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通證券:美日製造業政策經驗和啓示
智通財經APP獲悉,海通證券發佈研報稱,創新是美國的戰略重點,08年以來製造業逐漸成爲美國創新政策支持的重點,18年後政策基調由發展轉向遏制和競爭。製造業政策在日本戰後經濟復興和趕超時期對日本經濟的高效運行和產業升級中起到了引領和規劃作用。從兩國經驗來看,發展中高端製造是當前內外環境的必然要求,在製造業高端化的同時應兼顧產業合理化。
美國:製造業政策重要性提升。製造業在美國產業政策中的地位不斷提升。40年代至60年代是製造業霸主時期,二戰後美國成爲全球製造業中心,1948年出口佔全球總出口比重高達22%。當時的產業政策重點加大對基礎技術與通用技術的支持力度,這些研究成果爲美國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70年代至21世紀初是製造業轉移期,隨着日德的崛起,全球製造業重心開始從美國向外遷移,1970-2008年美國出口份額從14%降至8%。這一時期的產業政策轉向技術創新和擴散,良好的創新環境推動了以信息技術爲代表的相關產業迅速發展。08年至18年是製造業復興時期,金融危機後美國政府開始重視實體經濟,推行製造業復興計劃。儘管政策支持下美國製造業全球價值鏈位置有所回升,但整體效果並不明顯。18年至今是製造業的新發展期,政策基調由發展轉向遏制和競爭,底層邏輯由效率優先轉向國家安全優先,並在前沿領域加強投資。
日本:製造業崛起離不開政策頂級設計。產業政策在日本經濟復興和產業升級中起到了引領和規劃作用。40-50年代中期是日本工業基礎準備期,通過“傾斜生產方式”和產業振興政策促進戰後經濟恢復。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是日本製造業快速發展期,實施“產業合理化政策”重點支持重化工業,使其出口額佔總出口額的比重從1960年的53%上升至1970年的94%。70年代初至80年代末是日本產業結構調整期,內外因素推動製造業政策轉向技術密集型升級,這一時期電子產業實現騰飛。90年代至2010年是產業再生期,泡沫經濟後日本實施“產業再生政策”,推動創新體系和企業經營業務調整,技術密集型產業佔製造業增加值的比重提升。2015年至今是日本競爭力重塑期,振興製造業成爲國家復興戰略的重要內容,產業政策更具選擇性並加大國家投入,自2014年以來製造業在價值鏈中的位置從低點回升至1.2的最高點。
美日製造業政策變遷啓示。我國發展中高端製造業是當前內外環境的必然要求。自2018年以來,全球政治經濟格局加速改變,新冠疫情衝擊加速了逆全球化趨勢。製造業作爲國民經濟的命脈,在國家供應鏈穩定和發展中的重要性愈發凸顯。我國正處在經濟結構轉型的關鍵時期,中高端製造位於產業鏈高附加值位置,是加快經濟新動能發展的關鍵。製造業增加值佔GDP比重接近30%,發展附加值更高的中高端製造將成爲我國產業升級的重要驅動力。與此同時,海通證券也需兼顧產業結構合理化,回顧美日產業政策,除了高端化,保持產業合理化也是內在邏輯。我國擁有完整的製造業體系和顯著的供應鏈優勢,製造業增加值規模持續攀升,2022年佔全球比重超過30%。進一步保持和發揮這一優勢,要求製造業在高端化的同時保持產業結構的合理性。傳統制造業與新興產業互爲促進,改造提升傳統制造業將進一步夯實中國製造業的基礎。
風險提示:製造業政策不及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