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汽機車竊盜案件驟降9成 竊賊「這些因素」不偷了

保三總隊與關務署共同執行「邊境聯合查贓」工作,防止贓車遭解體出境。(翻攝照片/林鬱平臺北傳真)

國內汽機車竊盜案件在2006年以前,一直是全般刑事案件的主要類型,竊車賊猖狂犯案,讓民衆心驚深怕愛車不翼而飛。警政署統計,2006年汽車竊盜犯罪發生3萬3739件、機車竊盜10萬2919件,合計佔當年度全般刑案26.97%,比例高達近三成。

國內汽機車竊案呈現陡降。(翻攝照片/林鬱平臺北傳真)

但2006年起,政府陸續推行「汽機車加設防竊辨識碼」、「全面稽查套裝機車阻斷銷贓管道專案」、「同步查緝易銷贓場所工作」、「路口監視錄影器普遍設置」等偵防措施,並規劃保三總隊與關務署共同執行「邊境聯合查贓」工作,由保三總隊執行「舊機動車輛及引擎輸出查證」作業等,直至2018年汽車竊盜已降至2235件,機車竊盜則降至9686件,降幅均有九成以上。去年汽車竊盜再度降至676件,機車竊盜降至3953件,分別再減少約六、七成。

資深刑警表示,以前可能是一覺起來,車子已被偷運到海外,但隨着車子越來越難偷、越來越難銷贓後,讓偷車賊都不願動手了,不少人改行去做詐騙,認爲反而賺得比較快。

保三總隊與關務署共同執行「邊境聯合查贓」工作,防止贓車遭解體出境。(翻攝照片/林鬱平臺北傳真)

此外,近年警方引進及優化贓車辨識系統,利用科技整合分析失竊車輛軌跡,並結合調閱監視器等偵查手法,讓偷車賊無所遁形,也成爲汽機車竊盜犯罪發生數持續下降的原因之一。

警政署鼓勵各警察機關積極查緝汽、機車竊盜犯罪集團及阻斷銷贓管道,自2018年至去年已查獲汽機車竊盜集團、解體工廠及收銷贓場所,共計19件92名嫌疑人。今年起更推動「清源專案2.0」工作,將查緝汽機車輛解體工廠納入計劃,要求各警察機關加強清查高風險場所,運用轄區治理理念,親近鄰里掌握轄區特性,布建友善通報網,主動發掘並清除犯罪根源。

財團法人保險事業發展中心統計,2006年各類車種竊盜險申請理賠件數爲7771件,保險公司賠款金額高達20億6448萬0561元,去年各類車種竊盜險申請理賠件數僅剩31件,保險公司賠款金額爲587萬元,大幅下降九成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