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四的迷思

福隆

從立委、政客、學者、名嘴等公衆人士在媒體上的言行表述可知,他們的能源常識與觀念大都茫然失據欠缺不全。若任由他們瞎猜、主導或制訂能源政策國家一定要糟。本文將就他們常犯的一些謬誤迷思簡述於下。

迷思一:政府一再恐嚇人民缺電,但十多年來缺電預言從未成真。

解說一:政府的預測基於正常經濟發展與用電成長。不幸的是,過去十多年來臺灣的耗電產業持續出走,經濟成長低於預期,造成就業率與實質薪資下降等嚴重問題的主要原因之一。遭逢逆境,拼經濟之心不可無,在推動再生能源與節電措施努力有成的情況下,缺電雖未發生,政府仍應以經濟向上用電量增加做預測。因此,政府的缺電預測並非蓄意欺騙恐嚇。

迷思二:太陽提供永無休止的免費熱能。只要架起太陽能板電能即來,既不排碳也不生毒,是一切能源的首選。再者,近年來太陽能技術精進,成本下降,更應大力推廣

解說二:日照強弱有無立即影響太陽產能,故太陽能不能做爲穩定可靠的基載電力;太陽能的轉換、運輸、儲存、配電設備系統昂貴,故目前太陽能發電成本高出核能數倍;太陽能板怕颱風、水災、沙塵,其維修、替換、廢棄等成本均高;太陽能板佔地廣大,地主們無架設意願;製造太陽能設備時,所產生的高污染與毒性問題解決不了,大量廢蓄電池亦無法處理;太陽能板架設後還有觀瞻,生態,環保等顧慮;歐美太陽能產業迄今一片哀嚎。

除非太陽能電價已低於核能電價,否則即使太陽能技術日益精進亦不應大舉推廣,理由是:「技術日新月異的產品必定更新快速,一代比一代便宜又好。若最早一次大量買入,非但當上高價購買的冤大頭,並且當上處理大量淘汰舊品的大笨蛋。」

美國教科書對「富人對社會的貢獻」有如此讚許的描述:「創業者大都財力薄弱無法量產。其製品或許新奇特異,但單價甚高。這時,只有好奇炫富的富人們會以高價購買使用,從而爲創業者帶來收入,予其生機。」

當然,政府在能力所及下仍應協助、鼓勵、輔導國內再生能源產業,這與政府堅持識大體的能源政策並不衝突。

迷思三:如果十年前下決心加緊發展替代能源,提高能源效率,或許今天就沒有核能的爭議。

解說三:美國所有的電力公司都已耗費巨資研發替代性能源逾半世紀,迄今仍得核能與水力最爲廉價、高效、穩定、可靠的結論。因此,臺灣研究院所在十年之內便能突破極限,研發出可行的替代性能源而造福全球人類的機率甚微。

迷思四:能源就是能源,無好壞優劣之分。只要總電量足夠便不缺電。

解說四:核能產電可以開之即來關之即去,小大由之,全天候開工,不看天吃飯。黃昏時分,瞬間萬家燈火齊開,核能發電可以應付這種突然用電量爆增的挑戰再生性能源則無此穩健可靠的應付能力。

核能好比球隊中傑出的主將,他每場都得派上戰場;如果全派副將上場,則幾乎每場必敗。在價格上亦如此,每度電務必含低價的核能供電,否則電價會較高,增加人民的負擔,進而造成萬物齊漲民不聊生。此外,高電價亦使製作出來的產品難以在國際市場上競爭,形成惡性循環。

換言之,電價高時多做多賠,節省用電不能解決賠錢的本質。

迷思五:核災太可怕,又不能做到零風險,核能電廠都必須關掉。

解說五:居家、外出、坐車、上班都有風險;風險是生命的一部份。吃西餐時,被旁人用刀叉殺傷的風險不是零;有生之年,地球被大隕石擊中的風險也不是零。因此,瞭解風險的機率有助於有效規劃人生,從而改善生命的品質。

依機率推論,海嘯發生在覈四廠附近的機率低於萬分之一;若海嘯已經發生,襲中核四的機率也低於萬分之一;若海嘯已不幸襲中核四,會造成核災的機率亦不過萬分之一。總而言之,有生之年核四被海嘯摧毀成災的機率不逾兆分之一,而地球暖化的災難則現在已經發生。

迷思六:核安騙人的把戲。理論推測無用,因爲事實上核能先進國家,美國、蘇聯、日本,都已發生核災,臺灣遲早也會發生核災,不能倖免。

解說六:事實記錄顯示,全球核能後進國家並未發生失控核災,充分證明只要按照規定操作,核能非常安全。美、蘇、日三國發生核災都是不守規矩官僚獨斷的人爲因素所致。臺灣核能廠作業人員素質優秀,操作記錄精良,核安程度超越一般國際水準。

進一步說,核子航空母艦與核子潛艇均以核能爲動力,船上人員須終日與核能設備咫尺爲鄰。這些艦艇亦須隨時面對軍火襲擊、海面碰撞、海下觸礁、天候洋流等威脅或意外的挑戰。由此可證,核能發電是極爲安全成熟的技術與設備。

迷思七:馬政府下令核四「停工」而不是「停建」,一定又在搞名堂。

解說七:核四停工後,核四仍在臺電的資產賬上;若核四停建,違約賠償、法律纏訟、材料報廢等諸多問題立刻襲來,增加全民沉重負擔

不由分說,政敵的態度往往是「那裡會使執政者傷痛,便往那裡使勁」。雖然,爭取選票與執政應憑仗有利於全民利益的政策論述,但是,這顯然不是當前在野陣營能力所及,也不是他們的政治素養。因此,人民不可把政治性批判當作科學性論述考量。

迷思八:既已決定核四停工,何必再花錢安檢後封存?再者,不放入燃料棒怎能做安檢?可見政府又在騙人。

解說八:安全檢查分很多層次,包括原物料、半成品、組合系統、局部結構性能、模擬測試等。譬如高鐵、飛機、導彈或衛星,在啓動前都必須做周全長久的多層次安檢,核電廠亦然

封存核四前的安檢與封存高樓大廈前的安檢有類似之處:「把最後一塊磚瓦,一片玻璃,一扇大門等補齊,免得風灌雨漏雜草叢生;把安全系統裝上鎖定,免得盜賊侵入毀損國產。」這是屬於必要的小額投資,藉以確保未來有運用必要時,可節省三千億元資金以及十年以上的寶貴時間

若按原先計劃,核四運轉每天收入約一億元。如今被迫停工,於是封存起來以便讓未來有選擇的餘地,當屬經濟合理。再說,若核四就此停建剷平,那豈不是成全那些名嘴人等,讓他們的謬誤迷思得到毀屍滅跡的大好機運

●作者丘福隆,美國洛杉磯,生物科技業。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ET論壇歡迎更多參與,來稿請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