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百餘座漢墓遭破壞調查

標題開發商竟稱“考古跟遷墳一個樣”--河南百餘座漢墓遭破壞調查

新華社鄭州12月25日新媒體專電題:開發商竟稱“考古跟遷墳一個樣”--河南百餘座漢墓遭破壞調查

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大鵬

近日,河南省汝州市百餘座漢墓遭房地產開發破壞,引起社會關注。“新華視點”記者調查瞭解到,汝州市綜合性文化廣場項目是汝州市的重點工程,位於市中心黃金地段,在有關方面的縱容下,項目變成了房地產開發,施工方將具有重大文物價值的漢墓葬夷爲平地。

一邊制訂保護方案,一邊百餘漢墓頻遭破壞

據悉,2015年,汝州市決定在市中心黃金地段建設綜合性文化廣場。根據市四大班子聯席會議研究通過的《汝州市望嵩文化廣場建設方案》,該廣場包括公共文化廣場和商業廣場部分。今年4月25日,廣場開工建設。

5月底到6月初,在項目施工期間,經文物部門勘探和發掘,在規劃的文化廣場中心地帶,發現百餘座漢墓。由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牽頭的考古發掘工作9月30日結束。

但是,就在考古發掘期間,文物卻遭到嚴重破壞。汝州文化人士楊先生說:“8月25日夜,施工隊野蠻開工,造成其中13座漢墓被嚴重破壞。”

10月20日,河南省文物局重點建設項目文物管理辦公室、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汝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聯合出具文物保護工作完工報告

報告顯示,此墓爲漢代一處較大規模的墓地,爲研究該區域漢代墓葬形制、埋葬習俗提供了重要史料。三座、四座墓相連的墓葬形制,在全省乃至全國都極其少見。此外,出土的窗櫺形狀的鏤空空心磚雕,在以往漢墓發掘中極其罕見。報告結論稱,建議當地結合實際情況妥善處理考古發掘的文物保護工作。

然而,11月25日晚,墓葬再遭破壞。汝州文化人士周先生說:“百餘名有組織的人員現場值班的保安公司和文物局的人員、車輛、棚子、工具全部清除出工地圍牆,鎖上大門。”據瞭解,隨後5天,施工隊將考古發掘後的所有墓葬坑夷爲平地。

而就在同時,河南省古代建築研究院的專家正在設計漢墓羣就地保護方案。12月8日,記者在項目施工現場看到,工人、機械正在緊張施工,但已找不到漢墓羣的蹤跡。

項目開發商汝州綠洲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何松濤說:“這考古不就跟遷墳一個樣嘛,文物都發掘走了,我不就可以把墓坑給平了嘛?”開發商稱,考古發掘過程花費了很多時間項目部還爲政府墊付了考古費用,耽誤了施工進度

聽證會比文物保護完工報告提前10天,聽證人員不包括文物專家

爲什麼文物保護單位一直在努力,漢墓羣還是未能免遭破壞?

據記者瞭解,10月10日,望嵩文化廣場建設指揮部曾組織召開項目建設與漢墓保護聽證會。記者拿到的聽證會紀要顯示:會議認爲,要以文化廣場建設爲重點,兼顧漢墓保護,而漢墓空穴不宜現場保留。

此次聽證會有兩個疑點:一是舉行聽證會的時間。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完成的《汝州望嵩文化廣場項目文物保護工作完工報告》10月20日發佈,聽證會的時間比報告發布日提前了10天。

二是聽證會的參加人員。記者調查發現,參會人員除汝州市領導外,有縣以上離退休老幹部代表、部分市人大代表、市政協委員代表、市民代表及望嵩文化廣場建設指揮部辦公室、相關局委、街道、企業負責人,唯獨缺少相關文物專家。

“項目建設指揮部通知了文化局,至於爲什麼沒有相關文物保護專家與會,爲什麼呼籲文物保護的文化人士被擋在聽證會門外,這個事情我也不知道。”汝州市政府黨組成員、望嵩文化廣場建設指揮部常務副指揮長鄭旭銀說。

記者調查發現,文物保護單位的保護方案也在實際操作中被“忽略”。汝州市文物局局長安亞傑告訴記者,10月20日,河南省古代建築研究院設計出一個漢墓羣就地保護方案,但被否決了。

“第一次設計的陳列館建築面積2000平方米,佔據文化廣場的中心。領導認爲佔地面積太大,影響了文化廣場功能的發揮。”鄭旭銀透露了上述方案被否決的原因。

在第一個就地保護方案被否決後,汝州市決定將陳列館的面積縮小爲600平方米,僅保留10餘個墓穴,讓河南省古代建築研究院重新設計保護方案。

鄭旭銀說:“文物局用白色塑料繩圈了一個600平方米的區域,同意施工方在這以外的區域施工。”然而,白色塑料繩並沒能阻止施工方破壞的腳步。

“12月初得知墓葬再次被破壞,我去了工地,連大門都沒進去,報警後警察到了,也進不去。”汝州市文物局一位負責人說。

項目建設指揮部一位值班工作人員說:“望嵩文化廣場是市裡的重點工程,工期要求很緊。有上面領導拍板,施工隊纔敢挖墓葬坑的,文物局也左右不了,只負責把墓磚拉走。”

涉事單位僅被處以40萬元罰金

12月8日,記者在望嵩文化廣場工地旁的展示中心看到,幾位市民正在沙盤旁邊詢問商鋪和住宅價格。宣傳彩頁顯示,項目佔地共計80畝,其中名爲綠洲·印象城的商業和住宅項目就佔地30畝,建築面積包括“4萬平方米地下購物中心+3萬平方米商業中心+8萬平方米品質住宅+8000平方米老城超市”。

據《汝州市望嵩文化廣場建設方案》,望嵩文化廣場項目設計佈局爲:地面部分北部區域爲文化廣場,南部區域爲購物廣場;地下部分爲購物廣場和停車場,設計佈局中,並沒有“品質住宅”。

在項目建設指揮部,記者看到一個展板上寫滿了汝州市領導和各個局領導的名字,分別擔任不同職務,如汝州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張留華任項目建設指揮部第一指揮長,汝州市政府副市長範響立任項目建設指揮部指揮長。

12月11日,汝州市稱:項目建設指揮部已對施工方下達停工通知書。文物部門以“擅自遷移、拆除不可移動文物”爲由,對涉事單位處以“罰金40萬元”的行政處罰。公安部門和文物部門正進一步調查取證,如涉嫌違法,將盡快移交司法機關儘快處理。

12月19日,記者再次來到望嵩文化廣場建設工地,發現工地仍然一片繁忙。汝州市相關領導解釋稱:停工區域僅限定在將要建設漢墓發掘文物陳列館的小區域,並非讓整個工地停工。對涉事單位的處罰,也只針對當時負責土方挖掘施工的河南易瀾實業有限公司,並且40萬元的罰金,尚未到賬。

截至記者發稿時,汝州市公安局也沒拿出任何關於8月25日和11月25日漢墓遭到破壞的調查結果。

據瞭解,9月2日,汝州市印發了“文化建設三年行動”計劃,確定了“保護爲主、搶救第一”的文物保護方針,要求正確處理城市建設和文物保護的關係。

一位長期從事文物執法工作的專家告訴記者,按照文物保護法規定,故意或過失損壞國家保護的珍貴文物,要追究當事者的刑事責任。但在現實中很少有被追究刑責的,往往罰款了事。“基建施工中的文物破壞案例大都屬於法人違法,而要處罰一個單位則需當地政府組織相關部門開會研究通過。建設單位、施工單位打通關係,找到保護傘後,文物破壞處罰的提議最後往往就不了了之。”

(原標題:河南百餘座漢墓遭破壞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