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中國 運載千秋】採擷工業“遺珠”,常州講述運河“鏗鏘往事”

(原標題:【何以中國 運載千秋】採擷工業“遺珠”,常州講述運河“鏗鏘往事”)

三吳之中,襟帶江湖。江南之眼,一望千年。穿城而過的大運河奠定了常州“三河四城”的基本格局,成就了常州“中吳要輔、八邑名都”的輝煌。6月26日,“何以中國·運載千秋”網絡主題宣傳活動來到常州大運河工業遺產展覽館,回眸那些鐫刻在鎦金歲月裡的往昔印記,找尋龍城大地上那一抹揮之不去的“工業鄉愁”。

大運河千年流淌,濯灌了沿岸百姓,更激盪起民族工商業的一朵朵浪花,留下了燦若星辰的工業遺產。千載讀書地,百年工商城,常州運河沿線是中國近代工商業的發祥地與分佈中心,也是江南以及長江下游地區近代民族工業向外擴展的重要通道。

結合運河的蜿蜒流動與工業的堅實硬朗,展覽館形似一艘在運河中揚帆前行的舟楫。“展館以全常州豐富的工業遺產爲核心要素,通過立體化、系統化、形象化的展陳手段,營造了集文脈傳承、類型多元、特色鮮明、包容開放於一體的大運河工業遺產文旅沉浸式體驗空間。”展覽館內,講解員將運河與常州的淵源緩緩道來,“運河常州段地跨新北區、天寧區、經開區等五大區,沿線工業遺產點共計38處。將這些點位在地圖上一一標註後,便形成了一隻巨大的‘運河之眼’,靜靜守望着運河的潮起潮落和沿線工業的發展變遷。”

280單缸柴油機、常柴牌柴油機、“復興號”動車組模型、紅梅牌照相機、東風牌手扶拖拉機……探尋常州的工業緣起、產業萌芽、雲程發軔,領略匠人的不朽風采,一段段生動鮮活的影像資料,有力見證了以往的斐然成就;一件件歷史悠久的老物件,無聲地訴說着那些鮮爲人知的奮鬥往事。大浪淘沙,如今,當時的部分企業已經退出了時代舞臺,但它們傳遞出的創新創業之精神卻依舊催人奮進。

“作爲文化遺產的一部分,工業遺產不僅承載了城市的輝煌歷史,也寄託了城市的理想和希望,保護工業遺產其實也是在保存社會資源和生活記憶。”常州市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研究院執行副院長汪瑞霞表示,通過走訪大運河沿線工廠、梳理歷史記憶要素,讓地方專家和工廠建設者、管理者也同步參與到展覽館的建設中去,爲展館的建設推進提供了堅實的支撐。“將運河文化、千年文脈與工業發展歷程有機融合,展覽館變成了新老企業的連接點、精神傳承的沃土,併兼具展示、教育、傳承等多種功能。”作爲中國首個以“大運河工業遺產”爲主題的展館,大運河意象之帶融通連接了整個空間,打破了常規靜態展館的樣式,寓意龍城工業發展延續的千年文脈。

舊與新,歷史文化與現代文明,歲月變遷,企業更名,大運河承載的激情與熱血仍在龍城大地上澎湃。因製造而興,由智造而名,悠悠運河邊,今日之常州將大運河工業遺產的“老記憶”變爲“新動能”,一面講好運河“鏗鏘往事”,一面續寫科技“智造”新的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