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氣傳到劉強東

文|《中國企業家》記者 李豔豔

編輯|李薇

頭圖攝影|鄧攀

寒氣之下,人人自危。千名高管降薪,提升基層待遇,減輕公司壓力。京東集團創始人、董事會主席劉強東給出了一家公司在寒冬裡的生存之策。

11月22日,劉強東發佈全員內部信稱,要對員工和高管待遇進行“一升一降”。其中,爲了提高基層員工福利待遇、儘量減輕公司壓力,自2023年1月1日起,京東集團部分高管的現金薪酬降低10%~20%不等。

一名京東集團內部人士向《中國企業家》透露:“上週五公司已經給高管們開會了,說了降薪這事。”不過,普通員工都是今天看到全員信才得知高管降薪的消息,並表示“很突然”,“不知道自己未來會不會降薪,但目前還沒波及到”。

不過,波及到降薪的高管對公司的舉措表示了理解和支持。“長期主義,挺好的。”京東一名高管向《中國企業家》透露。此外,對於高管現金薪酬降低10%~20%的“殺傷力”,這名高管表示:“我感覺還行。”

此前,京東集團已陷入連續四個季度的虧損中,直至2022財年第二季度扭虧爲盈。近期出爐的2022財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京東大幅扭轉了去年同期28億元的虧損,收穫了接近60億元的淨利潤。

一邊是提升基層員工福利待遇,團結一線隊伍,穩定基本面,一邊則是高管降薪,窮盡可能“降本增效”,向管理要利潤。第三季度財報電話會上,京東集團CEO徐雷表示,京東今年的利潤來源主要靠“降本”,比如更聚焦在內部管理,明後年更多依靠增效。

業績登高背後,京東也正面臨增長放緩這一更爲棘手的現實。今年第三季度,京東大幅削減營銷投入,用戶規模增速及收入增速也下滑至個位數。這在京東歷史上還不曾有過。

從進攻到防守,不確定的戰局中,京東開始強調聚焦,重新錨定自己的位置。

在京東這封內部信中,“高管降薪”格外引人關注。

劉強東透露,此次涉及降薪的高管,涵蓋京東集團副總監以上以及相對應的P/T序列以上全部高級管理人員,人數超過2000名。

“職位越高降得越多。”劉強東在內部信中稱,他希望高管們能夠理解和支持這一決定,並致歉稱:“如果兩年之內,京東業績重回高增長狀態,集團隨時可以恢復大家的現金報酬。”

不過,與此同時,京東對於基層員工福利待遇的提升舉措一併在信中刊出:自2023年1月1日起,逐步爲十幾萬德邦基層員工繳齊五險一金;集團拿出100億元,爲包括德邦在內的所有集團基層員工設立“住房保障基金”;劉強東本人再捐款1億元,集團以及各個BG/BU也會拿出一定比例的現金,大幅擴充“員工子女救助基金”的規模。

劉強東在信中說:“過去,德邦的做法雖然合規合法,而且繳納的五險一金比例遠遠超過其它同類公司,但依然有很多外包兄弟不能像自有員工一樣享受全額五險一金待遇。我們會按照一定條件,逐步把外包兄弟轉化爲德邦自己的員工!讓大家更有保障!”

今年7月底,京東集團通過京東物流完成了收購德邦控股超過50%的股權,德邦物流也因此正式併入京東體系。劉強東在郵件中表示,在成功合併德邦之後,京東體系的員工總數已經突破了54萬,相信未來京東可以爲國家和社會直接帶來超過100萬就業崗位。

在各大企業紛紛縮減人工成本、想盡辦法降本減負的當下,劉強東強調要提升基層員工待遇。他在信中解釋說,“我知道這會造成對德邦的短期財務壓力,但是我相信在實施‘精兵簡政、強化協同、激活員工、提升效率’的多種管理舉措後,德邦會迎來更好的財務表現。”

京東員工大多身處物流一線,其中近八成來自農村。目前,京東是同業內唯一一家與物流一線員工簽訂正式勞動合同並繳納“五險一金”的公司。據第三方數據測算,2022年前三個季度,京東爲一線員工的薪酬福利支出已超過330億元。

儘管劉強東內部郵件中給出的時間點爲“自2023年1月1日開始”,但是隨着收購德邦後的業務整合,京東物流財報中參與倉儲管理、分揀、揀配、打包、運輸、配送及客服等運營員工的員工薪酬福利開支已有明顯增長,今年第三季度該項成本項同比增長27.8%。

收購德邦爲京東物流補充了倉配資源及外部客戶資源。今年第三季度京東物流財報顯示,來自德邦的收入爲58.2億元,佔到總營收的16.2%;同期京東物流外部客戶收入達到248.7億元,佔總營收的69.5%。

並表外部物流平臺、砍掉社區團購業務,帶來了京東第三季度營收和利潤的雙增,尤其是物流板塊收入的增長,推動了京東整體利潤的改善。第三季度包括京東物流、達達快送以及德邦物流在內的物流板塊收入爲276億元,同比增速73%,遠超市場預期的227億元。

得益於京東物業資產的出售和社區團購業務的收縮,曾給京東帶來鉅額虧損的新業務也在逐漸改善。財報顯示,2022年第三季度,京東新業務收入近50億元,同比減少12.8%,經營利潤卻同比轉正至2.76億元,就在上一季度還是虧損20.32億元。

總體來看,今年第三季度,京東實現淨收入2435億元,同比增長11.4%,增速較上一季度的歷史最低點有所回升;歸屬於普通股股東的淨利潤爲60億元,去年同期爲淨虧損28億元,同比改善312.4%。一個明顯變化是,想盡辦法省錢,終於讓京東賺錢了。

面對宏觀環境的嚴峻挑戰,“降本增效”早已成爲互聯網大廠的共同趨向,京東也不例外。第三季度,在履約開支、營銷費用、研發開支等多項成本大頭上,京東幾乎“0增長”,由此,其經營利潤觸及87.3億元,創歷史新高。經營利潤率也實現同比提升,達到3.6%。

“未來整個組織還有太多的效率可以提升。”在第三季度京東財報電話會上徐雷說道。他提到,京東利潤增長的驅動因素,除了經營上的降本增效,還有品類結構的變化,“有的品類佔比越來越高,可能這個品類的毛利率也會越來越高,同時服務性收入也在提升。”

存量博弈的同時,京東還在尋求增量。

除去零售,京東正用服務業務謀求增長,試圖維持其在產業層面的影響力。“以供應鏈爲基礎的技術與服務企業”——過去一年多來,這一概念在京東深入人心,“新型實體企業”的定位,也讓京東在幾家互聯網大廠中格外顯眼。最近幾個季度,京東集團服務板塊的增長遠高於商品板塊。

自今年6月開始,京喜拼拼大面積撤店,原來在20多個省份展開業務,目前只剩下最後4個——北京、山東、河南、湖北,京東國際也進行了調整,包括但不限於旗下出海平臺JOYBUY關停。目前,京東社區團購業務的收縮已經漸入尾聲。

“社區團購大戰”各家慘淡收場後,互聯網如火如荼的年代也結束了。業績改善的同時,京東也不得不面對平臺增長放緩的壓力。劉強東漸漸隱退,增長難題交到徐雷手中。去年9月,徐雷擔任京東集團總裁;今年4月,他出任京東集團執行董事、首席執行官。

爲了解決增長問題,過去兩年,京東連續發起大手筆收購。

2021年,京東物流收購“零擔物流行業老二”跨越速運,當年就貢獻了113億元收入;今年京東物流又將“零擔老大”德邦股份收入囊中,一舉增加了300億元規模;今年夏天,京東還合併了達達,發力同城業務。

增長是懸在京東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但從京東當前選擇的戰略路線來看,動作明顯趨於防守。京東宣佈,未來將進一步聚焦以供應鏈爲基礎的主航道。

徐雷表示,今年最大的變化就是進行了戰略主航道的聚焦,“目前看來,我們當時的變化或者調整是非常及時的。”

與阿里和騰訊的同期核心收入微降不同,今年第三季度京東的經營收入同比增長11.4%。一定程度上,這得益於德邦物流的並表。但就核心零售業務來看,京東本季度表現差強人意,5.9%的同比增速雖好於全國社零大盤,但仍低於全國線上實物商品增速。

用戶增速的持續下滑,也在考驗京東的“護盤”能力。截至今年9月30日的過往12個月,京東年度活躍用戶數爲5.883億,同比增長僅爲6.5%,此前兩個季度,這一數字分別爲16.2%和9.2%。環比淨增750萬,增速則下降了近3個百分點。

外部環境變化中,關注經營質量、聚焦核心業務成爲今年京東的整體調整基調。京東將更多注意力放在了“用戶結構和質量”上,今年三季度零售業務的復購用戶以及Plus用戶規模增長更快,佔全部用戶的比例持續提升,進一步拉動了用戶的平均購物頻次和ARPU。

在徐雷看來,今年是疫情三年物流受影響最嚴重的一年。從9月份開始,全國17%的客戶地址受疫情影響無法送達,給履約和銷售帶來很大影響,今年“雙11”大促的訂單取消率也高於往年。但他相信,未來仍然向好,消費已有明確復甦跡象,只是速度問題。

“最壞的時刻已經過去。”徐雷說,“對於管理層來說,更重要的是堅持目前的戰略方向,並保持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