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無知之幕與民調加權(沈政男)

關於藍白該怎麼合,如果雙方都有無知之幕的概念,能夠拋棄原本的私心,就能設計出一個最公平合理,大家心服口服的方案。(本報資料照片)

假設現在有人提議,「有錢的人加稅一倍」,請問大家會怎麼投票?當然沒錢的人會贊成,有錢的人會反對,因爲已經知道這樣的方案對自己的影響。

無知之幕的意思便是:假設大家都喝了忘情水,忘了自己生在有錢還是沒錢的家庭,也忘了自己是有錢還是沒錢的人,請問這個方案會通過嗎?在無知之幕底下做出來的集體約定,才能符合公平正義的原則。

從這個概念來看藍白合就很清楚:爲什麼國民黨堅持加計政黨支持度?又爲什麼民衆黨堅持全民調要柯侯拆開與賴對比?因爲,他們都已看到了這類民調的可能結果,當然就會堅持對自己有利的方案,也就是沒有無知之幕籠罩他們。

因此,藍白合的政治價值應該是這樣:侯友宜與柯文哲都應該讓自己躲在無知之幕背後,假設自己不知道目前個人與政黨的支持度,當然也猜不到可能的民調結果,然後設想藍白合應該用什麼方案來決定誰正誰副,纔是符合公平正義的作法。不是嗎?

如果侯友宜不知道國民黨的政黨支持度遠高於民衆黨,他還會堅持加計政黨支持度嗎?如果柯文哲不知道柯侯配與侯柯配 vs. 賴蕭配的民調在誤差範圍內,他還會堅持柯侯拆開來對比賴嗎?

所以說,關於藍白該怎麼合,如果雙方都有無知之幕的概念,能夠拋棄原本的私心,就能設計出一個最公平合理,大家心服口服的方案,也就不會都快要交卷了,還不曉得題目該怎麼回答。

支持者或旁觀者討論這個議題,也應該有無知之幕的概念,才能把事情看得更透徹。問題是,有辦法嗎?

所以說,我還是直接告訴你答案:根據無知之幕的原則,藍白合誰正誰副應該採用全民調,比柯侯/侯柯 vs. 賴蕭,且市話七成+手機三成,或者純市話+唯手機族。這樣決定出來的組合不只符合公平正義,也絕對是勝算最高的組合。

這是政治哲學,接下來講政治數學。爲什麼應該採用市話七成+手機三成,或者純市話+唯手機族?因爲最能反映選民的母羣體結構,比較不會忽略或者偏愛某些族羣。

我看了相關電視政論節目,這兩天也看了好多網路報導,竟然好多民代、名嘴、網紅、政黨人士都沒有搞清楚民調的抽樣與加權,竟然說柯文哲自做的民調被動了加權的手腳,也說什麼去年黃珊珊手機民調高,結果開票未如預期,所以手機抽樣不準云云。

加權是這樣:原始抽樣如果抽到某一年齡族羣太多或太少,當然就不能反映真實選民支持度,這時候就要依人口比例調整,加加減減,這就是加權,而加權以後,民調纔會更準確。原始抽樣雖然侯友宜分數高,但那是因爲抽到年輕人太少,於是加權以後柯文哲的分數就追過去了。

市話抽樣與手機抽樣,都會產生偏誤,重點是你必須知道偏誤的由來,而不是看了幾次民調預測不準,就是那樣的抽樣方法不準。比如,你說市話抽樣比較準?2020總統選舉,美麗島電子報的封關民調預測蔡英文得票是韓國瑜的兩倍多,結果開出來是一倍半,反而TVBS的半市話半手機民調完全正確。

市話抽樣的問題是抽不到唯手機族,而手機抽樣的問題是抽到年輕人比例偏高。瞭解抽樣偏誤的來源,再就這次選舉的特性,評估市話與手機的可能偏誤,才符合科學原則,而這次選舉的特性便是:年輕人普遍支持柯文哲,老年族羣只有個位數,這是先前沒有的狀況,因此市話與手機都必須使用,否則誤差將會相當巨大。

事實上柯文哲在一對一之下領先賴清德,先前早已有人披露類似民調,不是嗎?這本來就是實情,絕非什麼加權導致偏誤。真正有道理的主張是:藍白合之下,選票上印的是柯侯或侯柯,因此該做的是柯侯/侯柯 vs. 賴蕭的民調;而目前媒體民調顯示,兩種組合的支持度差不多,也就是選民對誰正誰副並沒有太大偏好,意思就是隻要能合就好。

柯侯都退到無知之幕背後,才能做出智慧的決定。

(作者爲醫師)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