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萊塢沒說的秘密

(示意圖/Shutter Stock)

約翰韋恩自導自演的美國史詩電影《邊城英烈傳》,描寫185名來自田納西的屯兵如何死守德克薩斯小城阿拉莫,在7000名墨西哥大軍圍攻下,彈盡援絕淪陷、壯烈犧牲。

由於領導者大衛‧克拉克是傳奇的西部英雄,配上四兄弟合唱團的金獎民謠《夏日綠葉》,呈現出美國人開疆闢土的艱苦卓絕,特別是在那最後一幕,炮兵上尉狄更森妻兒在斷壁殘垣死裡逃生,墨軍將領聖塔‧安那致敬放行,令人動容,原來,美國人的民主自由是國人奮不顧身捍衛而來。

等到美國唸書,修習美國在19世紀的領土拓展,由孤立主義到擴張主義,才發現事實與好萊塢電影的描述相反。墨西哥在1821年脫離西班牙獨立,北疆鞭長莫及,爲了遏止印第安人的騷動,鼓勵天主教徒前往開墾,沒有想到卻是引狼入室。一批美國新教徒聞風而至,蠶食鯨吞、製造爭端,而且食言而肥拒絕改宗,甚至伺機追求獨立、進而要求加入美國,宛如委婉的帝國主義。

美國最早由北美洲13塊殖民地於1776年宣佈獨立所建,也就是德拉瓦等13州,日後增設緬因等5州;國會在1789年確認西北領地,亦即中西部俄亥俄等6州。

接着在1803年透過路易斯安那購地,囊括日後的路易斯安那等15州大部分,又在1821年獲得西屬佛羅里達。在1845年美國納入德克薩斯共和國、引發美墨戰爭,強取加利福尼亞等8州土地。奧勒岡領地在1846年確立,即日後奧勒岡等5州,阿拉斯加在1867年自帝俄購買,夏威夷則於1898年吞噬。

美國自從開國揭櫫不干預主義,不用捲入歐洲大陸強權的競逐,加上老百姓對於國際事務冷漠,一時孤立主義高漲。然而,爲滿足既崇高又有幾分社會達爾文主義的傳教使命感,企盼透過基督文明散播民主的種子。此外,第二次工業革命帶來生產過剩的製造物,也必須透過海外市場來消化,同時又要尋覓原料,而海權則是確保航線及貿易協定的後盾。

美國積極展開領土的擴張,除了加緊大西部邊疆的開發,還恣意在太平洋及加勒比海大展身手,更介入拉丁美洲的政爭。美國在美西戰爭後迎頭趕上,順手牽羊波多黎各、菲律賓及關島等三塊殖民地,儼然晉身世界級的強權。表面上,美國鼓勵這些領地走向民主、賦予自治,實際上視之爲殖民地,認爲必須經過教化才能獨立,因此,不僅菲律賓的獨立運動慘遭打壓,連古巴的獨立也不過是名目上的而已,迄今不得翻身。

我在1990年代中期,美南臺灣同鄉會邀請前往聖安東尼奧的夏令營演講,人生唯一聽衆起立鼓掌激勵,一個年輕教授,無上光榮;會後,同鄉載我去參觀阿拉莫故地,這是美國人愛國主義的聖地,卻是愁上心頭。站在墨西哥人的立場來看,無疑美國帝國主義的烙印,奇恥大辱;然而,那些生下來就是美國人的墨西哥裔,應該是愛恨交織吧?

(作者爲東華大學民族事務暨發展學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