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評中國·作品選登:臨沂的“口袋”哲學

(原標題:好評中國·作品選登:臨沂的“口袋”哲學)

□任宇波

一個公園,被冠以口袋之名,大小可想而知。

到臨沂的街頭走走,這樣的口袋公園不少。進“口袋”逛逛,花卉、綠植、坐凳、景觀石、健身器材等,不一而足,構成精緻的街頭、小區一角。可謂麻雀雖小,五臟俱全。這樣的口袋公園,2022年臨沂共建成170個,今年計劃再建成240個。

“口袋”不大,好在貼身、近便。像柳青·勸學園、盛莊·拾光公園、銀雀·紅楓園這樣的口袋公園,出了小區,擡腳就到。對老百姓來講,公園不在大小,能給大家夥兒提供個自然、開放、舒適的休憩地,跳跳舞、散散步,帶來實實在在的鬆弛感,這就夠了。

但別看“口袋”小,要做的文章可不小。口袋公園的建設,臨沂有哪些門道?

建公園要有地,地從哪來?臨沂根據羣衆實際需求,把老城社區、小區周邊的拆違地、空閒地等充分利用起來,確定口袋公園的選址和方案設計。就這樣拆違建綠、拆舊建綠、見縫插綠,把公園建在了羣衆的家門口,也讓過去的城市“邊角料”成了金角銀邊。

建公園要花錢,這個錢出不出得起?相對來看,綜合公園投資較大,有時需要一兩個億,壓力比較大,但口袋公園不一樣,有的投資一兩百萬就能建成。富則富幹,窮則窮幹。臨沂綜合利用財政資金、專項債,同時創新引入社會資本,通過多種方式,保障了項目正常推進。

今天的城市,已告別大拆大建,進入精耕細作的階段。新城建設相對好辦,難就難在舊城改造。最近,關於這方面的監督報道不少。有的地方因爲選址難、拆遷難,公園建設一拖再拖,老城市民休閒遛彎沒個去處;有的乾脆把公園建到了新城區,公園是建了,離老百姓卻遠了,中看不中用;還有的甚至舉債搞建設,大手筆最後成了形象工程,看似有了面子,實則丟了裡子。

可見,城市要更新、要發展,如何做好小而精、小而美的文章,也是門學問。小中見大,細中見精,非得費番思量不可。從臨沂口袋公園建設看,從想辦到會辦,再到真正辦成,箇中的爲民理念是結實的,箇中的操作辦法是具體可行的,哪一步沒設想好,都可能落不了地。還是那句話,螺螄殼裡做道場,不在條件在作爲!

讓“口袋”裡見山水,“口袋”裡記鄉愁,“口袋”裡裝滿幸福,臨沂的“口袋”哲學,有爲民造福的理念,有正確政績觀的踐行,有城市更新的有效經驗,內容十分豐富,值得好好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