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醫大師陳可冀談小暑節氣與養生:調養心神,午後小憩

中國科學院院士、國醫大師、中國中醫科學院名譽首席和終身研究員 陳可冀。天津中醫藥大學供圖

北京時間7月7日10時38分將迎來小暑節氣。小暑時節開始,逐漸達到一年中最爲炎熱的時期。民間有“大暑小暑,上蒸下煮”的說法。小暑之後,中國南方進入梅雨季節,受溼熱天氣的影響,衣服、書籍、木質傢俱都發生黴變。因此民間自唐代便有了“六月六,曬紅綠”的習俗,遇到晴朗的天氣就把衣服拿出來晾曬,開窗通風,俗稱“曬龍鱗”。

爲了弘揚中醫養生與防病文化,讓公衆瞭解和掌握節氣養生的知識,天津中醫藥大學邀請中國科學院院士、國醫大師、中國中醫科學院名譽首席和終身研究員陳可冀談“小暑節氣與養生”。

精心爲上,戒之在得

小暑時節,天氣炎熱,陳可冀院士介紹,中醫認爲這是暑熱之邪最容易侵害人體的時候。人們在暑熱之中往往心煩意亂,脾氣暴躁,容易誘發心腦血管疾病。因此陳可冀院士告誡大家,炎炎夏日,要調養心神,保持情緒的舒緩平穩。

少動多靜,動而不勞

陳可冀院士認爲,小暑時節人體陽氣旺盛,陽氣具有抵禦外邪入侵的作用,所以此時宜遵循“少動多靜”的原則,以免陽氣外泄。每天保證作息規律,有充足的睡眠和適當的運動。但運動強度切勿過大,注意勞逸結合。

注意休息,午後小憩

小暑時節,白晝時間還比較長,且天氣炎熱,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人們的睡眠質量。於是會出現精力不夠,頭暈等問題。陳可冀院士建議,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適當的午睡,不僅能夠幫助人們補充體力,減少疲憊感,還能幫助人們有效預防冠心病等心臟疾病。

平衡膳食,清淡爲佳

小暑時節是消化系統疾病高發的季節。因爲這段時間溼氣較重,暑溼之邪最易困脾,影響脾胃運化功能。陳可冀院士強調,在這段時間飲食上要葷素搭配,以清淡爲宜。可用荷葉、土茯苓、扁豆、薏米、茯苓等食材熬製消暑湯或者粥。另外,還可以每天飲用一些綠茶、烏龍茶或者普洱茶,它們具有醒神、清腸的功效。

冬病夏治,未病先防

陳可冀院士還指出,“冬病夏治”是小暑時節常見的養生保健方法。對於慢性支氣管炎、風溼、哮喘、虛寒腹瀉等疾病,冬病夏治具有“起沉痾、復陽氣、通脈絡”的功效。夏季腠理疏鬆,可以選擇穴位敷貼、艾灸針刺等中醫療法,增強機體的抵抗力,並對冬季慢性病進行預防。

(中新網 作者 楊子煬 孫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