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首度爆SFTS 70歲老翁遭蜱咬救治中
國內首度爆發遭蜱蟲叮咬而感染的「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症」SFTS確定病例,感染者爲北部一名70多歲男性,近期未出國,但常至山區活動,十月底出現發燒、嘔吐等腸胃道症狀,凝血功能失常引發敗血症,目前仍在加護病房治療。疾管署一個月內將公佈列爲法定傳染病,要求醫師若發現須通報該傳染病。
2009年首度於中國大陸發現,並在日本、南韓都有死亡病例的「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症(SFTS)」,這次首度在三個國家外出現在臺灣!全球共超過萬例,致死率約5%~15%,日本今年一月至十一月以來共累計96例,其中5例死亡。
疾管署今日公佈國內首例確定病例,該名老翁10月底至山區活動後,陸續出現發燒、嘔吐症狀多次至診所就醫後出疹且意識改變,11月3日住院以爲是登革熱,經防疫檢驗人員比對,最後檢驗判定爲SFTS病毒陽性。目前該翁因合併綠膿桿菌菌血症及凝血功能異常,仍在加護病房隔離,其同住接觸者及就醫接觸者共68人均無不適症狀。
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由於病毒序列與日韓的流行株相近,與中國大陸較不同,初步懷疑可是來自日韓跨境傳播的感染源,疫情多在5至10月,主要發生于山區及丘陵地區,主要病媒爲「長角血蜱」叮咬,在臺灣,過去並沒有長角血蜱發現的紀錄,但仍有次要病媒「微小扇頭蜱」分佈。
羅一鈞說,SFTS潛伏期約7至14天,一旦遭帶有病毒的蜱蟲叮咬之後,咬傷部位多會出現紅腫、皮疹、水皰或瘀斑,且會引發發燒、噁心、嘔吐及食慾不振、血小板及白血球減少的情形,少數人可能出現多重器官衰竭,甚至死亡,目前無特效抗病毒藥物,但透過積極的支持性療法可降低致死率。過去有20例的報告顯示,直接接觸急性期病患高病毒濃度的血液或體液也可能導致感染,但十分少見,醫護不必過度恐慌。
臺大公衛學院副教授王錫傑強調,SFTS雖然是蜱媒病毒感染,但各種蜱的生態習性不同,野外活動的蜱與一般居家可見的狗蜱、貓蜱不同,民衆沒有必要聞「蜱」色變,並提醒,喜愛登山者及農夫應着淺色長袖衣褲、手套及長靴等保護性衣物,一旦遭蜱叮咬,應以鑷子掐着拔起,因病原體多在蜱蟲腸胃,強力拔除恐讓其體液噴出導致感染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