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疫情經濟 傳統糕餅轉型 青年網路創業攻市場

Yu's Cakery爲網路甜點工作室創辦人小張也是甜點師傅。 (Yu's Cakery提供)

Yu's Cakery只有夫妻檔獨立經營,也曾擺過市集。 (Yu's Cakery提供)

雖爲網路創業,但產品經常被客人讚賞有店面品質。(Yu's Cakery提供)

疫情時代,興起一股網路創業風潮,不少年輕人選擇離開上班族的固定生態,轉往挑戰性高、商機多的網路創業,包括麪包甜品、自煮麪食商品銷售,也更考驗時下流行趨勢敏銳度。其中像糕餅公會不少前輩也分享,傳統麪包業者習慣的店面銷售已不入流,而節省成本、製造口碑的新型態網路工作室模式,反而是未來的大勢所趨。

工作室位於松山區的Yus cakery,創業近2年,由8年級的小張、冠瑜夫妻檔所經營,男生本來就是麪包店的甜點師傅,與在店內從事行銷設計的冠瑜結褵後,兩人便展開創業計劃,將自己家改造成工作室,個性要求完美的小張,耗資購買媲美烘焙店的完整設備製作的磅蛋糕蛋黃酥、泡芙等商品不譁衆取寵,卻成功培養不少回頭熟客

擔任包裝設計、粉絲團經營的冠瑜說,很多客人以爲他們是店舖,想詢問地址,沒想到只有網路販售;也有母親節訂過蛋糕,到父親節再來下訂的,信賴度讓人感動;或讓原本不吃鮮奶油的客人嘗試他們特製的鮮奶油,發現沒有想像中油膩,給予鼓勵支持的,都使她覺得靠網路培養客羣,雖無法像傳統店家面對面互動,但文字的鼓勵與回頭客增加,其實不輸店鋪的溫暖。

冠瑜表示,上半年疫情嚴重,客人都不想要面交,也有幾間電商平臺主動洽談,明年應該會嘗試Pinkoi、樂天等平臺管道,但還是要考量出貨數量,因爲先生小張把每個作品都當成自己小孩,例如單個蛋黃酥也堅持包塑膠袋,做得很像百貨精緻包裝,要求完美。她也分享,其實網路賣麪包甜點競爭激烈,但很多都是短期學習就出來創業,資深專業的不多,目前也只能靠口碑建立客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