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宮甄嬛傳》之27/觀察純元、皇后、端妃、華妃之恐怖平衡
文/Rosy
十七是個好數字,廿七也算是個值得紀念的數字,爲此就先挪了這個主題開篇。
由於《後宮甄嬛傳》裡面的女主角在廿七歲之後掌控六宮,按照個人的估算及雍正皇帝執政十三年來觀察,入宮時甄嬛十七歲,那麼經過大約十多年的時光,後來成爲「聖母皇太后」的甄嬛應該卅歲了,因此這幾篇都將討論重點的「婆媳問題」。
根據網友的提問與個人所知,還有電視劇裡面的描述,下表主要列出與太后有交集的媳婦,正如〈《後宮甄嬛傳》觀後感(二)後宮中皇帝的廿五個女人們:舊社會一夫多妻、滿漢矛盾與封建王權的惡果!〉的表列,後期妃嬪或幽靈妃嬪出場不多,爲此其餘龍套就不特別列出,且多數女子並未有機會與太后有相當的交手、摩擦、會晤等鏡頭,故而省略。
換言之,下表列出之人都是劇中要角,而且和太后關係較爲密切,提供給網友們初步對照參酌。
說起太后這個女人,我曾經在〈《後宮甄嬛傳》觀後感(七)皇后一黨:最壞的皇后、最蠢的齊妃、最小心眼的瓜爾佳‧文鳶、最厲害的太后〉用標題給她下了定論:本劇「最厲害」的人物。
個人認爲要明瞭一個人物的內心世界並不容易,與其用沒有意義的猜想或臆測來書寫,不如對照相關圖片並運用邏輯思考下定論。
在電視劇裡面,錯別字、常識性錯誤、稱謂混亂、人物塑造等等有什麼謬誤的地方,大致上都不會很嚴重,而編劇與歷史有所扞格,則可能要看「戲說」的角度,畢竟在戲劇的世界中,考驗的是創作者能否領會歷史文化和文學藝術之美的內涵,在這些方面而言,個人覺得此劇之所以吸引我,很大程度在於人性的剖析。
或許在諸多女角之中,看似太后這位配角出場不多,然而劇中人物跟這位老太太的牽扯之深,要掌控後宮來操縱前朝這麼大的行當,將這些重臣或王公貴族的家眷族女玩弄於鼓掌間,太后簡直具有最爲了不起的心思和手段。
要說到太后對付那些媳婦的出發點,無非就是爲了皇帝那張龍椅。
慈母之守護兒女,雍正帝的歷史被淡化了,於是電視劇《後宮甄嬛傳》少了「九龍奪嫡」的多名要角,如八爺黨和十四爺,更可惜的是沒了拚命十三郎,更凸顯出天子的孤家寡人生活,以及後宮妃嬪之間的鬥爭。
這次寫的主題是「婆媳」,那麼太后這位婆婆之所以厲害無匹,很大的成份在於她所身處的地位。
縱然皇后統攝六宮、華妃(年世蘭)有協理後宮之權,後來敬嬪(馮若昭)、沈眉莊(當時品秩僅爲「貴人」且封號爲「惠」來「學習六宮事務」)分別受到提拔,直到女主角甄嬛以「熹貴妃」之尊真正掌控後宮之前,太后可以說是低調地大權在握。
換言之,太后爲了幫助皇上穩住大清江山,至尊在前朝理政,後宮則由太后與皇后成爲同盟,那麼太后要拉攏表姪女的皇后(烏拉那拉‧宜修)也是必然的了。
然而,倘若回顧我在前面三篇討論純元皇后(烏拉那拉‧柔則)的內容中,個人從邏輯推論和臺詞對話裡面瞧出一些端倪,僅寫了「按照電視劇的改編,編劇側重了一個陰謀論,那就是儘量拉攏外戚大臣,除了迎娶重要的嫡女(烏拉那拉‧柔則)來建立姻親關係,更是太后(烏雅‧成璧)所設計的手段了」這個結論而沒有詳細解說,在此就爲網友釋疑。
我曾無數次思考純元皇后(烏拉那拉‧柔則)如何能夠接近那時還在潛邸的雍王爺,爲什麼如我在〈《後宮甄嬛傳》觀後感(廿一)看「純元皇后」這個貌似完美的「夢幻偶像」有多狡猾(上)故衣和吉服〉這個系列三篇文章的討論,純元皇后這位媳婦從生到死,全都與太后有關。
一言以蔽之:純元皇后之死,或者後宮有這麼多謀殺事件,就算不是本人下手,推波助瀾的全都是太后。
太后是個怎樣的人?
她天天規勸皇帝要留意手下和嬪妃,要兒子對後宮的女人「寵」而不「愛」,留意而不動心或動情。
個人認爲太后對這些媳婦們所採取的手段,簡而言之就是四個字:恐怖平衡。
爲什麼我要這麼說呢?
請回憶一下〈《後宮甄嬛傳》觀後感(廿一)看「純元皇后」這個貌似完美的「夢幻偶像」有多狡猾(上)故衣和吉服〉,烏雅氏是烏拉那拉一族的表親,那麼純元皇后(烏拉那拉‧柔則)是怎麼弄到那身等同於妃位的吉服?太后又是出於怎樣的心態讓自己的表姪女穿上的?
前提是已經有了當時爲側福晉的皇后(烏拉那拉‧宜修)在自己兒子身邊,這個當時的媳婦(烏拉那拉‧宜修)已經懷有身孕,明明是自己兒子信賴的小妾,還可能生下雍王爺的長子,爲什麼要讓她的姊姊(烏拉那拉‧柔則)去當第三者來分「寵」?
再思考一下:就算是滿人貴族,想要弄到後宮妃子的服飾又怎麼有可能呢?肯定要讓擁有這層身份的親人來提供。
前文說過,按照個人判斷與電視劇的前因後果,純元皇后故衣事件來自於太后的授意。
爲何我會這麼說?
首先,烏拉那拉氏那時兩姊妹,姊姊雲英未嫁,妹妹入了雍王府還懷了孕,這樣一個側福晉弄不到後宮的妃嬪吉服,身爲「庶女」的側福晉僅僅是雍王爺的小妾,也沒資格或手段能弄到這樣高於自己身份的衣裳。
當時誰能弄到後宮妃嬪的禮服?
烏拉那拉氏的姊姊或其家族,這個「德妃」的表親怎麼膽敢犯不敬之罪來製作僭越親族妃嬪的吉服?
原着小說的大夫人(朱柔則的母親,正室)又怎麼有這樣的想法,特地讓嫡女去搶庶女的老公?
第三者是不光采的,倘若僅僅是報復小妾及其女兒也說不過去,最有辦法且能夠弄到衣裳,或者設計與烏拉那拉一族合謀帝位的,也就是電視劇中當年爲「德妃」的烏雅‧成璧了。
表姑媽爲何要弄一套那樣高規格的華麗服裝給表姪女?意圖讓表姪女勾搭自己兒子,又有何盤算?
說來很簡單,一昰暗示雍王爺,這個女人就是自家兒子未來的「妃」,再者表示烏拉那拉‧柔則的身分尊貴,只要能把這美女弄上手來結成無堅不摧的姻親,給這女人「封妃」的日子指日可待。
當年的太后設計了一切,除了是希望兒子去爭龍椅,更是把「九王奪嫡」的關鍵家族給點了出來,加上原本就拉攏的隆科多是九門提督,所以大事可成。
也就是說,姊姊(烏拉那拉‧柔則)去跟妹妹(烏拉那拉‧宜修)搶男人,出自於太后(當時的「德妃」)所授意,一是要控制兩個表姪女,讓她們內鬥來防範專「寵」,再者這對姊妹花都那般聰明,最有可能的情況是除了希望拉攏烏拉那拉一族以獲得爭儲的勢力而把表姪女的嫡女(烏拉那拉‧柔則)推給自己的兒子之外,也是爲了要留個後着,以免當時的側福晉(烏拉那拉‧宜修)不聽號令,所以扶持敵人的敵人來達到女人之間的恐怖平衡。
只要回顧電視劇第一集的臺詞,太后強調那句「平分春色總勝於一枝獨秀」的意義,就會發現許多隱藏於劇本里面的秘密。
什麼是恐怖平衡?
太后這樣厲害的女子,雖說我在〈《後宮甄嬛傳》觀後感(七)皇后一黨:最壞的皇后、最蠢的齊妃、最小心眼的瓜爾佳‧文鳶、最厲害的太后 〉將太后與皇后兩人歸類爲同一派,但是仔細思考劇情,真正最防範皇后(烏拉那拉‧宜修)的,也就是太后(烏雅‧成璧)了。
爲什麼太后多次要在皇帝面前稱讚年世蘭?
個人認爲這也是個可以思考的問題,太后多方防範皇后,其實也防堵着華妃,不讓後宮的女子太過於專「寵」。
更重要的原因,大概觀衆都看得出來,年氏有個軍事方面頗有功勳與能耐的大哥年羹堯,皇上忌憚這個手下,同時還得「寵」他的妹妹,也算是藉着寵幸年世蘭來安撫年大將軍。
那麼,太后又是如何看待華妃這個媳婦的呢?
美貌跋扈,或者聰明機靈,比起從未稱讚過的陰沉皇后(烏拉那拉‧宜修),可以說,太后還覺得這樣的對手更容易應付,年世蘭不滿於新人受寵,太后就送了一支鳳凰金簪簡單打發了去。
電視劇裡面這幾幕特別有意思,在沈眉莊、甄嬛接連受寵之後,喜歡明豔服飾的年世蘭忽然換了一身暗淡的紫灰色旗服(可對照她平日穿着的服飾,如上圖)、帶着禮物跑去找太后告狀,順便送了一襲黑狐皮做的大氅,太后似乎欣然受之。
對於年世蘭這樣虛僞討好的媳婦,太后接着跟自己身邊的老宮女產生了如下的簡短對話。
太后又是如何看待甄嬛(剛承「寵」的「莞貴人」)呢?
這時可以參考我所做的最上面那份表列,太后爲了摸清甄嬛的性格,特地在一次請安之後,要甄嬛常常幫她抄錄佛經(如下圖)。
上回沒有特別講,主要是人懶,但這裡還是要強調:電視劇有許多細節方面,可以說是道具人員的問題,好比下圖的《法華經》,最後一段抄了兩遍,而且還使用了頗爲忌諱的「玄」字。
我曾經在〈《後宮甄嬛傳》觀後感(一)雍正一朝的歷史設定和小說差異〉及多篇文章裡面說了,小說套用歷史改編爲電視劇很容易產生硬傷。
以雍正皇帝來說,他爹康熙的名諱是「玄」燁,這兩個字在大行皇帝之後就產生了兩個效果:一是紫禁城的北邊「玄武門」從此被避諱而改成「神武門」(下圖的臺詞那就是「大不敬」囉),至於民間各類圖書裡面所有相關的字,比較多且麻煩的「玄」字也多數改爲「元」字,譬如《千字文》第一句「天地玄黃」被改成了「天地元黃」,或者當時姓「玄」的人不少變更爲「元」姓,也就是這個原因。
是故,爲了避諱皇帝之名,或者清朝雍正年間文字獄有那麼「維民所止」(雍正兩字掐頭去了,犯了皇帝忌諱)一句的荒謬案件,就算這四個字出自於《詩經》及《大學》這些超過最少兩千年的古老文字,在那樣的年代,就是可大可小的問題所在。
因此幾段情節有待釐清,好比甄嬛爲太后手抄佛經的時候,或者年世蘭給甄嬛罰跪罰到流產之後聽見皇帝的車駕趕回,都必須修正清聖祖康熙的名諱。
回到主題。
反思年世蘭這樣的女子,背後是勢力龐大、軍政方面盤根錯節的年家及其集團,皇上想要拔除已是不易,爲什麼劇情很重要的一段,說年世蘭早在成爲雍王爺小妾之一的時候,當時的「德妃」(後來的太后烏雅‧成璧)就已經弄出「歡宜香」來讓雍王爺賜給年世蘭,難道太后可以預知未來麼?
非也。
按照個人對於太后的認識,她是一個工於心計的女人,謀畫手段可以說大致上算無遺策,特別是針對自己的媳婦們而言。
例如我在此文所說,太后縱然屬於皇后一黨,實際上背後仍防範這位媳婦,而把純元皇后(烏拉那拉‧柔則)扯入雍王爺的情史之中。
那麼,爲了計劃爭奪龍椅,當時的「德妃」(後來的太后烏雅‧成璧)看穿年羹堯未來的發展性,在純元(烏拉那拉‧柔則)死後,讓自由戀愛而嫁給雍王爺的小妾年世蘭受制,也算是一着棋。
就像我曾經在〈《後宮甄嬛傳》觀後感(八)皇后一黨:最可悲的安陵容,後宮趨炎附勢的女人,還有劇情幾點不合理與不符史實之處 〉等多篇文章所解析的,滿人對於漢人的防範,這是清朝初年無法達到「滿漢一家」的基本問題,所以在電視劇裡面入宮給封號或位份的時候,滿軍旗如富察氏可以一入宮就成爲貴人,而除了沈眉莊以外的漢軍旗秀女,如甄嬛或方淳意等人,都得從常在這種品秩往上爬,更別提安陵容那樣出身更低的縣丞之女了。
一位滿族親王(雍親王)娶一個漢人女子爲妾,大概不算什麼,可是這樣一個女子的兄長本來是包衣奴才,去了漢軍(綠營軍)就能直接擔任參軍,一路晉升到杭州將軍,可以說年羹堯非常受到重用。
改編爲電視劇之後,年羹堯的妹妹年世蘭是那樣年輕漂亮且聰明,一對兄妹性格如此跋扈,那麼當時的「德妃」(後來的太后烏雅‧成璧)要遏止年世蘭懷孕的可能性,考量雍王爺身邊僅有一個側福晉(烏拉那拉‧宜修)是自己的表姪女,這個表姪女年齡大了或許無法再生兒子,健康情況也不太好(烏拉那拉‧宜修有很嚴重的頭風),烏雅氏要防患於未然也是說得通的。
爲什麼如年世蘭所說,皇帝要「顧忌太后」?
在華妃與外人眼中,太后就是皇后背後的靠山,烏雅氏與烏拉那拉氏之間的親戚關係,以及滿人貴族對於血統方面的私心,則是婆媳關係裡面很重要的親疏因素。
回到電視劇,在原着小說裡面,端妃(齊月賓)也是武將之女,改編版本並未說得詳細,由於是配角,媳婦們彼此烘托的是不同的性格,那麼對照年世蘭那囂張跋扈的作派,端妃的隱忍與痛苦就是相當有趣的對比了。
這裡又產生了幾項思考:爲什麼齊月賓沒有孩子還能直接封妃?
因爲太后和皇帝對端妃(齊月賓)有所虧欠,就拿四妃之位來安撫她,而「歡宜香」讓年世蘭不能生育之外,在年世蘭成爲雍王爺小妾之後所懷的第一個男胎,也是這對母子設計弄掉的。
端妃(齊月賓)吃了啞巴虧,本來太后與皇帝就應該保護她,所以她會擡出太后來謀求自保,免得在年世蘭手底下丟了性命,也是合情合理的說法。
問題又出來了,爲何齊月賓應該是太后的補償與重點保護對象,卻還會讓前者在後宮無法吃飽穿暖,生病無法讓太醫過去診治之外,還會遭受年世蘭半夜跑去毆打私刑的慘況?
皇上不愛齊月賓,太后和皇帝同時要容忍年家和年羹堯,而年世蘭的美貌爲皇帝所喜,種種緣故使母子二人不得不對年世蘭的跋扈加以姑息或無視,這是其一。
在這裡我仍然要強調那句:太后看待後宮所採取的手段,就是讓幾個媳婦之間保持恐怖平衡。
骨子裡的太后與她的皇帝兒子是同一類人,冷血薄情,而且對於漢人有所防範,那麼故意讓齊月賓成爲端妃,又使年世蘭封爲華妃,兩個漢軍旗同時又出身武將之家的女子互鬥,答案就簡單了,這對維護滿人江山或後宮平衡有所幫助。
設想:婆婆年紀大了,手邊能用的媳婦就只有皇后(烏拉那拉‧宜修)一個表姪女,這個姪女還不太聽話,可是爲了家族的榮耀而不得不搞出一套「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來製造相互制約的狀態,那麼齊月賓與年世蘭就算雙雙封妃,齊月賓爲了皇家的體面會把真相永遠隱忍着不說,年世蘭也無法弄死仇人的端妃,這就是太后的陰險盤算。
爲何我會這樣判斷?
請看下面幾張圖,冷酷無情,就是太后與皇帝母子二人最可憎之處。
我曾經在〈《後宮甄嬛傳》觀後感(廿五)再解「菀」和「莞」,那些縈繞不去的「暗香」,藏於胭脂與香料中的秘密〉寫了一些相關的解說,但臺詞裡面的無情無義,每每在回顧時,都會讓個人有種不寒而慄的感受。
太后是這般陰險毒辣的女人,大概在《後宮甄嬛傳》裡面,我在下標題的時候考量無數字眼,本想安上「最壞」兩字,後來覺得這樣的心機和手段之巧妙狠絕,稱她是「最厲害」也不爲過。
試想:我在〈《後宮甄嬛傳》觀後感(二)後宮中皇帝的廿五個女人們:舊社會一夫多妻、滿漢矛盾與封建王權的惡果!〉及多篇迴應就說過了,真正的雍正僅有八個妻妾,而他父皇康熙帝有六十五個妻妾(還不包含無法留檔的官女子,後宮女子記檔在《行房檔》之中,沒有封號就無法列入正式記錄),那麼皇帝的真實後宮該有多少女人?而這些女子鬥爭來去,用血淚搏命成功,終於成爲了太后之尊,手中的人命還少麼?
因此來觀察太后這個女人,審度一位婆婆爲何要採取恐怖平衡來管理後宮,算計所有的媳婦們到這般地步,那樣的心性及陰狠至極,怎不令人覺得可怕?
看吧,上面幾圖又繼續說明了一件事實:太后天天給皇上洗腦,讓這位天子覺得自己害得身邊的女子受了委屈、遭到迫害、失了健康與孩子,都是必須爲皇權所做的必要犧牲,這是不是很冷血呢?
太后給予的提點,現在看來或許荒謬,但那些對於女性的羞辱及傷害,竟是來自於自己的婆婆,通曉真相的媳婦們如齊月賓、馮若昭等人,又怎麼不會感到心寒呢?
此外,說點題外話,在此回覆網友的一項提問。
太后自稱「哀家」,而皇后也可以自稱「哀家」,前提是必須是在皇帝去世之後,許多電視劇老公沒死的太后或皇后亂冒幾句「哀家」,讓我有時不免感到噴飯。
「哀家」表示爲「自稱可憐之人」,也就是女人「無夫之哀且必須當家」的意思,古人以夫爲綱,視家爲紀,所以一個尊貴的女人失去丈夫而得扛起家計和未來的時候,就有了這樣的說法。
根據個人所知,清朝太后自稱「朕」同樣有據可考,反而「哀家」多數在戲文或現代電視劇裡看見,太后也可以自稱爲「老婦」或「老婦人」,這是相當自謙的說法。
回到主題,我曾無數次設想皇后(烏拉那拉‧宜修)到底如何看待她的婆婆。
按照太后(烏雅‧成璧)的手段,而且太醫院全都掌控於太后之下(可參照〈《後宮甄嬛傳》觀後感(十四)太監與宮女們的故事:大家都是可憐人! 〉一篇,太后指使孫竹息警告年羹堯的軍醫陳大夫,不讓他泄漏年世蘭不孕的秘密),那皇后(烏拉那拉‧宜修)對於太后是否感到戒慎恐懼?
答案必然是肯定的。
皇后(烏拉那拉‧宜修)是個聰明人,在電視劇裡面,她從來不正面對抗年世蘭,甚至連半點手段也沒耍,因爲她很清楚:太后與皇帝早就在多年以前對年世蘭使了陰招。
太后打擊敵人的手段,皇后絕對很清楚,當年爲何要把純元皇后弄去雍王爺身邊,或者爲什麼弄出這麼多後宮女人,不也是搞恐怖平衡的制約手段麼?
「歡宜香」的使用,媳婦們如端妃(齊月賓)是清楚的,因此端妃也不畏懼年世蘭,只是暗自等待報復的時間到來;皇后(烏拉那拉‧宜修)當然也知道箇中三昧,爲此隱忍不發,在耐性與心性方面,都深諳沉默是金的道理。
甄嬛入宮不久,那時還沒搞清楚自己面對的困境,也不曉得身邊的婆媳多人有那麼多心思,所以回顧這些對話,顯然編劇將那平靜之中的驚濤駭浪寫得入理。
太后這位婆婆到底是怎麼看待自己一手栽培的皇后(烏拉那拉‧宜修)?
個人覺得相當值得玩味。
在電視劇裡面,懷孕的媳婦不少,當然那些流產的女子有幾個折損於皇后(烏拉那拉‧宜修)之手,或者皇后(烏拉那拉‧宜修)爲何會變得這樣殘忍,見了任何後宮妃嬪懷孕都要設計陷害,一個正房媳婦那樣扭曲可怕的使壞心態,身爲婆婆的太后(烏雅‧成璧)九成九要負起責任。
請思考:如果妳的婆婆爲了讓自己的夫君當皇帝,而弄了跟自己有仇或不和的姊妹與自己爭寵,還直接或間接害死了自己唯一的兒子?
倘若妳的婆婆表面上支持妳,自己又在背後使絆子,漠視媳婦的痛苦、高燒生病、多年頭疼纏身,並且常常弄一些小妾來爭寵,妳會怎麼想?
在失去了妳的寶貝兒子之後,妳的婆婆想要孫子,陸續扶持妳的敵人來傷害妳,還讓其中幾個妳都看不上眼的能快樂懷孕,妳會怎麼做?
富察貴人出身滿軍旗,大概在電視劇裡面,太后責問皇后關於流產一事,也就是這一回了,因此太后看重滿人血統是可以確定的,不得不容忍或漠視皇后多次害人的手段,同樣是出於姑媽與表姪女之間的親族羈絆,便能達成共識而互相隱瞞真相。
我很同情皇后(烏拉那拉‧宜修),做爲一個通情達理的媳婦並不容易,處於這樣的後宮裡面,爲何她最後如〈《後宮甄嬛傳》觀後感(七)皇后一黨:最壞的皇后、最蠢的齊妃、最小心眼的瓜爾佳‧文鳶、最厲害的太后〉一心想要「媳婦熬成婆」就是很簡單的邏輯了。
哪個媳婦願意活得這般痛苦,時時受制於人,還沒辦法反抗呢?
那最後幾句警告,太后(烏雅‧成璧)之所以強調「有些事」,也就不外是要求皇后不要損害龍裔罷了。
當然,在這些訓斥裡面的潛臺詞,就是要皇后對那些皇上的小妾儘量收手,使皇帝的後宮能多產出一些皇孫。
就如同本人一再強調的:太后對於滿人血統的無比重視與堅持,或者隨意讓媳婦的皇后(烏拉那拉‧宜修)去暗害那些漢軍旗的後宮妃嬪,基本上對待媳婦們有相當的差異,因爲「自己人」的條件很簡單,首先是表親姑姪,再來是能夠相互扶持的家族,最後則是滿軍旗的出身。
可以思考一下,爲何漢軍旗的妃嬪多數沒能順利成孕?
爲什麼端妃(齊月賓)或敬妃(馮若昭)一生無子,僅能從養女身上得着下半輩子的安穩?她們不都是默默與皇帝和太后聽話合作的棋子麼?
或者,太后(烏雅‧成璧)當初怎麼會想到要讓烏拉那拉家的姊妹都嫁給自己的兒子?
這些問題的背後都是些耐人尋味的答案,從《後宮甄嬛傳》來觀察婆媳之間的關係,體察那些女子如何走到最後,還有她們性格的轉變與彼此的牽連,真的相當值得思索。
一位母親爲着自己的兒子能當上帝王,其對於媳婦的諸多傷害,或媳婦們如何順從婆婆的教誨,後面會繼續分析。
※本文經原作者授權,未經允許請勿隨意轉載。本文作者部落格:http://betablog.udn.com/rosylovesyou/6654588。本文原標題:《後宮甄嬛傳》觀後感(廿七)婆媳關係(1)太后烏雅‧成璧「婆婆」的手段,觀察純元、皇后、端妃、華妃之恐怖平衡,因本報標題有字數限制,略加修正。
●作者Rosy,水瓶座,新北市。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ET論壇歡迎更多參與,來稿請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