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學子必備:身心健康守護指南
留學生作爲一個特殊的羣體,身處異國他鄉,面臨着語言、文化、學業、生活等多方面的挑戰。近年來,如何保持心理健康正受到越來越多留學家庭的關注,下面這些小Tips希望能給留學生和家長們帶來幫助。
關注身體健康,瞭解就醫渠道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作爲一名留學生,能夠提前瞭解當地的醫療體系和政策,在出現身體不適的情況下,實現快速有效的就醫是必備的生活技能。
1
非緊急情況就醫
在海外看病就醫基本上需要預留出充足的時間提前預約,所以留學生們應在平時就儲備好一些常用藥,並養成定期體檢的習慣。
在非緊急的情況下,在出現了感冒、發燒等日常小病症時,可以先嚐試購買對應的藥品自行解決。在英美等國家,專門的藥店(Pharmacy或Drugstore)隨處可見,甚至還會提供疫苗服務。此外,有些超市也設有小藥房,能買到不需要醫生開具證明的“非處方藥物(Non-prescription)”。
此外,同學們還可以就近選擇診所(Clinic)。診所一般規模較小,通常只有1-2位醫生和1-2位護士,主要工作是處理一些常見的非緊急性病症。像是在英國留學的同學可以去緊急門診(Walk-in Centre),這種診所無需預約和註冊直接就可以去看病。
2
緊急情況就醫
一般來說,醫院只接受急診(Emergency)的病人。當然,如若感到不適,又錯過了診所的就診時間,也可以選擇去醫院急診室就醫。
如果有需要,也可以撥打應急電話尋求救護車急救。英國的應急電話是“999”,加拿大和美國的應急電話是一樣的,都是“911”。在澳大利亞,如果病情緊急,你可以撥打“000”呼叫救護車服務。值得注意的是,由於澳大利亞匪警、火警、救護車、交通事故共用“000”這一個號碼,因此電話接通後,一定要說"Ambulance(救護車)"。
我們需要做的是,在平時保持良好的健康習慣,採取一定的疾病預防措施。與此同時,熟悉當地的醫療體系,能夠做到在緊急情況下尋求援助,與醫生進行有效溝通。
關注自身情緒,疏解心理問題
1
學校心理健康關懷
除了身體健康,國際生在留學過程中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狀態是至關重要的,大多數學校也會設立專門的心理諮詢部門。
例如,在英國,有一門課叫tutorial,學生和老師進行面談,每週一次,每次大約1小時左右。在這期間,學生既可以和老師敞開心扉聊聊上課碰到的問題,也可以聊日常生活、社交融入等問題,老師們也會給出有幫助的建議。
此外,在期末考試時期,學校也會舉辦一些活動來幫助學生緩解壓力,如校園市集等。學校還會開設一些體育類的社團,方便學生們參與,讓大家感受運動中團隊合作和競爭的魅力,同時結交朋友,消解壓力。
在學習和生活上遇到困難是成長的常態,誰都不例外。這也正是學校醫院、安保處、職業發展中心、留學生辦公室等機構存在的理由,這些機構都可以在你需要的時候提供專業的幫助。
2
家長應定期關注孩子的狀態
家長可以通過日常溝通去判斷孩子有沒有出現不同程度的反常情緒。如果發現,需要及時予以適度的心理疏導,換位思考,多理解和接納孩子的不良情緒,並嘗試幫助他們分析和解決所遇到的問題,教會他們如何應對困境。
同時,建議家長們也向孩子明確,學習的過程比學分更重要。學習是終身的、全方位的,而學分是階段性的、相對單一的評價標準,只代表孩子在一個階段所取得的局部成績。當然,這並不是說成績就不重要了,而是應該用一種更加長期的視角,正確看待學習成績上短期可能出現的起伏,絕不能一味追求成績以至於把孩子的身心壓垮。
以上內容大多是周成剛老師結合多年國際教育實踐,針對海外留學學子的身體和心理健康問題的一些思考,希望可以給學生和家長們帶來幫助。除此之外,周成剛老師在他的新書《100個答案:寫給中國家庭的國際教育行動指南》中還從國際教育的角度,給中國家長提供了不少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一些建議,無論是否有讓孩子接受國際教育的計劃,相信這些信息都會給你帶來有益的啓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