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爲跌出世界100強背後
文|韓 湘
罕見!華爲跌出世界100強榜。
8月2日,《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重磅發佈。數據顯示,2023年《財富》世界500強營收總和約41萬億美元,相較去年同期上漲8.4%。進入2023年《財富》500強排行的營收門檻從286億美元上升到309億美元。
值得關注的是,中國科技公司中,除了鴻海精密、京東、中國移動和阿里巴巴進入世界100強外,被諸多消費者關注的華爲罕見跌出世界100強榜單外,排名111位,騰訊位列147位。
數智研究社不禁要問,華爲爲何跌出了世界100強?
華爲爲何跌出世界100強
從最新的《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科技子榜來看,去年位列次席的亞馬遜在2023年下滑至第四位,蘋果公司的排名也出現了小幅下滑,從第七位降至第八位。
當然,中國科技公司的排名也出現了下滑的情況。鴻海精密從2022年的20名下滑至2023年的27名,京東則從46位下滑至52位,中國移動從57位下滑至62位,阿里巴巴從55位下滑至58位,華爲更是從96位下滑至111位。
數智研究社發現,在被列入黑名單前的2018年,華爲全年實現8931.14億美元的營收,利潤實現70.20億美元,在當年《財富》世界500強榜單中排名第72位。從2019年至2021年,華爲的營收從1090.30億美元增至1291.84億美元,利潤也從89.53億美元增至93.62億美元,排名一路也從第61位上升至第44位。
但2022年,華爲營收降至987.25億美元,利潤增至176.23億美元,排名卻大跌至第96位。2023年,再跌掉15個名次,直接退出世界前100強, 以954.9億美元的營收、52.83億美元的利潤排名第111位。
不只是華爲,2022年排名第266位的小米,在2023年排名第360名。上榜多年的空調巨頭格力更是跌出榜單。幾家歡喜幾家愁,立訊精密、美團等中國公司則首次登上榜單。
數智研究社發現,疫情前後,消費者對電子消費產品的需求發生了明顯的變化。疫情後,PC、手機等消費電子市場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情況。手機市場的出貨量已經連續多個季度出現下滑。
對於華爲來說,其排名的大幅下滑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手機業務的拖累。需求減弱的同時,華爲還受到5G芯片斷供的影響。在5G芯片斷供前,華爲手機年度出貨量在4000萬部以上,斷供後華爲手機將年出貨量下調至2800萬部。缺芯,嚴重威脅到C端市場的份額。
在2023年年報中,華爲輪值董事長徐直軍表示:“嚴峻的外部環境和非市場因素,繼續影響着公司經營。身處暴風驟雨中,我們在繼續奔跑,努力保障業務連續,確保對客戶的支持與服務;我們也努力多打糧食,使自己既能生存下來,也能爲未來的發展打下基礎。”
華爲要活下來
在2022年8月,華爲心聲社區官網上線了一篇《整個公司的經營方針要從追求規模轉向追求利潤和現金流》的文章。在文中,華爲創始人任正非表示,在全球消費能力下降的當前,華爲應該改變思路和經營方針,轉向利潤和現金流,保證渡過未來三年的危機。
在文中,任正非還表示,未來十年應該是一個非常痛苦的歷史時期,全球經濟會持續衰退。全球經濟在未來3到5年都不可能好轉。華爲對未來過於樂觀的預期情緒要降下來,一定要把活下來作爲最主要的綱領活下來。”目前我們要活下來,不是爲了理想而奮鬥。把活下來作爲最主要的綱領,邊緣業務全線收縮和關閉,把寒氣傳遞給每個人。“
文章一發出去,”寒氣論“便迅速引發震動,這也讓外界對於華爲當時的處境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如今,三年寒冬纔是第一年,華爲便掉出了世界100強。不知道接下來的幾年,華爲將如何渡過難關?
值得一提的是,在2022年8月任正非提出“寒冬論”之前,華爲也曾四次提到“寒冬”。
在2001年,任正非發佈了《華爲的冬天》一文,任正非在文中表示,“如果有一天,華爲銷售額、利潤下滑甚至破產,我們該怎麼辦?華爲的太平時間太長了,在和平時期升的官太多了,這也許就是我們的災難。”
2004年,任正非又發出警告,“華爲要注意冬天”。不久後,浮動匯率制度開始執行後,房價開始了一路走漲的行情。
2008年底,任正非再次提及“冬天”。很快,宏觀層面出臺了4萬億刺激政策,國家經濟繼續高歌猛進。
2016年底,任正非再次提出,“金融危機可能即將到來,未來五年華爲要實現數字化轉型。”在數字化轉型當口,華爲的消費者業務迅猛發展,在2020年4月,華爲全球手機市場份額達到21.4%,超過三星首次登頂全球第一。
綜合來看,任正非每次喊出“冬天”後,國內的經濟環境和華爲的發展都會走出強勢反彈的行情。不知2022年8月任正非提出“把寒氣傳遞給身邊的每一個人”後,華爲何時再次迎來反彈?
加大研發成唯一出路
作爲一家國際化程度比較高的民營企業,華爲大部分的業務面向全球,供應鏈端的絕大多數採購也同樣來自全球。所以,風雲變幻的國際環境,很大程度上影響着華爲的經營。
從年報來看,華爲2022年實現銷售收入923.79億美元(約合人民幣6423.38億元),同比微增;淨利潤51.14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55.62億元),相較2021年同期的1137.18億元出現較大幅度的下滑。
具體業務來看,運營商業務實現營收2839.78億元,同比微增0.9%;企業業務收入1331.51億元,同比增長30.0%;終端業務收入2144.63億元,同比下滑11.9%;其他業務營收107.46億元。
三大業務中,運營商業務是華爲給全球電信運營商客戶提供系列產品、服務和解決方案,如雲與數據中心、服務與軟件等;終端業務除了手機外,還包括平板電腦、PC、可穿戴設備和其他智能設備和相關服務;企業業務則是利用AI、雲、大數據等技術打造數字化的ICT基礎設置,爲政企、金融等客戶提供數字化轉型產品和服務等。
三大業務中,終端業務是僅次於運營商業務的第二大業務類型,在2019年前,華爲終端業務營收曾一度超過5成,但2022年卻出現了明顯的業績下滑。這一業務變動的核心原因,是華爲手機芯片“斷供”導致的。值得關注的是,運營商業務營收大頭也源於海外,如果這一業務再被拿捏,或遭滅頂之災。
終端之外,企業業務的迅速增長備受外界關注。華爲雲如今已成爲全球Laas市場最耀眼的明星。數智研究社發現,華爲保持競爭優勢的秘訣是持續不斷地高研發投入。2022年,華爲研發支出達1615億元,佔全年收入的25.1%。2021年,華爲研發投入1426億元,漲幅明顯。
如今,芯、軟、硬、端、網、雲的協同創新,已成爲華爲“活下去”的關鍵。近10年來,華爲投入的研發支出超過9773億元,在全球範圍內,也只有Alphabet比肩。徐直軍也直言,“只有確保和增強研發投入,才能不斷創新。”
本文由數智研究社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臺請勿轉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