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戰會論壇》2024年臺灣大選與百年之未有大變局(侯長坤)
2024年臺灣總統選舉,關乎着區域性乃至世界性的局勢,以此註定是境遇百年之未有之大變局。(臺北市攝影記者聯誼會提供)
2024年臺灣總統選舉,關乎着區域性乃至世界性的局勢,以此註定是境遇百年之未有之大變局。在此背景之下,共有三個世界性的變局與三個臺灣區域性的變局,世界性的變局關乎着兩岸溝通還是隔絕、美中關係緩和還是緊張、世界和平還是戰爭;臺灣區域性的變局則關乎着未來臺灣民生繁榮還是凋敝、人民認知正確還是錯誤、社會情緒穩定還是分裂。
三個世界性的變局,是由於總統選舉而產生宏觀層次上的影響,更長遠的影響世界局勢。一是兩岸溝通還是隔絕的變局,臺灣三大主要政黨候選人各自不同政見,影響着未來若當選之後對兩岸交流的影響。例如,民進黨候選人賴清德主張加強防務、經濟獨立、減少依賴、建立民主夥伴、維持現狀,挑選駐美代表蕭美琴擔任競選搭檔。
至於,國民黨候選人侯友宜主張在法律之下尋找共識、加強兩岸交流、降低兩岸衝突,挑選深藍趙少康擔任競選搭檔;民衆黨候選人柯文哲主張在兩岸關係中找到平衡點,挑選吳欣盈擔任搭檔。如此一來,若民進黨當選,兩岸之間交流會更少,溝通更爲困難;國民黨當選,至少明面上存在兩岸溝通的更多可能;民衆黨當選,也存在兩岸溝通的機會。
二是美中關係緩和還是緊張的變局,因爲臺灣受到美中兩強的利益關注,美中兩國因臺灣問題而產生諸多矛盾,除了導致戰爭引起美中兩國關係緊張的可能,2024年臺灣大選勢必會引起當事方的關切,大陸與美國對臺灣選舉的反應,將影響美中關係。如果民進黨候選人賴清德勝選,他廣被預期將持續蔡英文總統與美國發展的密切關係。
而國民黨候選人侯友宜,他的政策被認爲是尋求與北京更密切的接觸,但是,臺灣輿論已迫使侯友宜淡化國民黨過去堅持的符合北京「一箇中國」觀點的「九二共識」政策,並致力向美國官員和意見領袖保證,將持續與美國合作。對比而言,更爲密切和失衡的臺灣與美國之間的關係,勢必會引起大陸的更大反應,也會導致美中關係更爲緊張,而美中關係又會影響整個國際格局。
三是世界和平還是戰爭的變局,這是一個從臺海區域甚至影響到中美甚至整個世界的變局。例如,大陸媒體評論此次選舉中民進黨搭檔是「獨上加獨」,若是未來民進黨繼續當選,大陸的施壓進而伴隨產生的美中博弈過程,都會影響臺海區域的安全與穩定,而臺海區域的穩定與安全,也會引起美國關注,進而關乎着美中之間的衝突、亞太區域和平乃至世界的和平與穩定等相關問題。
2024年臺灣選舉的競選活動正如火如荼進行中,臺灣在野的國民黨說,此次選舉是「戰爭與和平」的選擇,要避免戰爭就要選擇九二共識。北京當局也說,「臺獨意味戰爭」、「臺獨工作者就是戰爭製造者」。
民進黨候選人賴清德的發言人趙怡翔則是明確表示「100%不認爲和平統一是臺灣人民可以接受的」,直接裹挾民意、刪除「和平統一」選項、挑戰美國和大陸的政治紅線,直指中共選擇非和平手段的三種情況中的第三項「和平統一的可能性完全喪失」。如此一來,若當選政黨繼續當前臺獨政策引起大陸的不滿,則很容易導致臺海區域乃至世界範圍內的不穩定,存在和平與戰爭的變數。
三個臺灣區域性的變局,是由於領導人選舉而產生微觀層次上的影響,更直接的影響臺灣社會及人民生活。一是未來臺灣民生繁榮還是凋敝的變局,政客在臺灣的選舉中往往更關心選票,而將民生問題置於腦後,此次選舉能否改善民生,考驗着未來領導人能力以及臺灣民衆的耐心。
根據《紐約時報》報導,許多臺灣選民,特別是二、三十歲的年輕人都表示,他們厭倦了地緣政治,渴望看到的是更關注臺灣人自身需求的選舉。他們在採訪中談到了房價上漲、收入增長緩慢和職業前景受限等問題。相當多的人對執政的民進黨和反對黨國民黨這兩大臺灣主流政黨表示失望。
經濟方面,臺灣目前正陷入較爲嚴重的通脹,臺灣6月份的租金指數同比上漲1.98%,創歷史新高,基本食品價格大幅上漲,11月份的消費物價指數比2022年同期上漲2.9%。與此同時,過去10年實際工資年均增長率僅爲1%左右。
臺灣勞動部2022年的一項調查發現,23.2%的15至29歲臺灣民衆願意去其他國家和地區工作,很多人認爲臺灣薪資太低。臺灣的2023年的年度代表字是「缺」,反映出長期以來,臺灣人對「五缺」(缺地、缺水、缺電、缺才、缺工)與民生的憂慮。此次選舉能否讓臺灣民生走向繁榮,這是一個變局。
二是人民認知正確還是錯誤的變局,政客爲了選票,有時會不擇手段欺騙民衆,營造有利於自身選票的環境,此時人民大衆的認知有可能被矇蔽。例如,根據臺灣國際戰略學會王昆義教授的分析,民進黨的選戰策略,就是「抗中牌」與「認知作戰」兩項雙重變奏,「抗中牌」就是要製造「紅色恐慌」,「認知作戰」就是要在選民的腦袋裡植入「認知病毒」,兩者相互作用在選戰中就能無往不利。
民進黨再把這種「紅色恐慌」,以「抗中保臺」的口號操控人民,讓臺灣人民也相信依靠中國只會帶來戰爭,不會有和平,例如2023年12月3日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賴清德在臺北競選總部造勢活動上提出批評,也是用的這種手段。因此,臺灣人民的認知能否正確,突破民進黨的選戰策略,也是此次選舉中的一大變局。
三是社會情緒穩定還是分裂的變局,在選舉過程中,臺灣民衆會因爲政黨認同產生仇恨情緒與民粹主義,加劇社會情緒的分裂。根據皮爾森數據公司與臺灣大學教授張佑宗調查,目前臺灣社會有高達8成的人,對三大政黨具有負面黨性(對認同黨派的偏袒和對黨派外的敵意),沒有負面黨性的人不到兩成。
另外,根據《菱傳媒》委託皮爾森數據進行「2024總統大選」網路民意調查結果顯示,在負面黨性部分,民進黨接近5成,民衆黨創新高達到4成多,首度超越國民黨4成一。在這種惡劣的政治環境下,臺灣民衆的情感極端化是被政治菁英拉着走,每天在新聞傳播媒體或政論性節目所看到的,都是政治人物不斷在攻擊、謾罵、羞辱對手,無形之中也影響到一般民衆的政治態度。
長此以往,民粹主義在臺灣的盛行,勢必也會加劇社會與人民大衆的分裂。能否讓社會情緒更爲穩定,創造一個和諧的而非分類的社會,又是此次選舉中的一大變局。
世界性的變局與臺灣區域性的變局相互作用,2024年臺灣大選,將極大影響着這種作用是好是壞,最終形成的是良性的循環還是惡性的循環,且等着瞧。
(作者爲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系博士候選人,國戰會專稿,本文授權與洞傳媒國戰會論壇、中時新聞網言論頻道同步刊登)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