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尾壟故事重現!梅花鹿裝置藝術再現失落的平埔族歷史
雲林縣虎尾、土庫地區曾是中部平埔族棲身處,稱爲「虎尾壟社」,縣政府19日表示爲記錄這段歷史,於土庫莊役場前設置「梅花鹿」裝置藝術,並將尋根溯源編纂於縣誌。(張朝欣攝)
雲林縣虎尾、土庫地區曾是中部平埔族棲身處,稱爲「虎尾壟社」或「華武壟社」,後因荷蘭人來臺,社名隨着族羣遷徙而消失,雲林縣政府19日表示爲記錄這段歷史,於土庫莊役場前設置「梅花鹿」裝置藝術,並將其編纂於縣誌,本週六、週日結合「雲林溪流動藝術饗宴」活動,帶領大家見證雲林發展史。
虎尾壟社族羣活動以現在行政區域而言,遍及雲林縣虎尾、土庫、褒忠、元長,甚至延伸到沿海麥寮一帶,其土地是肥沃的平原,主要生產稻、黍谷等作物,且鹿羣遍野,是非常富裕的聚落。但自1637年以來,荷蘭人發動數次大規模征討,社名隨其社羣遷徙而消失。
雲林縣政府爲記錄這段歷史,與雲科大視覺傳達系教授廖志忠合作,在土庫莊役場設置6只梅花鹿地景藝術裝置,梅花鹿前方的「Favorlang」即爲「虎尾壟」荷蘭語。廖志忠表示,此地曾是雲林縣最大的鹿場,也是平埔族的主要獵場,因此以6只梅花鹿作爲意象,象徵生生不息。
廖志忠說,爲打造此處裝置藝術,團隊蒐集大量資料,釐清歷史脈絡,並徵詢地方耆老意見,花費3個多月才完成。土庫莊役場位於土庫鎮市區,經常舉辦各種藝文展演,充滿人文氣息,吸引不少遊客拍照打卡,希望大家能透過解說牌,更瞭解虎尾壟社的歷史。
縣文觀處長陳璧君指出,目前縣府正努力透過縣誌編纂,追溯這段曾經發生在雲林的歷史,希望藉由梅花鹿裝置藝術,以「再造歷史現場」方式,進一步尋根溯源,同時提升民衆對家鄉歷史、文化、環保的重視,共同打造特色景點,帶動地方觀光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