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能非信仰 童子賢:是科學問題
和碩董事長童子賢。圖/本報資料照片
和碩董事長童子賢25日出席《2025國鼎論壇》能源永續論壇時再度強調能源政策的重要性。他表示,能源政策關乎國家安全、經濟發展與產業競爭力;若產業面對的是高成本、低效率的電力,那這國家經濟跟產業,甚至民生恐怕都不樂觀。而核能只是一項工具,應被視爲科學、理性問題,而非信仰,是若用現代技術、現代科學如果可以駕馭的話,願不願意面對的選擇之一。
另外,對於美國在臺協會處長谷立言日前表示,美國可爲臺灣提供包括核能在內的可靠能源,童子賢推測,谷立言的發言或許是爲讓美國再次偉大(MAGA)推銷,但現實是,臺灣必須先修法過關,才談得上擴張新的核能來源;而在擴張新的來源之前,更需要探討的是核二、核三廠的延役。
童子賢指出,國家能源的韌性牽涉到國家安全,國家能源效率跟成本牽涉到國家經濟發展,而國家能源選擇則是在在影響一個國家的前途。目前先進的文明國家,能源大部分佔該國家社會的最重大支出,如是醫療健保的2~3倍,或是國防經費的4~6倍之間等。若這個產業上面展現活力、競爭力和效率,那麼整個國家和產業就有競爭力;反之,若產業面對的是高成本、低效率的電力,那這國家的經濟跟產業,甚至民生恐怕都不樂觀。
童子賢強調,所以,這不是擁核或是反核的問題,核能只是能源其中一個選項,是一個科學問題,而非是信仰。核能只是一個工具,就跟洗衣機、耕耘機一樣,若是用現代技術、現代科學可以駕馭的話,願不願意面對的選擇之一,並不是一個神。若把核能當成神或魔鬼,沒有辦法做科學理性選擇的話,這是社會的悲哀。
關於谷立言日前指出美國可爲臺灣提供包括核能在內的可靠能源,童子賢猜測,這發言或許是爲了推銷MAGA,美國身爲能源大國有各種技術,但是更熱衷核能出口的應該是法國和韓國,所以說臺灣可以選擇法國、韓國和美國等很多國家,都是可能的核能技術來源。但是現實狀態是,臺灣必須先修法過關,才談得上擴張新的核能來源,且在擴張新的能源之前,更期待是,本來就在用的核二、核三,可以先認真探討這它們的延役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