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看世界》做好應對民進黨長期執政的準備(朱志羣)

在美國看來,蔡英文是個穩健的領導人,沒有魯莽衝撞兩岸關係底線。雖然大陸對她不滿,特別是她所謂「兩岸互不隸屬」論調明顯在言辭上搞「兩國論」,但她沒有采取具體行動。 賴說將繼承蔡路線是爲了安撫美國,獲得美國支援。(示意圖/資料照/姚志平攝)

2024臺灣大選賴清德若獲勝,民進黨長期執政的格局將確定無疑。 如果賴真的獲勝,他會不會成爲「麻煩製造者」?兩岸之間會不會地動山搖?大陸將如何應對?

民進黨非常清楚大陸的底線。 雖不會改變作爲臺獨政黨的本性,但在施政時儘量不讓大陸抓到可以動武的把柄。民進黨不是鐵板一塊,而且也在調整策略和有關表述。現在民進黨高層包括蔡英文和賴清德都認爲民進黨沒有改變現狀,也不會搞臺獨,因爲臺灣已經獨立,稱號是中華民國臺灣等等。這些表述顯然漏洞百出,但至少表明,民進黨也有務實的一面,不會或不敢用行動去越過北京的紅線。賴清德已經表明他會繼續維持蔡英文路線,也就是說,他不會成爲陳水扁式的「麻煩製造者」。

在美國看來,蔡英文是個穩健的領導人,沒有魯莽衝撞兩岸關係底線。雖然大陸對她不滿,特別是她所謂「兩岸互不隸屬」論調明顯在言辭上搞「兩國論」,但她沒有采取具體行動。 賴說將繼承蔡路線是爲了安撫美國,獲得美國支援。

民進黨是個很難對付的對手。 其強大的國際文宣,包括利用烏克蘭戰爭和以巴衝突來凸顯「民主的臺灣」正受到「專制的中國」威脅,以及臺灣站在民主反抗專制最前沿需要民主國家支援等等,很技巧地將兩岸主權問題轉換成民主對抗專制,迎合美西方的政策和話語表述,得到美西方廣泛的支援。

都說希望在青年,那麼處理好兩岸關係就不光是兩岸政府或政黨之間的事情,年輕人對兩岸未來起到關鍵作用。問題是,經過二三十年「去中」 政策和教育的薰陶,臺灣的年輕人自然是「天然獨」,在政治光譜上偏綠或偏白。即使越來越多人討厭民進黨,也沒有轉而支持國民黨。國民黨被看成是外來的政黨,帶有「中國」兩字,有「原罪」,要在臺灣重新執政困難重重。國民黨難以擊敗民進黨,很大程度是因爲鮮少有年輕人的支援,這也是大陸對臺工作的短板。臺灣街頭隨便問個年輕人,你認爲自己是臺灣人還是中國人? 兩岸是不是同一個國家?答案肯定讓大陸大失所望。

面對臺灣的變化,美國和中國大陸都要做好民進黨長期執政的準備。 美國擔心的是民進黨鋌而走險,挑起戰端,所以它一邊繼續支持民進黨執政,一邊也會給民進黨領導人帶上緊箍咒。沒有美國的默許,臺灣領導人在極端的路線上不會走得太遠。同時,由於中美競爭,美國將毫無疑問繼續打臺灣牌對付中國。

指望美國協助兩岸統一是不現實的。 美國只是「不支援」臺獨,沒有明確「反對」臺獨,更沒有公開支援兩岸和平統一。這跟中方的期望相差甚遠。

中國大陸要在反臺獨的同時,做好與民進黨交往的準備。如果民進黨長期執政而且拒不承認「兩岸一中」,美國是不會給民進黨施壓的,反而是北京將陷入困境。如果不跟民進黨打交道就解決不了問題,而且越不接觸兩岸越將漸行漸遠。但在民進黨不承認「兩岸一中」的前提下就去談,北京似乎委曲求全,放棄基本原則,更會助長民進黨強硬派的氣焰。北京在堅持原則的同時要更加有彈性處理對臺事務。

對民進黨來說,在兵兇戰危甚至兵臨城下,和在某種默契或「新共識」之下與對岸交流這兩個選項之間,作出理性選擇應該不是很難。臺灣在野勢力和美國對「新共識」下的兩岸交流也會樂觀其成。 所以,如果民進黨繼續執政,當務之急是兩岸官方儘快以務實協商的態度達成雙方可以接受的新共識。

(作者爲美國巴克內爾大學政治與國際關係學系教授)

(本文來源《海外看世界》,授權中時新聞網刊登)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

兩岸和平統一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一部分。 雖然統一沒有明確的時程表,但實現偉大復興的目標是在21世紀中葉。 大陸最高領導人也說了,臺灣問題不能一代一代拖下去。 所以未來的二三十年成爲關鍵。 如何推動兩岸和平統一,避免戰爭? 中國人有高度的智慧和豐富的想像力,考驗兩岸中國人的歷史時刻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