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春半島洋蔥種植面積減200多公頃 農會引進移植機、築畦機搶救

高雄農改場與恆春農會啓動洋蔥產業機械化計劃,從日本引進移植機、築畦機示範種植,盼藉此搶救洋蔥產業,突破產業瓶頸。(謝佳潾攝)

高雄農改場與恆春農會啓動洋蔥產業機械化計劃,從日本引進移植機、築畦機示範種植,盼藉此搶救洋蔥產業,突破產業瓶頸。(謝佳潾攝)

高雄農改場與恆春農會啓動洋蔥產業機械化計劃,從日本引進移植機、築畦機示範種植,盼藉此搶救洋蔥產業,突破產業瓶頸。(謝佳潾攝)

因人口老化、缺工、極端氣端等影響,恆春半島的洋蔥種植面積從600多公頃減至400多公頃,爲此,高雄農改場與恆春農會啓動洋蔥產業機械化計劃,從日本引進移植機、築畦機示範種植,盼藉此搶救洋蔥產業,突破產業瓶頸。

恆春鎮農會指出,4、5年前是洋蔥產業的全盛時期,恆春半島的種植面積高達600多公頃,恆春鎮也有200多公頃,但隨着人口老化、缺工、極端氣候等影響,洋蔥愈來愈難種,至今恆春半島的種植面積減至400多公頃,恆春鎮也僅剩180公頃。

眼見洋蔥種植面積逐年遞減,恆春鎮農會在多年前已計劃將洋蔥產業機械化,陸續推出切根機、收穫機、分裝機等機具,盼藉此解決人口老化、缺工等問題,但最缺人工的部分是播種,爲此,在高雄農改場的協助下,從日本引進移植機、築畦機,並示範種植2甲地。

恆春鎮農會表示,1臺移植機1天可以播種6分地,但若以人工計算,一天要種6分地需要12名工,由此可見,機械化種植確實可以紓緩缺工問題,加上機械化是用穴盤苗,是以培養土育苗的乾淨苗種,與人工種植的土播苗不同,可以減少帶菌率、提高成功率。

但農會不諱言,培育穴盤苗是很專業的技術,目前的穴盤苗雖然可以用,但好還可以更好,所以若能更精進的話,會提高農友的使用意願,此外,機械操作的訓練也還要再加強,加上機械式不適用破碎的土地,所以初步預估示範種植的成功率應該有7、8成。

「非常期待。」林姓農民說,近年人工漲了2、3成,目前1人1天工資達1600至1700元,重點是還找不到人,所幸移植機的效率看似不錯,很期待明年收成結果,至於築畦機1次可以劃4道畦,也很減省人力,若示範種植種出好成果,會有意願請農會代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