解我爲什麼會有這樣的想法。

這些經歷只有女性纔會有真切的感受和體會。

湯阿姨51歲中部三線城市

“我們現在身體都好,還能幹

我1970年出生,今年51歲,有三個女兒,她們分別是30歲、28歲、25歲。老二和老三都是超生,因爲當時想要個兒子。在農村,男孩幹體力活有勁些,再加上傳統觀念的影響,當時還是想要個男孩。

因爲超生,老二繳了3000多元罰款,老三繳了6000多元,我都被罰窮了。別的小孩有的東西,我們就沒能力給她們,生活條件總是比別的家庭差一些。比如,我們的小孩一年只能買一套或者兩套衣服,但別人的小孩就可以買三套,甚至四套衣服。

第三胎仍是女兒後,就不想再生第四胎了。那時候計劃生育太緊了,家庭也要不起了。但現在政策又反過來了,我們真是沒趕上時代。

雖然被罰了很多錢,但我不後悔生下她們。因爲如果生一個小孩,她長大了要養我們兩個老人,但如果三個小孩養兩個老人,還是很輕鬆的。

養孩子的過程中,覺得最難的事情就是教育。孩子太多,顧不過來,顧着這個,就顧不了那個。而且又要掙錢供小孩上學,那時候就靠種地和閒暇的時候打些零工。我一直覺得父母陪伴在孩子身邊,管得嚴一些,對孩子還是好一點。

但是,老大和老二讀完初中就不念了,只有老三讀了大學。所以我對老大老二的虧欠更多一些。

一直到2008年,老三初中寄宿,我纔敢放手出來打工,當月嫂。從那時候開始,家裡的經濟條件才慢慢地變好。

無論是這一代女性,還是我們那代女性,都爲了生孩子、養孩子犧牲了太多、付出了太多。

我記得那時候人家都一個或兩個小孩,家裡也有爺爺奶奶帶,我們家三個小孩,也沒有老人幫着帶。人家都能出去掙錢,就我走不了。被三個孩子纏在家裡,脫不了身,啥也幹不了。真是外面掉銀子我都沒有時間去撿,那滋味也怪難的。

出來工作後,才感覺找到了自我。就感覺,哎呀!原來我能掙錢啊,我一個月也能賺那麼多錢。不像是在家帶孩子,天天在三個孩子頭上轉來轉去,時間都花在她們身上,還有那種自己掙不了一分錢的無用感覺。

我還記得第一月工資是4000元,好開心,客戶當時跟我簽了當年8月到過年時的合同,一共掙了一萬多元,高興地不得了,過年時給三個女兒都買了新衣服,很有成就感。

那時候種地,收益好的話,一年可以賺兩三萬元,不好的話,只有一萬多元,只能勉強養活一家人

所以,我總教育我的三個女兒,女人,不可能不工作,必須要學會獨立,不能依靠老公,不管幹啥,必須要有一份自己的經濟收入。在我掙錢之前,我們一家人的吃喝全靠我丈夫,兩個人吵架的時候,他經常說的一句話是:“有本事你怎麼不掙錢啊?”

後來我工作賺錢了,再吵架的時候,我說話的底氣都足了,可以直接懟回去“我也有本事掙錢啊,掙給你看看”。

從4000元開始,我就順着月嫂這條路,一直走下去,走到現在,護理了四五十個寶寶了。

因爲我孩子多,而且我很喜歡小孩,所以我還是喜歡跟小孩打交道,看着他們慢慢地長大。

2018年,我成爲了金牌月嫂,現在我的工作就是全職護理僱主家的寶寶,比如睡覺、吃奶、洗澡、做操、做遊戲、唱兒歌、洗寶寶的衣服等。

你看,我一輩子的時間都花在孩子身上了。

現在三孩放開了,年輕人卻不願意生了,我能理解她們。現在生孩子的壓力確實很大,孩子不到一歲就開始上早教,兩歲多就上幼兒園。還得吃奶粉、打疫苗;上學後,還有這補習班、那補習班。哎呀!這一代的年輕人的壓力比我們那個時候的還大。

我三個女兒裡,目前只有大女兒已經結婚,生了一個兒子一個女兒。她不準備生三孩,生活壓力太大,肯定養不了。而且小孩多的話,也給不了孩子好的生活條件。我也催老二和老三結婚,趁着年輕生孩子,以後她們老了,最起碼有一個相依相伴的親人。

這三十年,養育三個孩子,有悲有喜。悲的是太累了,走不出去。喜的是孩子長大了,家裡人多,帶出去別人都羨慕。

我們夫妻現在身體都好,還能幹,可以減輕孩子的負擔,也爲我們自己以後的養老做些打算。

劉叔叔50歲 某二線城市

“一直希望家裡有個男孩”

我有兩個女兒,一個兒子。大女兒已經大學畢業工作了,二女兒剛上大學,小兒子今年5歲。

我在家中排行老幺,從小跟母親生活在一起,很自然地受上一輩觀念影響,一直希望家裡有個男孩。

上世紀90年代後期,大女兒出生了,我們夫妻的戶籍都遷到了澳門。

那時候我太太在銀行工作,爲了生二胎,把工作也辭了。

2000年,老二出生了,還是女兒。考慮到太太身體不好,就沒繼續生下去。最後決定繼續生老三,大概是心有不甘。當然,這需要金錢支持。

2000年後,我的生意逐步上了軌道,對於大部分人來說,可能說得上是實現財富自由了。當然不是誇張的的那種,只是保障家裡人生活無憂,三臺車、三套房,每年能帶家人旅遊一次,國內外都可以,女兒們學費不用擔心,課外還能按興趣學烘焙、鋼琴。

有錢了才能想第三個孩子,當然還要有人幫忙帶。當時最大的問題是太太身體不是很好,得有靠得住的且信任的人幫忙帶。最後是家裡親戚同意幫忙帶孩子。

一切安排妥當後,老婆40多歲時,老三出生了,是個弟弟。

我是做生意的,週一到週六都要工作,晚上也要應酬,所以我回到家時,孩子們基本上都已經睡着了。如果沒睡的話,他們基本上也只能看到醉醺醺的、吐了一地的我。

我真正陪孩子的時間只有週日,所以我很珍惜跟弟弟相處的時間。他也很樂意跟我一起玩,我們在一起時通常會一塊踢足球、登山、游泳之類的運動。

以前大女兒、小女兒還沒寄宿時,一旦有空,我就會帶她們出去旅遊。

我今年已經50歲了,老三才5歲,等他再長大一些,我就六七十歲了,我很怕那時候自己體力跟不上。所以希望能趁現在,在培養他性格方面多下點功夫。

但這不是一個爸爸的角色容易做到的事。男性通常沒什麼耐心,我自己脾氣也容易暴躁,一着急就容易上火。弟弟脾氣也隨我,容易暴躁,兩個人碰在一起,很容易有火星撞地球的情況發生。

比如早上出門,弟弟想自己穿鞋子,但是他又穿不好,在那慢慢穿。我看着就很着急,走上去三兩下把他鞋子塞上去。弟弟立馬就會生氣,就要把鞋子脫下來再穿一次。結果就是我也很生氣,開始吼他,他就開始哭,邊吵邊哭。

那會家裡就我們倆,場面僵在那,那能怎麼辦?只能是等他哭完再哄,拿糖果、玩具哄,哄開心了再一起出去玩。

弟弟現在還小,等他上初中後,很可能就是姐姐們來照顧他了。大女兒一開始不理解父母爲什麼要生弟弟,但她比較懂事,很快就接受了。但小女兒一直理解不了,兩個人甚至會打架。因爲在沒有弟弟之前,整個家族她是最小、最受寵的那個孩子,弟弟出生後,她會覺得最受寵的地位被弟弟奪去了。

你能想象到一個1米7的高中女生跟讀幼兒園的弟弟打架的場面嗎?她一隻手就可以把弟弟擋在外面,但是等到弟弟逮到機會,他就會對姐姐打、踢,使壞。慶幸地是,兩個人打完後很快會和好,姐姐也會繼續寵着他。

所以,常擺在職業女性面前的問題也擺到了我面前:如何平衡工作和家庭之間的關係?

下海之前,我是一名老師,辭職後我做起了建築相關的工作,從最開始小的包工頭做起,項目做得越來越多,小包工頭慢慢變成總包,總包再變得越來越大。現在在我們這個小地方,不少學校都是我建的。

對我來說,難的是要保證家裡物質生活的同時,還想着照顧家人的精神生活,譬如陪伴。

家裡那麼多口人的飯都在我的手裡,平常確實大部分時間都沒空,如果時間允許的話,我也會花時間陪伴家人。

雖然經濟比較寬裕,但對孩子來說,並不是所有東西我都會給他最貴的,也會根據實際需要和他的興趣愛好。老三是男生,我希望他的性格能更陽剛一點,畢竟家裡女生多,男生要承擔起保護家人的作用,比如學學武術、籃球這種,更有男子氣概一些。

雖然我一直想要有男孩,但接手我的生意的人並不一定得是兒子,女兒也可以的,都是我的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