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宏國養蝦產業變慘業 哀矜勿喜(李武忠)

宏都拉斯將於2025年進行總統選舉,爭取提名的前副總統納斯拉亞(Salvador Nasralla)說,若當選將恢復與臺灣的邦交。圖爲他2018年參加集會活動。(美聯社)

宏都拉斯曾是臺灣白蝦的主要供應地,該國近946萬的人口中,有2.3萬人從事蝦類養殖(以太平洋白蝦(Litopenaeus vannamei)爲主),與該產業有關的人口達15萬,且屬宏國的第五大出口產品,是重要的經濟來源。自與臺灣斷交滿一年多,國內外媒體多次報導該國蝦農因臺宏斷交而身受其害,損失達1.3億美元,當地蝦農因中國大陸未依承諾大力採購且價格遠低於臺灣採購價,而大失所望,許多養蝦場被迫關門,近萬人失業,凸顯「中國不可信」,宏國與臺灣斷交是錯誤的決定!

宏國養蝦「產業」變「慘業」,是否因跟該國最重要的外銷地區臺灣(佔該國出口三成多)斷交所致,外界有不同看法,有肯定臺灣對宏國養蝦產業的重要性,亦有質疑宏國釋出「白蝦產業因爲與中華民國斷交大受打擊」、「不排除復交」訊息,是想借此向大陸施壓,爭取在談判中取得更好的條件,「把臺灣當槍使」,更有質疑係臺灣實施認知作戰等,爭議不斷。

面對日益頻繁及複雜的認知作戰,想不被誤導,唯實不惑,若能透過專業理性的檢視,將事證公開呈現給社會大衆,由大衆公斷,可提高民衆對認知作戰的「免疫力」。謹以宏國養蝦產業爲例:

首先檢視2023年3月臺宏斷交後,當年4-12月臺灣從宏都拉斯進口白蝦數量爲8074公噸,總價5551.4萬美元,較斷交前2022年4-12月進口8462公噸,總價6802.4萬美元,分別減少388公噸及1251.0萬美元;今年1-7月臺灣從宏都拉斯進口白蝦數量爲2474公噸,總價1348.8萬美元,較斷交前2022年同期的5642公噸,總價3966.9萬美元,減少擴大爲3168公噸及2618.1萬美元,平均每公斤價格亦從「7.39美元」降爲「5.45美元(非7-8美元)」,對外匯收入確有影響。

其次,國際上養蝦國之間的市場爭奪競爭激烈,2023年全球養蝦貿易,受到通膨、經濟停滯、消費者可支配所得降低等影響,導致蝦類消費量降低,蝦價格下滑,加以2023年厄瓜多養殖白蝦產量不減反增達150萬公噸,較2022年的120萬公噸高,養殖利潤大幅萎縮,迫使體型較大的厄瓜多養殖白蝦降價求售(中國大陸2023年從厄瓜多進口69.7萬噸冷凍白蝦,平均進口單價下跌19%至5.09美元/公斤),致壓低其他國家生產體型較小的白蝦售價。

還有主要養蝦地區亞洲國家,因養殖白蝦成本增加,價格下跌,利潤萎縮,養蝦業者改養價值較高,競爭力較強的草蝦所致。最後宏國第二大出口國墨西哥,基於大量低價厄瓜多走私蝦,爲保護本土蝦業,從今年1月開始暫停進口厄瓜多、宏都拉斯、瓜地馬拉等國家養殖白蝦,墨西哥的「禁蝦令」已讓宏國損失高達700萬美元。宏國養蝦產業顯然「屋漏偏逢連夜雨」,多重問題疊加導致問題惡化。

想脫困須從品種改良,降低生產成本,強化疾病預防,提升加工技術創造多元產品,提高白蝦品質和國際ASC永續水產養殖認證,拓展新外銷市場等着手,而不是沉溺於緬懷昔日外銷臺灣時的美好場景,說實話除非「政治採購」,以今日白蝦行情臺灣不可能以超高價採購,對國內消費者也不公平!宏國政府亦應提供財政補貼、減免和外銷激勵措施,來助力養蝦戶脫困。

臺灣外交處境艱難,宏國養蝦「產業」變「慘業」,或許可以讓部分人士長期抑鬱的心情找到出口,但過度渲染,恐適得其反,應適可而止。鑑於臺灣國內蝦類供應不足,每年須自國外進口近4萬公噸白蝦,賴政府不如以「合於國際白蝦貿易行情」,增加對宏國白蝦採購量,既不當凱子也可雪中送炭,相信宏國朋友會備感溫暖,爲臺宏未來埋下善的果子!

愛臺人士及媒體,在關心宏國蝦農的同時,不如回頭檢視昔日的「養蝦王國」——臺灣,爲何淪爲需要依賴進口來補足消費需求,當國外養蝦已從病害脫困,產量恢復到560多萬公噸,白蝦繼續佔據主導地位,臺灣養蝦產量還不足3萬公噸,政府力推的「漁電共生」,遭外界批評「掛羊頭賣狗肉」,獨厚光電業者,努力找出問題癥結並督促賴政府落實「智慧養蝦」,「生態養蝦」模式,至少設下「自給自足」的目標!

(作者爲農漁經學者)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