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壞老實說!《星鳴特攻 Concord》評測:堪玩但也僅止於此

遊戲角落合成 圖/《星鳴特攻》

由 Firewalk Studio 開發的索尼第一方 5 對 5 射擊遊戲《星鳴特攻》(Concord)於 8 月 24 日正式上線。本作在上市前就飽受爭議,而筆者也獲得一組 Steam 版序號,秉持着專業精神而花了整個週末評測,以下用最直接的感想告訴大家。

先說結論:遊戲體驗不錯,但缺乏誘因遊玩

就算再怎麼嚴格,《星鳴特攻》的遊戲性也是遠超過及格分:戰鬥節奏適中、16 只各具定位的角色可供選擇,音樂順耳、絕大部分介面的使用者體驗都很好,而且看得出官方想要長期製作的野心。

但也正是因爲本作沒有任何一處做到業界頂尖,亦無創新之處;再加上本作角色外型在發售前就引起爭議,種種因素下導致本作上市至今的 Steam 同時上線人數竟無法突破 700 人。

無論是想玩射擊手感更強,或是體驗更佳的 5v5 第一人稱射擊遊戲,當今市場上都已經有更優勢的選擇。相較之下,筆者只能嘆道《星鳴特攻》生錯時代。

如果你依舊好奇本作到底葫蘆裡賣什麼藥,歡迎繼續往下閱讀,體驗筆者這一趟星鳴之旅。

初次進入遊戲

首次打開遊戲要先用 PSN 帳號登入,登入後就會進入一段數分鐘的 CG 動畫,展現出五位角色的個性。《星鳴特攻》以充滿活力的原創科幻宇宙爲背景,玩家將扮演北極星小隊一員:由怪咖、狂徒、冒險家組成的僱傭兵隊伍。

玩家開場會見到的五位角色。

而開場動畫播完後,玩家會看到開發團隊給玩家的一則訊息。簡言之,開發團隊很有激情,希望大家體驗到本作的美好,希望在玩家的支持下不斷改進,努力爲玩家帶來最佳體驗云云。

開發人員希望大家玩得愉快。

接着進入主選單,筆者坦言,我當下有點被嚇到。或許是因爲《星鳴特攻》畫風較寫實,不然《鬥陣特攻》也有安娜這種阿嬤型角色,理論上筆者不太應該產生過多反應。

沒關係,總之先開始玩吧。

遊戲模式

《星鳴特攻》模式選擇介面。

本作可細分爲六種模式,但簡單來說可分成「亂鬥」、「佔領」、「對抗」三大類:「亂鬥」就是最常見的團體死鬥,「佔領」則是佔據特定地點以獲得分數。這兩個模式可以無限復活,因此比較不需考量戰術層面。

「對抗」則是類似《特戰英豪》、《CS2》的玩法,採 7 戰 4 勝回合制,玩家每回合都只有一條命,直到該回合結束後才能重新選角。相較起亂鬥和佔領,對抗是戰術性最高也更刺激的模式。也因此玩家必須把帳號升到 6 等才能玩(約莫玩 1.5~2 小時即可)。

官方甚至幫這六種模式區分「熱血沸騰度」。

筆者體驗過這三大類模式後,發現大多玩家都集中在前兩種模式:亂鬥、佔領的列隊時間約莫 30 秒至 2 分鐘不等,但對抗模式卻往往需要列隊 3 分鐘以上甚至更久。

選角、小隊加成、變體系統

《星鳴特攻》的戰鬥大致分成主武器、技能、大招、閃避四種要素,而每位角色會在特定方面獲得強化。例如有些角色有副武器,有些角色技能傷害特別痛,有些角色閃避時還帶有特殊能力等等。另外,本作許多角色都能二段跳,少數角色甚至能漂浮在空中。

乍看笨重,但她其實可以二段跳。

一共開放 16 位角色,可大致分成場控、先鋒、策士、守衛等定位,並且還有「小隊加成」以及「變體」兩個系統提供變化。

「小隊加成」是官方鼓勵玩家在一場遊戲中游玩不同定位的角色,例如先玩「先鋒」角色加速閃避冷卻,接着換玩「策士」角色提升換彈速度,但與此同時先前的「先鋒」加成依舊會保留。換言之,玩家只要在一場遊戲玩過六種定位的角色,就能獲得六種 Buff。

本作相當強調的「小隊加成」,小 Buff 疊的數量一多玩家也會變強。

小隊加成詳細解說頁面。

「變體」則是同樣的角色但能力配置稍有不同,以下以雷諾斯爲例:

各個角色的變體需透過解任務獲得,遊戲中每隔幾天就會換一位角色的變體讓大家獲取。

變體要透過解任務獲得。

順帶一提,《星鳴特攻》強調遊戲完全沒有內購系統,玩家只需要不斷解任務(且門檻不高)就能獲得各角色的外觀獎勵,可在主選單自由替自己的角色換裝(這些外觀並不影響能力)。

角色可自訂外觀。

角色可自訂外觀。

缺點老實說:堪玩,但不好看且稍難

以下筆者要探討幾個遊玩過程中所認爲的缺點。

1. 對新手不友善:強調射擊元素、補血機制過少

本作雖然角色定位可細分爲六種,但根據筆者體驗下來,射擊的傷害佔比大概佔 60~70%,也就是玩家難以單靠技能就擊殺對手。本作並沒有像是《鬥陣特攻》溫斯頓一樣,靠近對手、按住左鍵電人就能打傷害,不需要瞄準的簡單角色。

另外,《星鳴特攻》的補血手段極少,雖然地圖上散落着一定數量的補包,但是補血量並不多;部份角色雖然有補血技能,但回血非常緩慢,本作也不存在像《鬥陣特攻》慈悲一樣專職補血的角色。總之,如果你不擅長射擊遊戲,你的《星鳴特攻》遊戲體驗會相當坎坷。

2. 遊戲節奏有點微妙

《星鳴特攻》毫無疑問瞄準的對手是暴雪的《鬥陣特攻》,而爲了比較兩者差異,筆者假日還特地下載了《鬥陣特攻2》比較一番(筆者沒玩過鬥陣二代,上次玩一代是 2018 年了)。

結論是,《星鳴特攻》的戰鬥節奏有着細微的空窗期:雖然地圖不大,但是本作角色移動速度並不快,所以從復活點走到戰場時會有一段微妙的空窗期。坦白說如果單玩《星鳴特攻》還不會有感覺,但是一旦和《鬥陣特攻2》比較後,這股微妙感就會很明顯。

3. 沒有死亡重播

在《星鳴特攻》,你莫名其妙被敵人打死,也沒有死亡重播能看,除非你螢幕錄影並且事後看重播,否則你無法檢討自己。

正因如此,筆者建議所有玩家進入遊戲後,先進練習場用 20~30 分鐘把所有角色技能都摸過一遍再開始對戰,否則會死得不明不白。當然,如果你是「不看說明書型」的硬幹型玩家,筆者也完全沒有意見。

4. 列隊時間過長

《星鳴特攻》上市於 8 月 24 日,也就是週末。然而筆者的列隊時間卻從 2 秒到 7 分鐘不等,完全不像是一款剛上市的遊戲。

筆者查了 SteamCharts 才發現,原來本作雷聲大雨點小,Steam 同時在線人數竟然連 700 人都無法突破。一開始筆者還心想「說不定週日會更好吧?」,結果也沒有好轉。

PS5 版不知道數據,但 Steam 版同時上線人數連 700 人都無法突破。

列隊時間對於對戰遊戲是一大硬傷。列隊時長一久,玩家就會失去遊玩慾望,久而久之就會想要退坑。

按照目前的列隊時間來看,《星鳴特攻》實在很不樂觀。特別是官方號稱最刺激的「對抗」模式,筆者都要排 5 分鐘以上才能排到人,但考量到本作的同上人數,筆者甚至一度懷疑場上有玩家是 AI 而非真人。

5. 角色外型

筆者故意把這話題拉到最後講,爲的是告訴大家,本作尚有可取之處。

但遺憾的是,筆者個人審美觀實在不符合官方的預期,除了覺得絕大部分角色服裝配色詭異以外,遊玩過程中也對角色外型屢感不適。

《星鳴特攻》在社羣上的外號叫做「政確特攻」,無疑是因爲玩法與暴雪的《鬥陣特攻》相似,但角色外型非常強調政治正確、多元共融(DEI)。簡單來說,傳統意義上的美型角色在本作不超過五位(反而是某些角色戴面罩因此讓人有想像空間)。

還記得上面提到的,首次進遊戲會看到的開場動畫五人嗎?筆者認爲這五位已經是本作外型最正常且帶有特色的角色了。剩下的角色外型大部分都會讓筆者不禁思考:我玩遊戲是出錢、出力、花時間,爲何還要盯着一些外型不符合自身審美的角色呢?

這是筆者認爲本作最好看的角色。

結語:既生《鬥陣特攻》,何生《星鳴特攻》?

《星鳴特攻》遊戲性並不差,音樂順耳、介面佳、最佳化效能良好,絕對是一款可玩的遊戲。官方也極具野心,除了在遊戲裡埋下大量設定集,上市前也已宣告會至少營運三季,也就是到 2025 年春季,之後再做考量。

遊戲內講述設定的「星際指南」。

本作對於世界觀設定蠻認真的。

但是,官方在角色外型上也有他們想傳達的價值觀,而考慮到政治正確議題在遊戲界愈演愈烈──例如今年春季的韓國動作遊戲《劍星》就因爲女主角伊芙身材太好惹議──《星鳴特攻》踩在這風口浪尖上或許顯得不合時宜。

《劍星》女主角伊芙身材曾數度遭西方媒體抨擊。 圖/《劍星》

遊戲性方面,《星鳴特攻》屬於佳作,但無論是射擊手感、遊戲難度與節奏掌握皆未臻頂尖;更致命的是,市面上射擊手感更佳、節奏更好的遊戲都採免費商城制,玩家可以免費下載遊玩,喜歡的話再課金支持,不喜歡的話大不了刪掉。相較之下《星鳴特攻》入場就需要花新臺幣 1,190 元就更顯劣勢。

雖然說官方承諾會營運三季,但維護伺服器、開發內容都需成本,坦白說,筆者對於《星鳴特攻》的未來感到非常不樂觀。本作真的不差,但它的誘因太少。

筆者在此代替大家玩過,倘若你有錢有時間,又覺得這些角色很順眼的,那麼歡迎入手──現在只要加入《星鳴特攻》,你就是 PC 版世界排名百大玩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