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戰會論壇》當Stargate遇上DeepSeek 新AI戰爭開啓?(蔡裕明)

中國的DeepSeek展現以低成本、高效率訓練強大AI的能力,這種開放模式可能挑戰美國目前的封閉式投資策略,這可能導致美國Stargate計劃的收益無法達到預期,甚至讓投資者面臨巨大風險。(路透社)

美國總統川普於2025年1月21日宣佈打造「星際之門」(Stargate)計劃,這是美國史上最大規模針對人工智慧(AI)的投資,預計在未來四年內,結合軟銀(SoftBank)、OpenAI、甲骨文(Oracle)、微軟(Microsoft)與輝達(Nvidia)等公司,投入5,000億美元資金,建設AI超級數據中心,確保美國在全球AI領域的領導地位。然而,這場科技豪賭是否值得?AI產業的未來發展是否真的需要這樣龐大的基礎建設?這筆天文數字的投資,究竟會是推動美國AI領先的關鍵,還是成爲一場沉沒成本的災難?

而在評估這項大規模投資的同時,則需考慮AI技術的快速演進。目前,許多AI模型仰賴龐大的計算資源,Stargate計劃當中所要建設的超級數據中心,無疑的可提供所需之運算能力,鞏固日後美國的AI霸主優勢。然而,隨着技術之進步,未來可能出現更佳的演算法,降低依賴計算資源。例如,中國近來所推出的「深度求索」(DeepSeek)模型,即展示可以以較低成本訓練高效AI的潛力,極可能改變AI產業對於基礎設施之需求。

也就是說,美國Stargate計劃的成功與否,取決於未來AI技術的發展方向。倘若,AI仍舊需要龐大的算力,這項投資可以說是美國未來保持AI優勢的關鍵。然而,未來出現更爲高效的演算法,這項5,000億美元的投資將成爲沉沒成本。

AI版的「曼哈頓計劃」還是「星戰計劃」?

目前在臺面上的AI技術仍舊高度依賴算力。無論是OpenAI的 GPT-4、Anthropic的 Claude,還是Google的Gemini,訓練這些AI模型都需要相當的計算資源。爲維持領先地位,企業不斷投資AI伺服器與資料中心,而Stargate正是基於這樣需求而誕生。

支持Stargate計劃美國政府與相關企業認爲,這是一場影響深遠的科技革命,甚至可與 「阿波羅計劃」或「曼哈頓計劃」相提並論,因爲這項計劃不僅旨在建立全球最強的AI超級數據中心,訓練更爲先進的AGI(通用人工智慧),還將強化AI運算能力,透過輝達 的GPU、TPU以及未來的量子計算,進一步提升AI的效能。

Stargate計劃將應用於醫療、氣候變遷、經濟等領域,例如,加速藥物研發、模擬氣候變遷、最佳化資源分配。同時,這項計劃糾集全球頂尖企業合作,確保美國AI產業的持續發展,並藉此提升美國的技術自主性,降低倚賴中國或其他國家AI供應鏈,確保美國在AI競爭中的領導地位與國家安全。

然而,這項計劃確有爭議,主要來自技術進步的不可預測性與全球AI競爭的地緣政治的角逐,以及是否可能變成AI版的「星戰計劃」?

首先,技術的發展可能不再需要大型數據中心。目前AI訓練仍依賴GPU、TPU 等專用晶片,但是DeepSeek的開源AI模型證明,倘若公佈的資料無誤的話,可能可以以較少的資源訓練高效的AI。如果未來AI依靠更爲優化的演算法或計算架構,集中式的大規模數據中心,反倒可能變成昂貴且不具競爭力的資產。

其次,全球AI競爭的格局正在轉變。中國的DeepSeek展現以低成本、高效率訓練強大AI的能力,這種開放模式可能挑戰美國目前的封閉式投資策略。如果開源AI 模型持續進步,技術領先優勢將不再取決於誰擁有更多算力,而是誰能發展更佳的演算法。這使得,企業可能不再依賴超大規模數據中心,而選擇「去中心化」的AI訓練方式。這可能導致Stargate計劃的收益無法達到預期,甚至讓投資者面臨巨大風險。

美國「星戰計劃」原爲雷根政府於1980年代提出,旨在建立太空飛彈防禦系統,以攔截前蘇聯核武攻擊。然而,受限於當時技術,許多關鍵技術(如太空雷射武器)難以實現,導致計劃進展受阻。同時,蘇聯被迫投入大量資源開發反制措施,加劇經濟負擔,間接促成蘇聯解體。隨着冷戰結束,星戰計劃因高昂成本與戰略價值降低而終止,但其技術研究催生後來的彈道飛彈防禦系統,影響美國軍事發展至今。

也就是說,Stargate計劃可能成爲美國維繫AI領導地位的關鍵基礎建設,但它同時也面臨AI技術快速發展、開源AI挑戰、資金與投資回報的不確定性,雖然低算力的模型可達到相當於超級AI相同效果,但仍有其不確定性。

AI產業鏈的重組

川普在上任後旋即撤銷拜登的AI監管政策,放寬AI企業開發限制,以減少監管負擔並吸引更多私部門投資。並透過Stargate計劃推動美國AI再工業化,強調科技自給自足,降低對外國AI技術供應鏈之依賴,確保美國在全球AI競爭中之優勢。

此外,該計劃也被視爲國家安全戰略的一環,川普強調:「我們要把技術留在美國!」,Stargate的核心目標之一是防止中國取得關鍵AI技術,這可能促使美國政府進一步加強管制AI晶片與技術,維護美國在AI領域的領導地位。

隨着美國Stargate計劃的宣佈,與該計劃密切相關的AI科技類股紛紛上漲,輝達、甲骨文與微軟股價分別上漲6.2%、10%與1.7%,凸顯投資者對AI技術未來發展的樂觀預期,並希冀藉此達到美國AI產業鏈的在地化,減少對中國AI 供應鏈之依賴。

而當中國AI新創DeepSeek發表DeepSeek-V3 和 R1 AI 模型,標榜僅用600萬美元即可開發出與OpenAI 旗艦 AI 的o1模型相當的產品,標誌着DeepSeek可能繞過美國晶片管制,使用較舊的輝達 H800晶片訓練AI模型,倘若中國AI企業能夠進一步降低算力需求,實有可能挑戰美國AI產業的成本競爭力,進而可能改變AI產業競爭規則。這使得輝達股價在1月27日暴跌近17%,甲骨文的股價也下跌13.79%,微軟的股價下跌2.14%。

這邊的關鍵在於DeepSeek R1的開源特性,讓小型模型的進步變得可能。雖然R1目前無法直接超越OpenAI 等大型模型,但由於其可本地運行、體積較小且成本低廉,已爲AI生態系帶來一種全新的競爭模式。

從戰略角度來看,DeepSeek R1目前的發展模式確實有點類似中共在國共內戰期間採用的「小米加步槍」戰法,即以低成本、高機動性的方式對抗擁有更強大武器的對手。而Stargate 計劃則依賴於龐大的數據中心,這些基礎設施建置需要更長時間規劃與鉅額投資,一旦建成,短期內不易改變。

這像是傳統的「陣地戰」,以固定陣地防守、靠規模取勝。這將是一場「靈活創新」與「資本巨頭」的對抗,就像當年「小米加步槍」對抗國民黨的現代化軍隊一樣。而更爲深入的講說,這場AI戰爭纔剛剛開始,全球AI技術競爭將進入新階段。

(作者爲實踐大學會計暨稅務學系副教授,國戰會專稿,本文授權與洞傳媒國戰會論壇、中時新聞網言論頻道、中天新聞網同步刊登)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