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學校被霸凌,這位父親的做法讓無數人點贊 (推薦)

作者:主創團·筱恬

又見校園霸凌!

這一次,受害者是臺灣演員郝邵文的女兒。

最近,郝劭文的妻子林寧瑞發文稱,8歲的女兒在學校遭遇了霸凌,常做噩夢哭醒。

爲此,他們曾多次與學校溝通,希望校方能夠採取措施。但學校卻試圖淡化處理,以“二對一”甚至“多對一”的方式面談孩子,告訴她“這是一種朋友之間的遊戲”。

新聞曝光後,輿論一片譁然,有關部門也發佈情況通報稱,已對該事件開展進一步調查,將嚴格依法依規處置。

近年來,校園霸凌事件屢見不鮮,並且正存在低齡化趨勢。它就如同陰霾一般潛伏在每個孩子身邊,給成長蒙上了無限陰影。

去年九月,山西大同的小學生霸凌事件引爆熱搜。兩個年僅九歲的男孩,凌辱猥褻同班同寢室同學長達兩年之久,手段之殘忍,讓人觸目驚心!

這樣的例子儘管極端,但其實校園霸凌正無時無刻不在上演。不久前,在一次聚會時,好友便向我們分享了她孩子親身經歷的噩夢。

好友的女兒今年上小學三年級,在學期中旬的某天起,忽然持續向大人哭訴不想去上學。

起初,好友和家人並沒有放在心上,以爲不過是孩子貪玩不想學習的藉口。未曾想,有一天放學回家時,她發現女兒神情驚恐,頭髮和衣領裡竟全是黃沙!

在好友的追問下,女兒囁嚅着道出真相。原來,本學期班上轉來一個新的男同學,長得人高馬大,很快就有了一羣跟班。

不知爲何,這羣男生盯上了小女孩,天天都故意針對,不僅隨意拿她的文具,喊她是“肥豬”,還會把她堵在廁所門口嚇唬。

而這一次,他們更是肆無忌憚,在體育課時故意從沙坑裡抓起一把把黃沙,朝着小女孩身上潑灑。

對於這一切,可憐的孩子卻因爲被威脅、害怕報復而不敢告訴老師和家長,只能一個人獨自默默承受着,每天都過得心驚膽戰。

聽完女兒的講述,好友氣到渾身發抖。她做夢都沒想到,有一天校園霸凌真就落到了自己家頭上。一想到這段日子以來,自己最寶貝的女兒居然受了那麼多傷害和委屈,她就心如刀割。

好友這才明白,爲什麼此前活潑開朗的女兒已經很久沒有笑過了,總是一副心事重重的樣子,還變得特別膽小。原來,這一切都是事出有因!

對此,她那天紅着眼圈,激動地向我們發誓:

“我哪怕跟對方拼了這條命,也一定要爲我孩子討一個公道!”

事實上,校園霸凌並不罕見。華中師範大學教育治理現代化課題組近期的一項調查結果便顯示:

“在我國,中小學生校園欺凌的發生率爲32.4%,總體呈降低趨勢,但發生率仍舊偏高。”

換句話說,每3個孩子中就有1個曾經被同學惡劣對待過。比例之高,着實令人震驚!

至於霸凌的手段,除了打罵等肢體攻擊外,還包括了說閒話、排斥、謠言、辱罵、關係操控等隱蔽的非肢體方式。

無論哪一種,都註定是孩子成長中無法承受之痛!

前陣子,連續兩年摘得遼寧省文科狀元桂冠、從港大退學再上北大的女生劉丁寧在一次採訪時透露,自己在北大求學期間遇到了校園霸凌,被同學排擠和孤立。

在總結自己的大學生活時,她用了這樣一句話來形容:

“你去追求溫良恭儉讓,但是別人對你是坑蒙拐騙偷。”

儘管已經過去了很多年,但這段經歷依舊讓劉丁寧耿耿於懷,無法釋懷。

萬惡的校園霸凌,給孩子帶來的傷害註定是不可磨滅的。作爲家長,我們誰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遭受如此悲劇。

但,這樣的情況防不勝防。

事實上,霸凌是可以沒有理由的,有時僅僅就因爲對方“看你不爽”,便導致一個孩子成爲了被攻擊的對象。不過,縱觀那些受害者,通常還是會具備一些共同的特點:

1、跟別人“不一樣”

包括外表方面的短板,比如肥胖、個子矮小、臉上有傷疤、戴眼鏡等;

生理方面的缺陷,比如殘疾、發育遲緩等;

以及其他方面,比如成績特別差或者特別好、家庭條件困難等。

2、看上去“好欺負”

性格內向、膽小怯弱、總是沉默寡言、喜歡獨來獨往、動不動就哭鼻子、不自信……孩子的這些特點會讓別人覺得好欺負,從而被霸凌。

3、言行舉止“不討喜”

有些孩子情商低,缺乏社交能力,不會用合適的方法處理人際關係,總是有一些招人反感的言行舉止。他們由此更容易被排擠和孤立。

值得一提的是,家庭教育也是孩子是否會被霸凌的重要因素之一。

知乎上,曾有一位家長髮帖求助。

她的女兒在學校裡被舍友孤立和欺負,她卻總是跟女兒強調要從自己身上找原因,不要總把責任推給別人。

這導致女兒更加崩潰,親子關係也一落千丈。萬般無奈之下,這位家長只能上網尋求建議。

看完這個帖子,不禁無比心疼那個女孩。當自己被同學欺負時,最親近的父母卻“胳膊肘往外拐”,不替自己出頭,甚至連絲毫的安慰都沒有。這是多麼無助而難受的體驗!

事實上,孩子在外總被人欺負,那些霸凌者很大程度上就是我們親手“慣出來”的。

柿子永遠是軟的好捏。

許多時候,忍一忍並沒有風平浪靜,只會等來暴風驟雨;退一步並沒有海闊天空,只有不斷地得寸進尺;吃虧也並不是福,只會換來更多的傷害。

大人一次次的妥協忍讓、坐視不管、滿不在乎,都助長着霸凌者的囂張氣焰,等於是在把自己的孩子不斷推向黑暗的深淵!

想起自己當年讀中學時的一件事。

那時班上有個女生,看起來瘦小而文弱。坐在她後面的男生以爲她好欺負,便開始不斷騷擾她。

從拉頭髮踢椅子,到造謠她和別人談戀愛,短短几天時間,手段不斷升級。

有一天,那個男生還想繼續,結果女孩刷得一下站起身,直接掀翻了男生的桌子,還撂下狠話:“下次再敢這樣對我,我就把爸爸和哥哥叫過來收拾你!”

那股子潑辣的勁頭,直接把男生給嚇懵了。從此以後,相安無事。

面對霸凌,我們家長的態度至關重要。

我們既要教孩子善良,但更要讓這份善良配上鋒芒,帶上點“不好惹”的氣場。不主動生事,絕不意味着會怕事。

那麼,當孩子在外面被欺負、被針對、被惡意中傷了怎麼辦?有位網友的回答獲得了高贊。

他說,很簡單,我會告訴娃三句話:

第一句:“別忍着,痛痛快快反擊回去,不要怕把事情搞大。”

其實那些施暴者都是看人下菜、欺軟怕硬的貨色,所以自己狠一點,別人便會知道惹不起。當然了,萬一打架,要記得避開頭部等要害部位下手。

第二句:“要是實在鬥不過對方,別硬上,走爲上計,回頭馬上告訴家長。”

至於接下來是聯繫學校老師、打110報警、還是找媒體曝光,都可以,決定權在我們。要相信,現在社會對未成年人霸凌絕對是零容忍的。

第三句:“啥都別怕,出了事有爸媽給你頂着,你只管往前闖。”

這是最重要的一句話。父母永遠是孩子面對惡意時勇敢無畏的底氣。正是我們的每一次撐腰,最終會換來他的一生擡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