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0只蚊子 守護國人健康

蚊子長大必須「換家」,得靠人工吸取,非常仰賴經驗和技術。(疾管署提供)

埃及斑蚊是登革熱病媒。(疾管署提供)

疾管署4樓有着一處外人不知曉的「蚊子館」,早在二次世界大戰後就已經存在至今,目前共養了超過5種「家族」,共2500多隻蚊子的「病媒實驗室」,默默守護臺灣人的健康,每年爲我們杜絕登革熱、日本腦炎屈公病和茲卡病毒等各種可怕的傳染疾病養蚊」。

恆溫加溼 費心餵養

爲每年防疫傳染病所需,疾管署「檢驗疫苗研製中心病媒實驗室」共「養」了5種家族的蚊子,包含白線斑蚊、三斑家蚊熱帶家蚊、地下家蚊及白腹叢蚊,每種蚊子都各有300~400只左右,已經繁衍100多代子子孫孫

蚊子館不僅設有冷暖器機加溼器,隨時保持25度的恆溫和70%的溼度,就怕溫度沒控制好,造成大量死亡。餵食更是一門學問,疾管署實驗室品保及安全科科長鄧華真表示,因爲不可能直接餵食人血,因此還特地進口豬肝粉餵食幼蟲,等到稍大一點改吃酵母粉成蟲後則喝糖水

鄧華真說,基本上蚊子都「吃素」,直到雌蚊產卵時才需要含蛋白質血液,過去有活老鼠提供食物來源,如今則改由可加溫的豬血餵食器。

基因檢測 比對嫌犯

養蚊主要目的是提供「陰性」,也就是「身體健康」的對照組,每當外界有疑似病毒蚊媒的「嫌犯」現身各縣市時,透過陰性的蚊子基因比對,纔有辦法提供證據定罪」,確認罪犯「正身」後,就能提供防疫人員監測和正確的滅蚊策略

另外還有一個重大任務,就是要提供各種殺蟲劑研究,擔任對照組,作藥劑、殺蟲劑等測試,以避免因爲抗藥性導致殺蟲劑失效。此外,還有教育用途等。

防登革熱 徹底洗刷

鄧華真表示,透過養蚊才知道蚊子的習性,並利用不同習性來正確防蚊。例如傳染登革熱、屈公病的的白線斑紋,因爲卵「很耐旱」,即使曬乾後,還能存活1年,雖然對研究者來說「非常好養」,但也表示,民間滅蚊就要更仔細,光是倒掉積水容器,卻沒有徹底刷洗,黏在容器壁的卵等待下次雨天或是再次積水就能孵化,因此她也建議民衆,積水容器要徹底洗刷,才能避免「養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