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化通道:“小市場”服務“大民生”
人民網長沙4月11日電 “現在市場乾淨整潔,購物便利,菜品也很新鮮,確實感到舒心、放心。”4月10日,通道侗族自治縣市民談起縣城農貿大市場菜品及管理服務,個個豎起大拇指。
農貿市場關係到千家萬戶的菜籃子、米袋子,一頭繫着政府服務爲民的初心,一頭繫着侗鄉羣衆日常生活的需求,不但是保障市民最基本的民生場所,而且更是展示城市文明形象的重要窗口。近年來,通道市場服務中心始終堅持“便民、利民、爲民”服務理念,結合“創文”“鞏衛”工作實際,從“管、幫、服”三方面着手,積極推進農貿市場從外在“顏值”到內在價值的雙提升。
因“市”制宜 解“一攤難求”之困
通道農貿大市場位於縣城中心,是城區最大的農貿市場,客流量日均達3萬人次。有時隨着地產農副產品大量上市和城區每月逢農曆“四”與“九”趕集,攤販們隨意設點擺攤、丟放垃圾的現象屢禁不止,讓本來狹窄的道路變得擁擠、髒亂,嚴重影響交通安全與附近居民的生產生活,給市場管理帶來很大壓力。
爲進一步規範市場秩序,徹底解決流動攤販佔道經營問題,該縣“高標準、嚴要求”進行管理,因“市”制宜,採取“退路進市,引攤入市”的方式,投入128萬元將市場攤位重新進行劃分,使原來只能容納256個經營戶擴大到如今的486個經營戶,大大緩解了“一攤難求”之困。
“以前只能靠打游擊擺點地攤維持一家人的生計。”四川客商宋老三說,自己與妻子來通道快30年了,曾擺過地攤、賣過蔬菜、開過火鍋店,如今在農貿大市場有了固定的牛肉攤,有了穩定的經營場所與收入,年收入近20餘萬元。
在市場的規劃管理與正確引領下,習慣在馬路兩邊擺攤的攤販們自覺走進市場。如今,寬敞乾淨的市場走廊過道,清晰明瞭的市場功能區,整齊劃一標識攤位,繽紛多樣的農副產品,吸引越來越多的市民前來採購。
“有了固定攤位,讓我既省心,又安心。”豬肉攤販吳兵開說,以前兩口子靠拖着流動板車賣肉,每天1頭還賣剩,自從進入大市場有了固定攤位,現在日均賣豬肉2-3頭左右,覺得很有幸福感與歸屬感。
“直播帶貨” 架起助商“連心橋”
隨着通道交通便利與區位優勢的凸顯,再加上市場管理的進一步規範,湘、桂、黔三省(區)周邊客商紛至沓來,“小市場”一躍成爲省際物流聚集地。
市場服務中心負責人胡旭輝說,近兩年隨着市場客流量越來越多,大量土特產品涌入市場,由於產銷對接上存在信息不對稱等問題,導致土特產品銷售存在不確定性與風險。
爲更好幫助市場內攤販、店主及本地小微企業開拓市場,增加銷售渠道,激發市場消費活力,打通服務羣衆最後一百米。近年來,該縣市場服務中心積極探索電商賦能農特產品銷售,充分發揮電商助農增收作用,將直播帶貨形式引入市場,加大侗鄉衆多農特產品的宣傳,讓侗鄉的農特產品通過“雲端”變爲“網上尖貨”走俏省內外市場,有效搭起產銷“連心橋”,幫助廣大商販與企業解決銷售難題。
“有了直播帶貨,現在的銷售量與收入比以前翻一番。”通道縣民興農副產業銷售有限公司負責人石學黨說,自己以前只是做點蔬菜生意,近年來,在農貿大市場無償直播帶貨助力下,經營的土特產品擴大到30餘個品種,銷售量供不應求,爲了帶動更多種養戶致富,自己還專門成立合作社,現在已發展到1600戶加入,每年爲入戶均增收達1.2萬元。
作爲連接田間地頭和市民餐桌的重要載體,通道縣農貿大市場在抓好日常管理服務的同時,一直將產銷對接作爲重要發展方向。據胡旭輝介紹,現在每年通過無償直播帶貨爲企業與商販創收達530餘萬元,直接或間接解決就業勞動力達1100人。
“老兵配送” 服務千家萬戶
爲着力推進“惠民菜籃子”建設,本着有效市場與有爲服務相結合的原則,通道市場服務中心結合具體實際,針對鄉村羣衆進城購物路程遠、費用高及交通安全等問題,並利用廣大退役軍人優勢,充分發揮退役軍人“退伍不褪色”作用,成立侗鄉首個農產品“老兵配送”服務隊,有效服務千家萬戶。
據“老兵配送”服務隊隊長王傑說,服務隊全部由11名退役軍人組成,在日常管理與服務上按“軍事化”從嚴要求,消費者可以通過電話或線上下單,大市場集中直採,實行統一配送,將市場裡的新鮮果蔬及各種肉類食品零利潤直接配送到消費者手中。
“市場配送的產品不但新鮮,而且比起我們自己去買還更便宜。”通道轉兵紀念館紅軍竈店採購負責人趙飛說,有了“老兵配送”平臺,可以爲店裡減少1-2名工作人員,採購的食品既降低了購買成本,又大大提高了需求效率。
爲確保配送的所有果蔬及肉類食品安全,市場服務中心加強與農產品檢測機構的緊密合作,對所有配送的產品嚴格進行檢測,然後按類分裝、打包才能進行配送,確保檢測、購買、配送各環節安全。
據悉,“老兵配送”服務隊成立半年多來,配送服務縣內及省際周邊鄉鎮20餘個,配送新鮮果蔬及肉類食品達110萬斤,帶動130餘戶經營戶致富,爲經營戶年增收2.35萬元,保障了羣衆“菜籃子”穩定供給。(胡益龍、夏建忠)