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戰會論壇》18歲公民權複決案 必要性遭質疑(蕭衡鍾)

公投包含18歲被選舉權,臺灣民意基金會董事長游盈隆批評是草率的修憲鬧劇。(資料照片)

臺灣2022九合一大選與18歲公民權複決同時舉行,選民將被要求投票支持或反對將投票年齡從20歲降低到18歲。臺灣內部對此質疑聲浪不斷,除此之外,同意票還需達965萬票左右,門檻可以說相當高。

推動18歲公民權目的是爲了吸引年輕人蔘政。主張應降低投票年齡者認爲,若沒有讓年輕人加入公共討論,可能會讓政府預算、資源分配傾斜,就無法讓臺灣永續發展,政府應該挹注更多資源,這也是現在急於面對的問題。這次修憲投票是要滿20歲才能投票,是已經有投票權的人要幫還沒投票權的人爭取權益,要永續發展,年輕人的聲音就非常重要,18歲可以結婚、複決等,決定國家重大政策,但卻不能參選里長、議員,這是非常弔詭的事情。

但是,根據臺灣青年民主協會 TYAD與臺灣少年權益與福利促進聯盟發佈「高級中等學校模擬複決」的結果,其中對於是否支持投票年齡下修至18歲的複決主文,有超過24000人(65%)投下同意票,而有約10000人(29%)表示反對。反對下修的理由以及問題:「18歲的我們,真的足夠成熟嗎?政治及社會議題是大人的事,與我們無關。」「投票真的能改變什麼事情嗎?」顯示年輕人對自己是否有能力參政,心中仍有很多疑慮。

18歲公民權政治行銷手法

根據2022年10月18日臺灣民意基金會發布最新民調,顯示「20歲以上臺灣人中,4成7基本上同意凡年滿18歲公民皆可參選立委、市議員等各級民意代表等,約5成不同意,不同意者比同意者多2.4個百分點」。

臺灣民意基金會董事長游盈隆表示,這項複決案內容包括兩部分,前一部分是年滿18歲者有依法選舉、罷免、創制、複決及參加公民投票之權;後一部分是年滿18歲者有被選舉權,意思就是國民年滿18歲就可以參選立委、六都市議員、各縣市議員、各級民意代表、及村裡長。

游盈隆過去就曾多次表示,他個人將投下不同意票,就是因爲他反對18歲就有「被選舉權」,這一部分從未在臺灣社會廣泛討論,遑論社會共識,同時也缺乏民主憲政理論與經驗的支持,事實上與大多數先進民主國家的制度相違。

18歲公民權複決可以說是一種行銷手法。大多數政黨及其下屬的青年組織都有消費年輕族羣傾向,年輕人成爲動員資源與實現政治目標的手段,通常是各個政黨、社會運動、政治人物用來操縱選舉的對象。

控制資金流動就控制局勢

現實生活中,政治活動是一項昂貴的業務,年輕人玩不起有錢人的遊戲。任何政黨的運作都需要大量資金,只要參與合法的政治活動,都需要有龐大政治獻金支付各種費用,包括工作人員、政治專業人員的活動、宣傳工作,及媒體運作等。在政治場域中,誰控制了資金流動,誰就控制了局勢,各種政治運動、公共與青年組織的活動也是如此。

年輕人只佔臺灣整體人口一小部分,不應誇大年輕人從政能力。年輕人蔘與公民活動與態度,與其他年齡層的族羣,沒有太大區別。在臺灣,通常18歲的年輕人還是一個大學生,雖然18歲可以稱得上是成年人,但是大家無法想像一個還在跟爸媽伸手要錢的年輕人,在議會面對各個委員會時,會出現什麼樣的行爲?有足夠的實力與智慧爭取選民的權益嗎?令人質疑。即便22歲大學畢業之後,沒了父母的經濟支持,開始被迫養家餬口,揹負各式各樣的貸款,被生活壓得喘不過氣來,連房子都買不起的時候,哪裡有錢能夠從政,實現最高的理想生活?

一個十幾二十歲的年輕人對於獨立的渴望、對世界開放的態度,以及想要改變世界的理想,可能會因爲生活壓力下,被現實所打敗。年輕時候未實現的理想到了中年,只能被失望與憤世嫉俗情緒所取代。換言之,年輕人想要從政的心態與信念,必須經得起各種考驗,沒想像中的樂觀。

公投、複決雖然在臺灣民主化改革之路上,賦予人民在特定公共議題上,決定重要問題權利的想法,有鑑於前幾次複決案沒能帶來實質的效應,有越來越多的民衆懷疑其必要性,尤其是這次18歲公民權複決案,更看不到複決的重要性,值得當局者省思複決是否有其必要性。

(作者爲國立聯合大學助理教授,國戰會專稿,本文授權與洞傳媒國戰會論壇、中時新聞網言論頻道同步刊登)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