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首款量產AI拍攝眼鏡來了 這些公司參與

昨日晚間,閃極科技發佈了國內首款量產AI拍攝眼鏡——閃極AI拍拍鏡。

在會後的採訪中,閃極科技CEO張波表示,對於這一代產品的目標是年出貨量超過50萬臺,銷售金額超過6個億。“後續還將在海外推廣這款眼鏡,通過歐洲的銷售團隊和當地的分公司去全面鋪設歐洲的線下引進渠道。”

就在閃極AI拍拍鏡發佈前,閃極科技官宣完成了超億元A輪系列融資,參與方包括綠洲資本、光遠投資、未來光錐前沿科技基金,以及科創板上市企業雲天勵飛。

在發佈會上,雲天勵飛董事、高級副總裁鄧浩然介紹,雲天勵飛爲這款眼鏡提供了基於自研大模型的萬物識別等功能,並提供自有算力芯片以及雲端存算一體服務器羣來支撐閃極科技的開發。

除了雲天勵飛外,閃極AI拍拍鏡還支持數十家大模型接入,包括文心一言、訊飛星火、字節豆包、通義千問、騰訊混元、Kimi、智譜、商湯、MiniMax等,也支持接入私有 Al 模型。

在供應商方面,閃極科技與瑞聲科技聯合打造支持HI- FI揚聲器,與紫光展銳合作打造旗艦級低功耗ARM平臺。

《科創板日報》記者在現場體驗時瞭解到,通過語音互動,閃極AI拍拍鏡支持相機拍攝、智能助手、錄音筆、AI雲盤、AI閃記等功能。其中,AI 雲盤支持雲端全量存儲每天所拍所錄,實現全鏈路端雲一體加密。

對於未來是否會增加AR顯示模塊,張波稱,在AI還沒有重構用戶的UI習慣之前,還不會考慮做顯示部分。

“在AI沒有重構UI顯示界面之前,我們是不會做這個顯示部分的。因爲目前人類進入虛擬世界的效率還不高,沒辦法全天候佩戴。這也是由於現在的UI界面都是基於鍵盤鼠標和數據來做的,這對於AI來說都是不需要的。所以第一代產品我們更希望在語音UI上做到極致。未來當用戶需要的時候,當整個UI的使用習慣完全被AI重構之後,可以考慮加顯示的部分。”

眼下,智能眼鏡的產業鏈尚不成熟,這是由於其在國內市場的規模較小,加之消費者對該品類的認知度仍處於較爲初級的階段。張波認爲,任何一個電子產品沒有百萬級的突破,是難以拉通整個供應鏈實現極致的軟件和硬件的體驗。

談及當前的產業鏈瓶頸,張波表示,超輕量化、長續航是兩大難點。

“在超輕量化的製程和工藝上,目前良率的確比較低。比如進口材料等是完全開創性的創新,而且注塑難度非常高、工藝的複雜程度也很高。在普通眼鏡上增加那麼多器件,還要控制在50克的重量,這些結構工作是非常複雜的。長續航則是希望解決眼鏡全天候佩戴的難點。此外,雲端的 AI整個服務集羣,其成本也是很多創業團隊根本就不敢想象的,還好我們有云天勵飛來以低成本配合我們完成前期的開發之後,才能把服務落地。”

張波透露,明年還計劃組建自有的工業4.0柔性生產供應鏈。“通過柔性供應鏈生產個性化的材料,爲用戶推出更多不同的款型選擇。”

以移動充儲能產品起家的閃極科技,2024年度營收即將突破2億元,較爲健康的利潤和現金流是其相較於其他AI初創企業的優勢。

“我們有持續自己造血的能力,2024年從8月份開始正式的向外融資後,在一個月內時間內就敲定了超過一個億的融資,在資金上面我們是行業最有實力的團隊。”張波提到。

對於AI眼鏡的未來前景,鄧浩然認爲,AI眼鏡不只是C端消費品,B端同樣具備幾大應用價值,也可用於公共安全、城市治理、工業製造,這些領域的一線作業人員也可以用到那些眼鏡。後續,雲天勵飛與閃極雙方將在B端市場開展落地探索。

除了AI眼鏡方面,《科創板日報》記者瞭解到,雲天勵飛也在探索其他消費級AI硬件產品,比如面向低齡兒童的AI教育硬件、AI毛絨玩具等。

本文源自:科創板日報

作者:黃心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