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柯比聲量纔是關鍵戰略
(合成圖/資料照)
支持郭臺銘的聲音忽視了選戰的基本格局。首長選舉像相撲,要搶佔中間位置讓對手站邊緣,纔是關鍵戰略,即使是三足鼎立的選戰,相對多數就算贏,也很難憑着立於一隅就當選爲「少數總統」。當下郭陣營以爲3人競逐下只要固守基本盤,想辦法取代侯友宜、營造藍營大團結,郭當選總統就有望。但這條路徑走不到當選門檻,因爲光靠藍營支持者無法贏,同理,光靠綠營選票也無法贏,這是賴清德陣營對於當下民調破不了4成而憂慮的原因。
日本政治觀察家小笠原欣幸解析臺灣的總統大選,文章裡引用了美麗島電子報、菱傳媒、臺灣民意基金會、TVBS和蓋洛普5家民調,前4家民調在上次選舉時都被民調透明百科計劃評鑑爲4或5顆星,儘管透明度不等於準確性,但不透明的民調一定毫無準確性可言,因爲受政黨、候選人金援。
上述4家的民調數字顯示,賴清德的支持度在30%與37.8%之間,但這不代表估票時就可認爲賴清德將囊括3成的選票,因爲4家民調有共同趨勢,無意見、不表態數字都太低,只有9.1%到16.5%之間,民調結果若要換成估票,數字還要調整。以2020年大選爲例,投票率74.9%,連任的蔡英文獲得全體選舉人42.3%的支持;2016年大選投票率爲66.3%,蔡英文獲得36.7%的支持;2012年投票率爲74.38%,連任的馬英九獲得38.1%的支持,上述3次選舉都是在兩黨對決態勢下的結果。在3方競逐的這次大選,賴清德此時民調超過3成,不代表真能得到約3成的選舉人數支持,否則當下民調就足以讓民進黨放鞭炮了。
因此民調上儘管已獲得綠營近9成支持,賴清德還必須調整路線,不敢公開主張臺獨。往中間靠攏不只是賴清德的課題,也是未來柯文哲、侯友宜必將走的路線,兩人被歸納爲非綠,都不可能只靠親藍的支持者而在3人競逐格局裡勝出,亦即對柯、侯而言,郭臺銘的支持者不是最重要的功課,不是說郭粉無足輕重,而是無法關鍵性地扭轉大局。既然侯郭配、柯郭配對侯、柯都無益,郭自行參選、當總統候選人,更只會是大選的邊緣人。
客觀形勢很明顯,侯、柯、郭不管如何排列組合,總統之位就是與郭臺銘無緣。對國民黨而言,當然不可能逆勢而行,拿大換小、拿可能換不可能、拿郭取代侯。換侯不可能,郭就是助選員,一位重量級的助選員,他幫柯、侯任一方,對被幫者是助力,他若掣肘,侯、柯遭殃。
郭臺銘無法成局,但可以搗蛋,還可以一直搗蛋到總統選舉登記的最後一刻,在搗蛋過程中持續維持聲量,累積被收編的籌碼,這是本小利多的生意。也因此侯、柯間的聲量較量纔是兩人此刻的關鍵工作,兩人當前冷對郭是對的,對侯、柯而言,對方纔是要費心的議題。
柯文哲拋出國會多數黨組閣,當然不是考量當下憲制的缺點,而是爲藍白合創造可能。柯文哲說「(藍白合)聽了超過半年,也不知誰代表,怎麼合作?民衆黨都已經提名了,要怎麼談都不曉得。」他沒說不談,只是沒看到國民黨的方案,也沒有夠權威的代表與他談。
郭臺銘不是國民黨全代會的課題,反而全代會後,國民黨必會積極面對柯文哲。方法一,藉着縣市諸侯與區域立委的鞏固,奠下日後柯文哲聲勢下滑的可能;方法二,在立委選舉部分,提出支持民衆黨理念與席次的方案。不管郭臺銘堅持選總統到何年何月,他已確定出局。(作者爲倫敦大學伯貝克法律學校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