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硐瑞芳段僅C級 昨改列A級納告警系統 17處危險邊坡 出事路段不在列
臺鐵猴硐至瑞芳間4日再度發生走山,軌道遭土石淹沒,預計要花4天搶修。(臺鐵提供/陳祐誠傳真)
交通部臺鐵局2019年完成全線邊坡檢測,有17處危險邊坡需改善,今年10月中才宣佈要在2021年底前完成,但昨日發生走山的猴硐至瑞芳路段,並沒有被列入其中,也不在自動化邊坡告警系統的建置計劃中。臺鐵昨晚緊急將該路段升爲A級,創三年來首例,將立即處理。
邊坡改善工程 明年底完工
臺鐵去年完成全線長度約553公里的邊坡檢測,其中17處有明顯或疑似不穩定的邊坡需辦理改善工程,目前有10處施工中、3處發包中,全數預計明年底完工。其他25處無法以工程方式辦理改善的邊坡,將投入2.75億元建置自動化邊坡告警系統,以人工智慧影像辨識方式,監控易致災或脆弱路段邊坡狀況,明年陸續安裝。但昨日走山的猴硐=瑞芳路段,檢測時判斷沒有立即性危險,僅被列爲C級警示,也不在需要建置自動化邊坡告警系統的範圍。
民進黨立委林俊憲昨日立法院施政總質詢質疑交通部長林佳龍時指出,事故地點沒有裝設邊坡監測器,2017年臺鐵全面檢測時還是採取目視監測,相對高鐵沿線有331個邊坡監測器,臺鐵只有18個,數量遠遠不足,雖然高鐵速度較快,但臺鐵行車安全是最基本要求。
臺鐵局工務處長陳仲俊說明,東北角已連續降雨10多日未停,昨是大規模的走山,日前出現徵兆後,警示一下子跳成A級,該路段之後除加強警戒,也將立即改列A級,過去的檢測分類沒有邊坡列入A級,這次是3年來首例,會納入建置邊坡告警系統。
至於邊坡未來要採何種工法,除了維持原貌以外,還研議排樁的擋土牆或蓋明隧道,得考量一方面讓列車行駛,又能兼顧施工安全的工法。
臺灣鐵道暨國土規畫學會認爲,此次事故應是土壤含水量高所導致,以臺灣的地質環境來看,這樣的情形並不罕見,未來一定還會再發生,不能推究到人爲因素。但學會也認爲,臺鐵雖有追蹤全線的危險邊坡,卻缺少更強而有力的單位協助,交通部應趕緊行動,提供更多經費請專家團體,協助臺鐵做更完整的邊坡及路線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