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衛星鏈”光耀星空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許曠 通訊員 楊德義 王柳君

深藍色蒼穹中羣星閃耀,各放異彩。

衛星是人類製造數量最多的航天器,佔據商業航天主導地位。衛星製造,是商業航天產業鏈的最前端,直接影響到衛星的研製週期、星座的建設成本和星座的建設週期。

“我國多個衛星星座正加速組網建設,有了可批量化‘造星’的衛星智能生產線,才能滿足快速組網對產能的龐大需求,同時降低衛星生產成本。”4月13日,航天科工二院空間工程總體部主任鄒廣寶對湖北日報全媒記者說。

率先實現衛星生產從單顆走向批量化

武漢國家航天產業基地衛星產業園,記者看到,全國首條小衛星智能生產線現場一片繁忙。

自動抓取、視覺定位、力學感知,短短几秒鐘,單機設備就被放置到指定位置,準備進行下一步的安裝。

“幾萬個衛星零部件可根據指令自動入庫、配送,從而實現智能化管控。目前,生產線已完成包括‘天目一號’星座在內的數十顆衛星的生產。”智能製造事業部調度人員易明介紹。

能夠使用自動化產線進行衛星量產的企業,在全球範圍內屈指可數。我國首條小衛星智能生產線,由航天科工二院空間工程總體部打造,既能滿足單顆、小批量衛星的研製生產,也可滿足大批量的小衛星生產。

目前,生產線具備年產240顆(雙班制)1噸以下小衛星的批產配置能力,可實現60顆衛星零部件、60顆衛星整星存儲的倉儲能力,以及自動化率不低於95%的物流配送能力,生產過程中可實現質量數據100%採集,極大提升生產效率和質量。

“生產任務下達後,零部件庫會自動將生產所需物料出庫,並通過自動導向車轉運至相應智能生產工位,依次完成艙板部裝、整星總裝以及綜合測試、載荷測試等一系列測試和試驗,產品生產合格後下線入庫,等待後續任務。”易明介紹。

未來太空資源是戰略稀缺資源,隨着5G與衛星互聯網被納入“新基建”,我國空天地一體化網絡正加速落地。未來10年,國內低軌衛星系統中,衛星規模有望實現爆發式增長。

“衛星需求旺盛,生產線經過多次迭代優化,可通過多品種變批量生產模式,快速響應並服務於衛星批量生產,單星研製和批量生產兩種模式切換的調試周期,小衛星生產效率提高40%以上,單星週期縮短80%以上。”易明說。

星座計劃帶動商業航天全產業鏈發展

“衛星是極其複雜的航天器,涉及衛星本體、電源系統、衛星載荷等數十項單機產品配套,產品技術跨度極大,大多由專業廠家研製。作爲衛星研製總體單位,在衛星配套產品方面,總體部產業帶動能力極強。”鄒廣寶說。

去年7月,空間工程總體部宣佈正式啓動“楚天”超低軌通遙一體星座建設,規模組網將達516顆衛星,目前已完成首發試驗星研製。

“星座計劃帶動商業航天全產業鏈的發展。產業鏈上游,衛星研製涉及的原材料、單機產品,以及衛星發射所需的火箭,都會因爲星座建設得到極大需求帶動;產業鏈中游,衛星批量化發射入軌組成星座後,將面臨複雜程度遠超傳統單個衛星的測控要求,進而帶動衛星測運控廠家發展和衛星地面站建設。星座建成後的應用,離不開終端廠商研製和推廣更多類型的衛星接收終端;衛星星座產生的海量數據,將爲處於產業鏈下游的衛星應用注入變革新動能。”鄒廣寶說。

武漢國家商業航天產業基地,錨定“中國航天第三極”發展目標,聚焦打造商業航天、高端裝備、新材料三大產業集聚區。截至目前,基地入駐產業項目17個,協議總投資近160億元。

隨着火箭、衛星、磁電、行雲等四大主體產業園建成投產,湖北在我國率先形成在同一個基地內實現衛星、火箭、應用“齊聚”的格局,並正統籌推進航天電子產業園、信息產業園、新材料產業園、產業港創業園、航天大數據科創中心建設。

“商業航天產業發展,離不開材料、電子、機械、裝備製造等傳統產業,以及人工智能、雲技術等新興產業的支持。湖北不僅產業種類齊全,且材料、電子信息和機械製造等產業在全國走在前列。湖北可充分發揮區位、產業、人才等優勢,吸引更多前沿、創新型企業落地,形成產業集聚效應。”鄒廣寶說。

政企雙向奔赴爭取市場青睞

根據行業機構數據,2015年以來,中國商業航天市場增長迅速,2017年至2024年增長率均在20%以上。到2025年,中國商業航天市場的規模將達2.8萬億元。

“政府工作報告中,商業航天被納入新質生產力的範疇,這意味着商業航天在價值創造和創新效能上,將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是我國經濟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的重要選擇,也是商業航天自身發展的必然結果。”鄒廣寶說。

重視商業航天,表現出國家對未來太空經濟的信心和決心。經過多年發展,商業航天呈現出發展潛力大、市場規模廣、增長速度快的特點,具有良好廣闊的發展前景。

鄒廣寶認爲,作爲新質生產力的代表領域,商業航天可有效推動建設“天空地一體化”網絡佈局,帶動信息技術、高端製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高精尖技術產業發展。作爲技術迭代快、產業協同強的航天新業態,商業航天是我國經濟發展極爲重要的新增長極,也是我國從“航天大國”邁向“航天強國”的重要支撐。

2022年9月,省委、省政府作出突破性發展五大優勢產業的決策部署,將航天產業作爲高端裝備產業發展的重點方向,提出建設國家航天產業先行區目標。

航天產業存在技術難度高、資金投入大、風險因素多、投資回報慢等痛點。

“商業航天要成爲新增長引擎,需要政企同心、雙向奔赴。企業自身需要降低研製成本,加大研發投入,加快建設速度,提高運營質量,才能在激烈的商業航天產業競爭中贏得市場青睞。政府在國有資本投入、稅收優惠、數據管理、衛星運營等方面加大政策支持,在衛星研製基礎設施、商業航天發射場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和加快建設速度。”鄒廣寶建議。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繫: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爲我們將追究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