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戰會論壇》美提升臺灣爲戰略聯盟 可確保臺海穩定?(蕭衡鍾)

美國對臺灣的承諾是不變、但也不會再更清晰了。美中之間「競爭下的有限合作」仍是未來首要主線。(示意圖/達志影像)

拜登上任10個月以來的美中關係沒有明顯回溫,美中在東海、臺海與南海的明爭暗鬥也沒有緩和跡象。這從美國航母「卡爾文森號」近日頻繁進出南海,被認爲是在針對南海進行包抄戰術演練一事看出端倪,而美日在南海的聯合行動也引發中國連聲抗議。

而臺海局勢也緊張升溫,美國對於臺灣的支持是否還保有所謂模糊空間一事,以及是否從「戰略模糊」轉爲「戰略清晰」,已經成爲美國政壇和軍方高層無法迴避的問題,白宮國安顧問蘇利文於日前接受CNN專訪時便針對美國對臺海危機的處理立場做了回答,再次強調美國的立場是希望臺海兩岸維持現狀。

美國將避免臺灣遭到攻擊

蘇利文表示,臺灣維持現狀是符合美中臺三方利益的最大公約數。美國相信目前臺灣的現狀,符合中國、臺灣、美國,還有區域內夥伴安全穩定的多方利益,因此美國反對臺海兩岸的任何單一方意圖想改變現狀的舉動。

蘇利文強調,中國對臺灣種種文攻武嚇,以及通過「非傳統軍事手段」的假訊息、網攻等灰色地帶的「認知作戰」策略,讓美國對中國的舉動相當擔憂,認爲這已經在一定程度上動搖到了海峽兩岸的安全穩定。

因此蘇利文劃出了拜登政府的臺海紅線,指稱美國最終極的目標是避免任一方單方面改變現狀,不管是所謂的直接攻擊或是以任何非戰爭手段的行動,表明了美國將避免臺灣遭到攻擊的態度。

在地緣政治經濟利益下,美中之間是相互依賴的,美國便認爲應該掌握全般有利情勢。然而,過去中國通過美國所主導的自由經濟來穩定發展,如今卻試圖在美國所主導的世界政治經濟局勢中威脅到了美國。

例如「一帶一路」倡議,中國便希望透過「一帶一路」一方面籠絡對中國更友好的鄰國,另一方面則在於削弱「與美國較友好」的其他國家,以維持和美國的競合關係,透過貿易、投資、金融等交流合作,加強推動與相關國家經濟融合,建立新的區域安全體系,來突破美國的戰略圍堵。

對此,美國也祭出了新的島鏈圍堵戰略作爲應對,以「印太戰略」爲框架,並通過「五眼聯盟」(Five Eyes)、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對話」(Quad)、美英澳「軍事安全合作伙伴關係」(AUKUS)等聯盟機制的落實,來展現各國對於防範中國勢力擴張的合作。

像是近期美國航母兩次經由不同海峽進入南海,並與日本的準航母進行聯合演訓,便被認爲美軍很有可能是在南海演習迂迴包抄戰術,演練戰時極端情況下的航母戰鬥羣作戰路線。

因爲美國明白,若要制衡中國,那亞洲周邊鄰國將是不可或缺的盟友。例如美國在南韓部署薩德(THAAD)反導系統,便是爲了保護核電站等重要設施和美韓同盟的軍事力量。

而美日方面則在2017年11月川安高峰會談後,美國便在2018年出售新型攔截飛彈,以防止中國的軍事投射威脅,並強調雙方的一切合作是基於美日同盟堅強的基礎。

此外,美國也積極的「撬牆腳」、推展對越南的全面關係夥伴,擴大兩國合作與協調,包含移交海岸巡防裝備予越南海軍,增強維護海上安全能力。

雖然美越貿易上仍有矛盾之處,但由於菲律賓在南海議題上似乎較傾向於中國,讓美國開始關注距離南海較近的越南,且越南與中國也存在邊界及南海主權爭議,奠定美越戰略合作及安全議題的基礎。

因此,預料美國未來在亞洲地區將會更進一步促使盟友合作,在第一島鏈形成安全聯盟,其中若缺少臺灣,就會產生缺口。因此,若能將臺灣位階提升爲與南韓、日本、越南同等地位的盟友關係,對維護美國在西太平洋利益更有助益。

臺灣在美國聯盟體系的位階

由於臺灣在印太地區的地緣戰略有其重要價值,又與美國在所謂的「民主自由同盟」上的價值與理念相同,臺灣向來認爲可以在美中對峙的大局下,提供支撐印太戰略的功能。

對臺灣來說,若臺灣成爲在印太戰略的支點,其戰略價值便等同澳洲及印度,可順理成章成爲美國印太同盟的一份子,形成美臺交流新模式,所以民進黨與蔡英文政府便一再強調臺灣是印太戰略的相關者,而美臺夥伴關係則爲印太區域和平與穩定的關鍵支柱。

但民進黨與蔡英文政府卻忽略了,縱然美中是處於「戰略清晰」態勢下的最大地緣競爭對手,但美國仍並未考慮摒棄其長年以來對臺灣的「戰略模糊」政策,美國的對臺政策還是以符合其「一中政策」爲主軸,通過《臺灣關係法》、美中三個公報與「六項保證」的方式,維持美國與臺灣之間的關係。

所以說,美國對臺灣的承諾是不變、但也不會再更清晰了。美中之間「競爭下的有限合作」仍是未來首要主線,就日本、南韓與臺灣在美國的聯盟體系位階來看,美日同盟與美韓同盟的持續發展爲次要目標、是美國製衡中國的戰略手段之一。

最後的臺海議題則是依附於美中關係之下的策略工具和棋子,就像美國賣給臺灣某些超出《臺灣關係法》範疇的攻擊性武器,背後目的也是想利用臺灣的地緣戰略位置,讓臺灣替美國來牽制解放軍罷了。

(作者爲國立聯合大學助理教授,臺灣國際戰略學會研究員,國戰會專稿,本文授權與洞傳媒國戰會論壇、中時新聞網言論頻道同步刊登)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