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戰會論壇》臺灣在美國圍堵戰略的角色(蕭衡鍾)

美國陸海空軍及陸戰隊將聯合英國皇家軍隊、澳大利亞國防軍和日本自衛隊等,即日起至27日舉行「2021全球大規模演習」(Large Scale Global Exercise 21)。(圖/美國太平洋艦隊)

美軍印度太平洋司令部日前宣佈,美國將與英國、澳洲軍隊和日本自衛隊進行爲期近一個月全球大規模軍事演習,這除了有向中國和俄羅斯顯示美軍結合盟友有應付多點衝突能力的目的外,也象徵以美國爲首的新圍堵軍事聯盟宣告成形。

向來作爲美國「棋子」的臺灣,自然也不會在此圍堵戰略中缺席,縱使往後在美國的國家利益與戰略利益之下仍有成爲「棄子」的可能性,但還是在配合美軍戰略部署安排、形成與美軍協同作戰能力的基礎上,積極調整防衛戰略設計並發展自身軍工產業,以因應解放軍現代化後的兩岸軍力失衡。

40年來最大規模聯合演習與解放軍互別苗頭

繼附屬於英國領導的英國CSG 21國際打擊羣的第211海軍攻擊中隊(VMFA-211)於7月29日在南海與英國皇家海軍伊麗莎白女王號(HMS Queen Elizabeth,R08)與荷蘭皇家海軍進行海上補給後,美軍印太司令部8月2日宣佈,美國陸海空軍及陸戰隊將聯合英國皇家軍隊、澳大利亞國防軍和日本自衛隊等,即日起至27日舉行「2021全球大規模演習」(Large Scale Global Exercise 21)。

本次演習號稱是40年來最大規模的聯合演習,是在1981年冷戰期間,由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舉辦的「海洋冒險」(Ocean Venture)軍演以來,聯合多國海軍和兩棲部隊首次進行的大型軍事演習,包含航空母艦到潛水艇在內共有36艘軍艦、50多個美軍單位參與,在印太區域進行野戰訓練、後勤補給、兩棲登陸、空地作戰、海空作戰和特種部隊作戰等項目操演。

本次演習有兩個特殊之處,第一個爲已經把演習的焦點,從單一航空母艦打擊羣轉向以更大型艦隊爲中心的作戰方式。第二個特殊之處則是,此次爲英國皇家軍隊罕見地參與印太地區軍演。

第一個特殊之處的用意在於整合各國海軍部隊的戰鬥能力,並共享偵測設備、武器和通訊平臺,以要求在速度和精準度上勝過對手。其背後目的,就是以確保區域穩定爲名義聯合盟友,來強化以美國爲首、由美國所主導建立的「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通過「自由航行」打造自由開放的印太區域,爲印太戰略建立基礎,並以硬實力加上軟圍堵的展現,應對解放軍穿越第一島鏈的企圖。

至於英國皇家海軍伊莉莎白女王號航空母艦打擊羣,則是從五月開始首度駛向印太區域,與美國、印度、新加坡、日本、韓國、澳大利亞聯合演訓,近期並在8月1日通過臺灣南端巴士海峽,沿着臺灣東部北上駛向日本,可以說是在1982年的福克蘭羣島戰爭之後,英軍最大規模的海空特遣部隊行動。英國更宣佈,之後將有兩艘小型巡邏艦會常駐在西太平洋,聲援美國的用意非常明顯。

美軍圍堵戰略哪能少得了臺灣

中國的國家戰略是以經濟發展政治來增加其國際影響力,並以避免南海問題國際化跟臺灣海峽國際化爲訴求,常態性地突破第一島鏈來擺脫圍堵困境、與美國主張的自由航行權利抗衡,同時測試美國與日本對於東海、臺海、南海的底線。

因此就解放軍而言,其攻臺戰役中必須強調「首戰即決戰」,對臺攻勢須以速戰速決以待外軍干涉,對美國則是發展「反介入/區域拒止」的不對稱作戰模式,拒止外軍進入區域軍事衝突、避免開啓兩個戰略方向,因此以太平洋海域爲作戰場域,憑藉彈道飛彈攻擊航母等大型海上目標及美軍關島基地,藉此嚇阻與延遲美軍介入臺海軍事行動的意願與能力。

而美國的全球軍事戰略則是藉由海空機動與多領域作戰等力量來形塑戰場,確保在全球公域的行動自由,期能消除盟邦疑慮並嚇阻潛在敵方,實際以空海整體戰的網狀化、整合式、縱深攻擊作戰,在所有相互依賴的領域上採取跨域作戰,以瓦解、摧毀、挫敗敵人的「反介入/區域拒止」能力,以提供聯合部隊及聯盟友軍最大程度的作戰優勢。

就美國來說,美中的地緣戰略競爭在軍事上,主要是避免戰火帶入美國本土,所以在海外及盟友間採取全球戰略部署的方式,前沿基地一旦受到攻擊,美國即可解除限制對其反擊,也因如此,爲達快速反應及全球兵力投射,海空軍一向是美國海外主要部隊,可見全球戰略通道控制與航行自由便是美軍亟欲維護的核心。

爲降低兵力部署上的負擔,在區域衝突上,美國一般藉助盟友及戰略伙伴進行先期拘束,以便利於後續快速馳援,讓海空部隊有足夠時間反應。在美中地緣戰略競爭的架構下,臺灣的「重層嚇阻,防衛固守」戰略設計,就是以「聯美製中」的大方向爲基礎,針對解放軍對臺灣的武力威脅而制定,試圖達到戰略持久、戰術速決的目標。

這是因爲臺灣所處地點與位置的戰略縱深短,難以用空間換取時間,所以在戰略持久上,必須藉由戰術速決的成功,拖延解放軍作戰節奏,爭取時間等待美軍介入馳援,再借由開闢不同戰略方向來迫使解放軍放棄登陸。但是在美軍介入之前,臺灣要有能夠獨立抵抗解放軍的防衛能力與部署準備,因此,臺灣的防衛設想並非以擊敗解放軍爲主要目的。

而是使解放軍的登陸作戰成本提高,藉由多層次、多方向、多能力作戰來擊敵於半渡,並決戰於濱海、殲敵於灘岸,將解放軍的飛彈與機艦分別從陸海空各空間向外一層層地攔截和殲滅,以層層攔截的防衛性嚇阻來使解放軍海空兵力不能順利完成登陸。

美臺軍方認爲,解放軍確定登陸攻臺必定採取多維模式,而裝載上船、海上航渡、掃雷破障、突擊上陸是必定流程,因此,防衛性嚇阻的重點就是要有能力快速否定解放軍攻擊,並直接攻擊解放軍關鍵目標,在「重層嚇阻」下藉由多層次、多方向、多能力的聯合火力來攻擊航渡中的登陸船隊,以攔截或遲滯解放軍的作戰節奏,等候美軍援助的到來再進行聯合反擊的協同作戰,如此對臺灣而言就是「勝戰」。

(作者爲國立聯合大學助理教授、國立臺東專科學校助理教授,臺灣國際戰略學會研究員,國戰會專稿,本文授權與洞傳媒國戰會論壇、中時新聞網言論頻道同步刊登)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