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臺銘暢談自貿區 三大要素稱領導人應有擔當設置

郭臺銘深夜直播14分鐘吸萬人。(圖/翻攝自臉書粉專)

財經中心/綜合報導

高雄市韓國瑜日前在議會時代力量市議員黃捷論戰「自經區」(自由經濟示範區),引發藍綠熱烈討論。對此,鴻海董事長郭臺銘親上第一線解讀說,臺灣要不要發展成「自經區」或「自貿區」(自由貿易區),是值得大家集思廣益議題,臺灣位處供應鏈核心,一個勇於擔當的領導人,應該要提出設置經貿區的規劃,而非一昧地對自貿區提出防弊的措施、製造假新聞誤導民衆

郭臺銘解釋,「自貿區」和「自經區」兩者最大差異在於,「自貿區」是隻有對外貿易,沒有包括內銷市場,而「自經區」則有包括內銷市場,內銷市場就會將農業這塊帶進來。郭臺銘強調,臺灣的農業本身很強,但應該先專注於內銷市場,若是要談臺灣的外銷競爭力,主要還是在工業領域,例如工具機半導體軟體網路等,因此農業應該擺在最後。

鴻海董事長郭臺銘昨(8)日化身老師,深夜11點多開直播,和小編用一問一答的方式,談他對自貿區的看法,結果短短14分鐘直播,就吸引上萬人觀看,人氣爆棚。郭臺銘強調,不管是「自貿區」或「自經區」,放眼現在的國際貿易情勢,臺灣都應該要做。目前全球面臨美中貿易戰,對臺灣來說其實是個機會,而不是危機

另外,郭臺銘也引述哈佛經濟學教授曾講過的小故事,得出一結論,那就是「經濟問題永遠不變,但答案會隨着時空環境改變而有所不同」。

郭臺銘說,由於經濟情勢轉變,對自貿區的設置目的也會有不同的政策定義中華民國臺灣現在應有什麼樣的自貿區設置,對臺灣經濟未來纔會更好?首先,要談自貿區會應設置的基本環境要素

要素一,爲了突破大環境限制,而必須維持競爭力。郭臺銘說,在國際貿易環境從開放走向保護之際,國家爲了維持競爭力就必須找出路,其中一個辦法就是設置自貿區 。例如目前美中貿易大戰及WTO式微就是最好說明。

要素二,本身是供應鏈核心。郭董認爲,並不是每個國家都有設置自貿區的條件,本身必須有從事貿易的基礎環境,且在產業供應鏈中,佔有不可被取代的位置。

要素三,鄰近大市場。自貿區設置的地區或國家必須鄰近一個大市場,必須有很好的地理交通位置,而且有不可被取代性,例如臺灣、墨西哥等。

▼蔡政府上到下普遍對自經區提反對意見。(圖/記者李毓康攝)

郭臺銘還提出一連串問題供外界深思,像是臺灣整個國家或高雄市到底要不要發展自貿區?到底要發展哪一種自貿區?到底應該面向什麼市場?到底應該包括那些產業?應不應該包括服務業?農業是自貿區或國際貿易中常被提起,但往往能夠被擴大實現的機會是否不多?自貿區應不應該設置內銷權?自貿區應該立法規定多少的當地供應鏈比例(所謂local content) ,以避免發生「洗產地」的問題?

郭臺銘強調,美中貿易大戰方興未艾,臺灣處供應鏈核心位置,到底應該有什麼樣的自貿區設置方案?真是值得大家集思廣益共商對策。在他看來,現在是經濟轉型的好時機,勇於擔當的政治領導人,就應該設置經貿區的規劃,而非一昧地只對自貿區提出防弊措施。他也直言不諱說,蔡政府對此議題只會製造假新聞誤導民衆,沒具體的經濟振興方案應對,對於「自貿區」或「自經區」屬於外行人,「外行沒有關係,但你要學習。」

▼因市議員黃捷對韓國瑜大翻白眼,也讓自經區意外成爲近來熱門討論的話題。(圖/翻攝自高雄市議會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