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人生最後一哩路 比瓊瑤多一個選項(李玉嬋)
家屬送給粉絲瓊瑤的小卡。(圖/蔡恩霖攝影)
瓊瑤爲什麼選擇86歲翩然去了?她比大部分人有名、有錢、有健康身體,卻選擇放棄大家還在追求的東西。如果瓊瑤走進心理諮商診間,如何幫助她?精神科醫師和諮商心理師社羣也在探討同理與治療她的答案!
長年進出醫療長照現場,從事生死醫療健康心理諮商工作的我,在病牀邊聆聽無數高齡重病苦不堪言的心聲。最大挑戰就是,得不避不縮地真誠對答:「爲什麼這麼老了,還要被折騰煎熬地活着?覺得活得很沒意思,還要繼續活下去的理由是什麼?」
沒能找出可以被難受苦難活下去的理由,就可能如同86歲瓊瑤內心被深深烙印的恐懼,不願進入親眼目睹心愛老伴重病纏身失去生活自理尊嚴的難堪處境,早已敲定她希望安樂死,杜絕生命活得難堪。或許,安樂死尚未合法化,瓊瑤選擇輕生離去的悽美,承襲她一貫飛蛾撲火般敢愛敢恨的轟轟烈烈性格。只是,她也知道可能有負面效應,遺書還不忘叮囑年輕人要珍惜健康生命。
然而,瓊瑤走後,瘋買瓊瑤著作的熱潮,以40歲以上中高齡粉絲爲大宗。可以想見,她對中高齡人生難以善終的抵制,可能促使考慮也以此方式逃離無尊嚴人生者,採取行動。
同樣,不願愛妻68歲重病臥牀不知終日的處境,獨自承擔照顧重擔的73歲建築師退休老翁,選在瓊瑤翩然去了5天后的12月9日,將妻子從住家14樓推下;冷靜地走到派出所自首。
如果瓊瑤或建築師老翁,以此方式結束難堪終活之前問到:「什麼理由,能讓重病纏身失能老人願意繼續活下去?」
不知能否讓他們回心轉意,以下5種理由,是我長年陪伴病苦心靈或與高齡長者心理諮商對話中,曾經安頓受苦心靈的解答。
一、體會到「太陽底下無新鮮事」,轉以平常心、正常化看待生老病死。古話說「一老必有一破」、「生老病死乃人生常態」,全世界人都得面對老殘病苦死亡衝擊,你我並非例外。放眼望去就會發現這種老境並不稀奇,你並不孤單。所以全臺五花八門的病友會,想讓同病相憐者抱團取暖,正常化自己的難堪,一起走下去。
二、見證到「生命會自己找到出路」,轉以學習永不放棄的坎模典範。例如名人陳文茜這幾天病情急遽惡化,仍堅持抱病主持節目,說要工作到最後一天,激勵許多人。例如剛離世的人權律師陳俊翰,雖無法生活自理,卻勇敢地仰賴母親協助擔任立法委員,燃燒生命到最後一秒。所以多接觸、觀察、模仿跟自己同病相憐的人,如何活出不一樣的生命境界;或許願意相信,受苦生命也可能找到意想不到的活法。
三、瞭解到「你正在示現子女日後面對老化病苦瀕死的方式」,轉而願爲子女現身說法,示範如何耐受苦痛去超越生命老境的韌性智慧。例如兩眼雙盲而失去活下去意志力的86歲老父親,知道青光眼是家族遺傳疾病,未來自己的兒女可能也會經歷經自己一樣的全盲困境時;憑空突增耐受失明活下去的老邁勇氣,摸索示範研究,如何在失去靈魂之窗的老齡苦境中,還能自得其樂的幸福生活方法。
四、相信着「順服帶來幸福」、「吃苦當作吃補」等信念和信仰,轉以練習正向轉念、交託信仰、順其自然、返璞歸真的心態,體會隨遇而安的自在安然。彷彿知道,愈衰敗的身軀,愈需要堅毅的韌性心靈。有信仰的人有心靈仰靠來源,從宗教信仰或人生哲學中,獲取穩住心性面對生老病死的心性成長契機。例如,哈佛心理博士湯發巨補充孔子沒說的,八十歲的人生境界:順天順地順人意。順其自然,能觀自在;凡是謝天,感恩靜觀生命四季風情,正是老齡美學人生。
五、追尋着「生命永恆的意義」,轉以探詢超越生命無意義的永恆意義之所在,增添應對生命殘暴考驗的生存勇氣。例如,因爲被無條件的母愛環繞呵護的障礙失能孩童,比較不容易像高齡老人那樣率性棄守生命。例如,沉浸在一生熱愛無比的天文物理學志業,漸凍人史蒂芬霍金從年輕到老,全天候得仰賴他人照護,卻不減生命熱情,幽默地藉由科技輔具持續志業熱情;無視病苦難堪,娶了三任老婆、生養多位子女,還獲獎無數。可見,追尋足以抗衡老齡失能病苦的熱情所在,找出在大障礙還有可以活得有意思、有意義的事,有機會忘卻成天被餵養照顧等死的畫面,重或老病人生都想繼續活下去的盼望。
上述5個活在高齡病苦老境的理由,是我陪伴許多人耐受老殘病苦,因着失落悲傷淬鍊找出的活下去理由。然而,這樣的高齡心理韌性學問,你我未曾被教育過。多是等到家人或自己,遭遇重大傷病、失能障礙、老化瀕死,彷彿瞎子過河,摸索中驚險度過或慘遭滅頂。因此建言,這一堂高齡健康心理學必修課,是社會教育應提供的,學習與生老病死和平共存的終活心裡幸福學。
願你我能比瓊瑤多個選項,在面對人生最後一哩時,不需因爲長照悲歌刻板印象,令人遺憾地翩然離去了。(作者爲臺北護理健康大學生死健康心理諮商系特聘教授、醫心學會理事長)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
★中時新聞網關心您:如果您覺得痛苦、似乎沒有出路,您並不孤單;勇敢求救並非弱者,您的痛苦有人願意傾聽。請撥打1995、1925或張老師專線: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