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籲改革》年輕人改變醬缸 還是被醬缸改變?

國民黨習於大老文化,總是將黨內青年當成樣板,不少年輕人也樂於躲在權力羽翼之下,本來應改變黨內體質文化的年輕人,意外染上醬缸習氣,反而被文化給改變了。(本報系資料照)

國民黨大選全線潰敗,幾近土崩瓦解,終於讓黨內年輕人出現「覺醒」跡象,掀起世代交替改革聲浪。然而,國民黨習於大老文化,總是將黨內青年當成樣板,不少年輕人也樂於躲在權力的羽翼之下,本來應改變黨內體質文化的年輕人,意外染上醬缸習氣,反而被文化給改變了。

國民黨喊年輕化、世代交替那麼多年了,如今在大選慘敗後,朱立倫郝龍斌等一票中生代全受重傷,接下來誰來接棒,點來點去都是檯面上幾位老面孔,令人怵目驚心。

事實上,國民黨並不是沒有優秀、有理想的年輕人。馬英九主席任內雖成立青年團結果卻是培養了不少唯馬金是從的人,這些人位居要津,甘於被當成年輕人樣板,不僅「排他性」強,甚至有不少人學會老人那套推諉卸責、爭權奪利身段當黨面臨危難時,卻又成了怯懦懼戰,不願到艱困地區蹲點深耕的投機份子。相較之下,民進黨計劃性系統性栽培年輕人,最近因蔡英文國際記者會爆紅的「口譯哥」趙怡翔,出身深藍家庭的他,加入民進黨不過短短几年,27歲就當上民進黨國際部副主任。另一例是,林佳龍原本國會助理卓冠廷,成爲目前全臺最年輕的直轄市局處首長。這些都是民進黨敢用、願意給年輕人機會的例證。

反觀國民黨不僅缺乏培養年輕人出頭的管道,在大老文化壓制下,敢勇於反抗說真話的年輕人幾乎不存在,趨炎附勢聽話者成爲主流,本該翻轉國民黨的年輕人,竟也成爲應被翻轉、被改革的共犯結構

這次國民黨慘遭民意狂潮淹沒,被打入冷宮後,終於看到黨內青年覺醒,願意站出來發聲提出黨內民主、青年參政、解決黨產辯論路線等改革訴求。國民黨能不能真正從觀念思維改變,注入年輕化DNA,外界正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