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宋楚瑜不出手 黃珊珊背水之戰(林保淳)

黃珊珊:相信年輕人絕不會缺席

宋楚瑜對黃珊珊參選臺北市長,從頭到尾,都未表態,甚至連最後的白橘大會師的造勢活動,也未見蹤影,究竟宋楚瑜的真實態度爲何,頗引人猜測。

平心而論,曾經炙手可熱的「宋省長」,已經算是政壇中的過氣人物,與其出身的國民黨,不但漸行漸遠,更是已讓藍營的選民多有反感,而其後期與民進黨的合作,事實上也只是被民進黨拿來當樣板,無論是藍是綠,即便表態支持黃珊珊,恐怕也未必能有多少助益。

黃珊珊原出身於新黨,親民黨成立後,跳轉於親民黨,甚爲宋楚瑜所倚重,2016年,在民進黨「禮讓」下,還代表過親民黨參選立委,但未能當選。柯文哲崛起,延攬入市府任副市長,又爲柯文哲蓄意栽培的接班人,但最終卻仍以無黨籍參選臺北市長,始終未加入民衆黨,也未以民衆黨代表參加。

黃珊珊之所以不願以民衆黨身分參選,主要是想在柯文哲的羣衆基礎上,吸引其他中間選民及橘、淡藍、淺綠的選票。就策略上說,應是正確的,但實際上會不會有效果,猶待選舉結果的檢驗。

民進黨執政後的傲慢、專制的霸道作風,早已使中間選民迭有怨言,而自疫情以來,舉措失當、荒腔走板的「政治防疫」,更激起普遍的反感;而相對之下,庸懦軟弱的國民黨,又是毫無具體作爲,不堪仰賴。因此,中間選民在「爛蘋果理論」下,選擇藍綠兩黨之外的無黨籍,的確是不無可能的,這足以與柯文哲所倡言的「白色力量」相結合,此所以黃珊珊會強調「推倒藍綠的高牆」的原因,這也是最可靠的選票來源。

黃珊珊等於是橘營出身的,但親民黨實際早已沒落,能有多少的助力,恐怕也大成問題,但如果宋楚瑜肯大力支持,親民黨的選票,雖未必就能盡歸於她(因爲親民黨已有部分與國民黨合流),畢竟宋楚瑜應該還是有一些班底的,多少也會有所助益。但宋楚瑜至今仍不表態,可不表態其實就是一種表態,黃珊珊雖仍以「尊宋」的姿態,對宋楚瑜的態度往好的方面闡解,但相信心裡是不無着急的。

淡藍的民衆,對內鬥內行、外鬥外行的國民黨,已經失望透頂,但又不願投給民進黨,投給藍營出身的黃珊珊,自是一種不錯的選擇,這也應是黃珊珊所打的如意算盤。但是,這前提必須在綠營的人選,是像姚文智一般弱,纔能有顯著的效果。姚文智當初雖代表民進黨出戰,但其實衆所周知,原來就是一枚「棄子」,全黨上下只是虛應故事;但如今的陳時中,可不比姚文智,是民進黨,尤其是蔡英文全力扶持的,來勢洶洶,再也非「吳下阿蒙」了,淡藍的民衆,也不願讓民進黨獲漁翁之利,極可能大舉迴歸,是否能如黃珊珊所願,還在未定之天。黃珊珊一直強調她是一無依傍的「第三勢力」,但其兄黃曙光在綠營手下任高官,且2016年又受到民進黨的「禮讓」,這更加深了淺藍的疑慮,且已發酵多時,能夠攫取多少票源,其實是未必樂觀的。

黃珊珊與綠營的關係,其實並不如藍營所說的那麼密切,而是視綠營與柯文哲的分合而定的,在目前柯文哲被綠營視爲眼中釘、頭號敵人的情況下,能接收多少淺綠的票源,也完全視所推出的人選是否具有足夠的實力而變化,說穿了,是淺綠的「第二選擇」,只是「退而求其次」的人選,如今陳時中是全黨厚望之所寄,淺綠的票,漸次迴歸,怕是很難符合黃珊珊的期望。

以此而論,臺北市長「三腳督」競爭,就羣衆基礎上說,民衆黨最是薄弱,國民黨與民進黨可以說是勢均力敵,如果黃珊珊這幾天的作爲無法將中間選民、橘、淡藍、淺綠的選票套牢住,要想勝選,恐怕是戛戛乎其難哉的了。

黃珊珊的選途,恐怕比她自己所想的還更艱難,必須有背水一戰的決心。所幸選情詭譎、選勢多變,選舉的結果殊難逆料,一切都在未定之天,就看黃珊珊如何因應了。(作者爲退休大學教授)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