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航董座謝世謙專訪》人物側寫-43年資深員工當董座 最重細節與團結

更多《面對面》新聞 請上工商時報官網

當所有嚴苛考驗連番襲來,企業如何求生?「全員一條心最重要!」華航董座謝世謙有感而發,短短四年間他先是化解華航機師罷工風波,重建勞資和諧基礎,進一步率領華航萬人團隊抗疫,他常保審慎態度戰戰兢兢,相信天底下沒有天天有好運眷顧,務實比較妥當。

謝世謙的務實來自紮實的財會背景,對於成本掌控佳,加上豐富的輪調經驗,對華航各部門問題掌握清楚,大到購機、小至座椅設計,都能透過財會分析,屢屢爲華航開源節流,被認爲是揪出藏在細節的魔鬼的高手。

謝世謙在華航服務年資長達43年,從基層會計工作做起,再轉任營業行銷工作,曾擔任先啓資訊、華儲公司等關係企業董座,也曾派駐印尼、澳洲等地分公司,不僅對華航的客貨運營業、國內外業務及財務結構熟稔,也認識大部分員工。

他在2016年升任總座,2019年春節華航發生機師罷工時,率領資方代表與工會協商,讓事件圓滿落幕,進而接下董座,隔年爆發疫情,帶領團隊打一場航空業史上最慘烈戰「疫」,全員一度減薪共體時艱。

他對市場訊號與財會數字保持敏感,不僅帶領華航很早將營運重心轉向貨運求生,平時揪出藏在細節的魔鬼的功力,讓員工印象深刻。

例如,早期華航747-400商務艙沒有用全平躺座位,怕佔用空間、座位數變少,進而減少收入,他認爲是盲點,雖有400個座位其實根本沒那麼多客人,加上發現從美國飛回臺灣,太平洋氣流逆風大,最多隻能坐320~300人,若一年四、五個月都是如此,何不規劃成350人座位比較舒適,客人認爲不錯,以後就會再來。

他也要求同仁,「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好」,包括購機要買當時最新的機種,不能用了幾年就淘汰重裝,一個機隊10幾架飛機重新裝修可能花費高達2、3億元。

總是挺直腰桿的謝世謙,喜歡直搗問題核心解決,相信企業永續經營絕對不是靠一個人,而是靠一個團隊,每個人都是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