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烏克蘭止血之道(張林剛)

大量的烏克蘭難民抵達波蘭邊檢站,多數是老弱婦孺,18歲以上、60歲以下的男人都得留下來作戰。 (圖/路透)

1904年政治地理學鼻祖哈爾福德‧麥金德(Halford John Mackinder),創建陸權理論,提出了「心臟地帶論」,歐亞大陸中心地帶既是「世界島」的「心臟地帶」,又是世界政治的樞紐,人力與物質資源豐富,且遠離海洋,海權國家的勢力無法侵入,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堡壘。「誰統治東歐,誰就能主宰心臟地帶;誰統治心臟地帶,誰就能主宰世界島;誰統治世界島,誰就能主宰全世界。」而烏克蘭恰恰處於東歐這個心臟地帶。它西連歐盟成員國波蘭、匈牙利、斯洛伐克,東北接俄羅斯,南臨黑海,是歐盟與獨聯體諸國地緣政治的交叉點,戰略位置十分重要,可謂心臟地帶的「心臟」。

拿破崙說:「佔領基輔就等於抓住了俄國的雙腳。」布熱津斯基(Zbigniew Brzezinski)在《大棋局》(The Grand Chessboard: American Primacy and Its Geostrategic Imperatives)中曾經這樣形容烏克蘭對俄羅斯的戰略價值:「俄羅斯與烏克蘭在一起,將成爲帝國;俄羅斯失去烏克蘭,則只能是普通國家。如果烏克蘭民主化,那麼,它將是遏制俄羅斯重新發揮帝國作用的保證。」

烏克蘭把加入北約入憲,取消俄語的官方語言地位,獨尊烏克蘭語,全面倒向西方,使俄羅斯失去與西方之間重要的緩衝地帶,勢必打破漢斯.摩根索(Hans J.Morgenthau)所謂的「權勢均衡」,使國際權力分配有利於西方,處於優勢的西方可透過外交、經濟、社會和文化等路徑對俄施加強大壓力,迫使它讓步,進而使這暫時的優勢得到鞏固演變成永久的優勢,讓俄的權力地位損失殆盡,從而直接威脅俄國。這是普丁及其政府無法容忍的。「俄羅斯不能生活在這樣可悲和屈辱的狀態下」,普丁如是說。

正像約翰‧米爾斯海默( John J.Mearsheimer)在《大國政治的悲劇》(The Tragedy of Great Power Politics)中所指出的那樣:「恐懼越深,安全競爭就越是激烈,越是可能出現戰爭……當它(俄羅斯)認爲其根本利益受到威脅時,它不惜打一場殘酷的戰爭。」於是,俄烏戰爭不可避免地爆發了。

我們不要忘了:蘇聯解體,烏克蘭獨立之際,蘇聯給新生的烏克蘭留下了2500枚戰術核武器,1272枚洲際導彈核彈頭,170個核彈發射井,46枚SS-N-24和130枚SS-N-19型導彈,7000多門大炮,7150多輛裝甲車,6500多輛坦克,1500多架飛機,其中包括25架圖-95戰略轟炸機和19架圖-160戰略轟炸機。這樣的軍事力量即使擺在當今世界,也是屈指可數的軍事大國。但是,1994年烏克蘭爲了換取西方的經濟援助,儘快融入以美國爲首的資本主義世界體系中去,與俄羅斯、美國和英國簽署《布達佩斯備忘錄》,銷燬所有核武器,由四國提供覈保護與安全保障,徹底成爲無核國家。

從這次俄烏戰爭來看,烏克蘭的國家安全根本得不到相應保障,尤其當俄羅斯成爲安全威脅時。以美國爲首的西方國家一邊煽風點火,一邊隔岸觀火,試圖利用這次俄烏戰爭達到削弱俄羅斯國力,分裂歐洲的戰略目標,上演了一幕美國出錢、俄羅斯出力、烏克蘭出血的曠世悲劇,廣大烏克蘭人民流離失所、血流成河,烏克蘭國家山河破碎,社會經濟倒退好幾十年,現代化進程被徹底打斷;而美國軍工複合體賺的盆滿鉢滿,美國的石油、天然氣由此開闢了歐洲市場,資本從西歐大量回流至美國,原本具有離心傾向的歐盟又被拴在美國的戰車上,加強了歐洲對美國的依賴,進而提高和鞏固北約的凝聚力,維護和保證美國的全球霸權。總之,美國不費一兵一卒,攛掇烏克蘭當棋子,消耗俄羅斯的國家元氣,從這次俄烏戰爭中,獲利頗豐。

筆者認爲烏克蘭應該汲取自蘇聯解體、烏克蘭獨立以來的,一味倒向西方的經驗教訓,做美俄之間的橋樑,西方與東方的紐帶。烏克蘭應該親歐、友俄、尊美、閤中,只有如此才能擺脫大國競合的漩渦,防止淪爲西方的棋子,化干戈爲玉帛,緩解烏克蘭危機。

一、親歐:加入歐盟,不加入北約,矢志成爲永久中立國;摒棄一貫的冷戰思維,認爲投靠西方,就可以獲得國家安全;加入歐盟,不以犧牲對俄的友好關係爲代價,照顧俄的合理安全關切,徹底消除俄的安全擔憂;加強與歐盟在環保、能源、航天、衛生和經濟等領域的合作,充分利用歐盟相對寬鬆的對外技術交流和龐大的市場規模,促進資本、人員、商品和勞務等生產要素的自由流通,積極推動烏克蘭的經濟、政治、社會和財政體制改革,使之逐漸走上一條規範化、法治化和民主化的資本主義發展道路,深度參與歐洲一體化進程,在此過程中促進烏克蘭自身經濟的復興,逐漸融入歐洲文明。

二、友俄:在相互尊重、和平與友誼的基礎上,深化與俄羅斯的關係,持續充當俄石油、天然氣輸歐的橋樑,確保能源供應鏈的安全,加強與俄的戰略互信,建構一種羅伯特‧基歐漢(Robert O.Keohane)所謂的「複合相互依賴」關係,讓俄烏間關係的議程沒有明確或固定等級之分,這意味着「軍事安全並非始終是國家間關係的首要問題」,使俄不會輕易向烏動武,有利於維繫和保證俄烏之間長久的和平穩定,且各自都可從這種相互依賴關係中獲利,共同促成長期穩定的互惠合作關係。

三、尊美:與美國保持一定的經濟聯繫,軍事上保持一定距離,從國家安全上消除俄羅斯和獨聯體國家的戰略疑慮,防止它們誤認烏克蘭倒向美國,加入西方遏制俄羅斯的陣營,在俄羅斯和美國之間不選邊站,保持嚴格意義上的政治中立,拒絕充當美國圍堵俄羅斯的棋子;利用好美國的市場、資金和技術,爲自身經濟發展創造良好外部條件,使國家發展模式轉上創新軌道,切實提高人民生活的量與質。

四、閤中:加強與中國的合作,尤其在農業、人文、經貿、教育和科技等領域。作爲遠隔千山萬水的東亞國家,中國對烏克蘭沒有領土和主權上的野心,是理想的合作伙伴。2021年前9個月,中國已成爲烏克蘭農產品最大買家,烏克蘭持續不斷地向中國輸入植物油、油籽、穀物、肉類產品和食品工業殘渣等,獲取寶貴的外匯,中國業已成爲烏克蘭最大的農產品銷售市場。藉與中國的良好關係,烏克蘭可增加在大國地緣政治博弈中的迴旋空間,這對烏克蘭來說,是一個巨大的地緣政治利好。

韓非子說:「國小而不處卑,力少而不畏強,無禮而侮大鄰,貪愎而拙交者,可亡也。」烏克蘭摒棄等距外交,固執地在美俄之間選邊站,把自己變成美俄對峙的前哨,最後引火燒身,付出慘痛代價,足以讓其他國家和民族引以爲戒,其經驗教訓值得認真對待。

(作者爲浙江大學政治學助理教授)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