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美無力護宏盤的原因(張光球)

(圖/路透社)

臺灣與宏都拉斯邦交危機最終仍已斷交落幕,我正式邦交國降至13個,對臺灣的國際地位有一定程度的影響,但最不堪的莫過於美國,即使派出拜登總統美洲事務特別顧問陶德,前去宏國試圖勸卡蕬楚總統回心轉意,仍挽救不了臺宏邦交,表示其傳統後院持續在流失中。

美國爲國際第一強權,影響力可說是無遠弗屆,理應對拉美可予取予求,回顧2021年國務卿布林肯一通電話,令巴拉圭總統阿布鐸改變向大陸尋求新冠疫苗的念頭,如今位在後門的宏國卻不買拜登的帳,美國似乎也拿宏國沒辦法,究其原因在於美國沒有好好處理中美洲移(難)民問題。

19世紀美國強勢介入,20世紀冷戰的國際氛圍,中美洲基本上沒有民主制度可言,亦即,經濟利益控制在服從美國的家族手中,美國掌握各國的政治走向,壓制反對勢力,尤其親美的軍事幹政如家常便飯。時至今日中美洲仍處於貧窮落後,犯罪率高,都與美國長期的干預有直接的關係。

拜登就任後不久,爲了實現人道移民的政見,解決以中美洲爲主的北漂移民,所造成沿途國家的問題,特地擬定一項4年42億美元的援助計劃,指定副總統賀錦麗負責解決移民的「根本原因」。然而,賀錦麗訪問中美洲時的承諾,光行政程序就慢如牛步,至今美墨邊界依然擠滿伺機進入美國的移民,甚至有遠從海地和西非的難民,導致美國駐海地特使富特因拜登仍沿用川普第四十二法令,以不人道的方式驅逐難民,憤而辭職。

賀錦麗上個月初宣佈,將再追加9.5億美元處理中美洲移民問題。問題是,所有經費並非只用在宏國,而是所有相關國家依比例分配,緩不濟急,更遑論短期內能有初步的成效問題。這也是美國在宏國與大陸建交上無能爲力之處,試想,美國如果爲建交之事制裁宏國,宏國的經濟和治安將更加惡化,徒步冒着生命危險涌向美墨邊界的人民更多,屆時棘手的問題又再拋回美國手中。

拉美分析師伯斯沃思建議臺灣,以立陶宛模式與拉美國家發展關係,筆者認爲不切實際,一來立國是第一個挑戰大陸一帶一路的小國,在美國全球圍中的戰略氛圍下,國際象徵意義大於實質,且立國與我仍是以經貿關係爲主,一如我在拉美重要國家都設有代表處般。二來立國模式暗示我能以零邦交活動於國際,如此一來,中華民國必須以獨立的政治實體,如同索馬利蘭一樣,藉由美日等大國的認同(非建交)寄生於國際,除了有損我國格外,我元首亦將失去過境美國的藉口。

臺宏邦誼生變實屬憾事,但國人都相信我外交人員已盡最努力,在此向他們致敬的同時,也要注意美國勢力的式微,對我未來可能的影響。(作者爲致理科技大學副教授)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