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利指數增強哪家強?

1、滬深300指數增強哪家強?

2、中證500指數增強哪家強?

3、上證50指增、創業板指增哪家強?

前幾天我們介紹了幾個主流寬基指增,今天我們聊聊今年最紅的紅利指增。

1、什麼是紅利策略?

紅利是指公司向股東分配的盈利部分。當一家公司獲得盈利時,可以選擇將部分利潤以紅利的形式返還給股東,返還可以現金或股票形式進行。

一般判斷紅利高低的量化指標主要由股息率表示,即每股分紅除以價格:

股息率

前兩天我們轉載了懶人養基老師的文章《誰是最好的紅利策略?》,文章對紅利策略有非常好的概括:

紅利策略本身就是好公司+好價格策略,是一種長期有效的“聰明策略”,它所選的股票有以下特點:一是高分紅,代表着較強的贏利能力;二是股息率選股意味着估值較低,如果股價漲幅過大股息率降低就會被剔除成分股。

數據來源:Wind,數據截至2023年7月31日

近些年市場對於紅利策略逐漸認可,自2016年以來穩步上漲。截至2023年7月31日,我國有52個紅利相關指數,81只紅利指數型股票基金,總規模達到555.82億元,佔市場全部指數相關基金規模的1.89%。

結合規模與過往業績表現判斷,目前8類紅利指數較爲突出:中證紅利、滬深300紅利、上證紅利、深證紅利、中證央企紅利、中證國企紅利、中證紅利低波動以及滬深300紅利低波動。

2、中紅利指數增強

目前市場中紅利指數增強產品比較稀缺,只有富國中證紅利指數增強、西部利得國企紅利指數增強和方正富邦消費紅利指數增強(LOF)。

富國中證紅利指數增強成立於2008年11月20日,截至9月28日產品累計收益384.62%,跑贏基準220%,跑贏滬深300指數300%,年化收益率11.20%,跑贏基準4.32%,跑贏滬深300指數6.75%。

包括普通指數基金在內,市場上名字帶有中證紅利的指數產品共29只,僅結合近3年業績來看招商中證紅利ETF也是不錯的選擇。

招商中證紅利ETF成立於2019年11月28日,在成立以來的3個自然年度跑在同類產品前列,截至目前累計收益率爲74.32%,年化收益率15.59%,考慮到2021年、2022年以及今年糟糕的市場環境,這樣的表現非常不俗。

另外,中證紅利低波動近3年表現也要明顯優於中證紅利,其中創金合信中證紅利低波動指數、景順長城中證紅利低波動100ETF、華泰柏瑞中證紅利低波ETF和天弘中證紅利低波動100最爲優秀。

中證紅利低波指數是先選出75只股息率最高的股票,利用波動性對篩選出來的高分紅公司進行排序,選取波動性低的50只個股作爲成分股。

董樑:攻守兼備,紅利低波的穩健收益之路

考慮到近3年的市場環境,彈性較低的中證紅利低波動表現優於中證紅利並不意外,而拉長週期看中證紅利的表現其實要略微優於中證紅利低波動。

3、國企紅利指數增強

市場上追蹤中證國有企業紅利指數的產品並不多,西部利得國企紅利指數增強跟蹤是比較有代表性的一隻產品。

資料顯示,中證國有企業紅利指數從滬深市場國有企業中選取現金股息率高、分紅比較穩定且有一定規模及流動性的100只上市公司證券作爲指數樣本,反映國有企業中高股息率證券的整體表現。

西部利得國企紅利指數增強成立於2018年7月11日,截至9月28日,西部利得國企紅利指數增強成立以來累計實現收益率102.34%,年化收益率14.46%。

值得一提的是,產品成立以來的4個完整自然年度全部實現正收益,其中2021年實現正收益17.39%,2022年實現正收益6.77%。

市場上還有兩隻類似的產品,分別是鵬揚中證國企紅利ETF和國泰香港國企ETF,兩隻產品都是今年8月份剛剛成立。

其中鵬揚中證國企紅利ETF成立於2023年8月25日,成立以來不僅小幅虧損,而短短一個月就跑輸了業績基準1.7%左右,這個幅度不算小,後期還需要觀察。

4、方正富邦消費紅利指數增強(LOF)

由於近3年消費股表現實在拉胯,方正富邦消費紅利指數增強(LOF)並未實現正收益。

不過對比同類產品,全市場名字帶有消費的指數產品共有87只,方正富邦消費紅利指數增強(LOF)近3年業績以0.05%排在第2位,實屬不易。

另外,全市場名字帶有消費的偏股混合型基金、普通股票型基金以及指數基金共有296只,方正富邦消費紅利指數增強(LOF)近3年業績可以排在第17位。

從自然年度來看,方正富邦消費紅利指數增強(LOF)近3個完整自然年度分別實現收益41.44%、10.75%和-9.22%,均排在同類前列,算是經受住了熊市的考驗,未來牛市能不能帶來超額收益值得關注。

我們經常跟大家強調兩個觀點:

其一、只有可複製的策略,纔有可複製的利潤。

其二、要想通過基金獲利,就得知道行情好的時候基金經理在賺什麼錢,行情不好的時候在虧什麼錢。

不過對於普通投資者而言,要辨別主動基金經理的投資策略有不小的專業門檻,這也是很多人投資基金虧錢、持有基金痛苦的原因之一。

從某種程度上說,一些策略型的指數產品可以規避這些問題。

比如說策略型的指數產品單從名字就能知道它到底是什麼策略,並且它的策略不會漂移。

當然盈虧同源,策略型的指數產品缺點也同樣突出,由於底層資產過於聚焦於某一種類型,在A股這樣風格不斷漂移的市場,偶爾幾年會表現低迷。

就比如今年被神話的紅利策略,其實在2019年和2020年,也就是萬物皆利好茅臺的時代,它的表現就平庸很多。

對於這樣的弊端,投資者可以用兩種方式規避:

第一種是以組合的形式進行投資,以不同風格的產品搭建組合應對市場變化,達到東邊不亮西邊亮的效果。

第二種是嘗試擁有一定的投資能力,在合適的時間入場,合適的時間出場,實現收益最大化。

牛市末尾最好的選擇是中證紅利或紅利低波動,用它扛過震盪市和熊市,投資體驗一定會很好。

熊市末尾爲即將到來的牛市佈局,應該選擇最有彈性的,紅利質量、信息紅利應該成爲重點關注的方向。

消費紅利回報最爲穩定,能夠穿越牛熊,可以作爲配置底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